革命志士秋瑾犧牲後,他的子女都過的怎麼樣?
1875年11月,秋瑾出生於福建省雲霄縣城紫陽書院。秋家自曾祖起世代為官,秋瑾的父親秋壽南是湖南郴州的知州,他的嫡母單氏是浙江蕭山望族之後。秋瑾自幼隨兄讀家塾,好文史,精於詩歌,15歲時跟隨表兄學習騎馬擊劍。
1894年,其父親將她許配給王廷鈞為妻。1900年,王廷鈞納資為戶部主事,秋瑾隨王赴京。不久,因為八國聯軍入京之戰亂,又回到家鄉荷葉。也正是在北京的這段日子,秋瑾結識了思想開明的王廷鈞的同事廉泉夫婦,廉泉夫婦一向崇拜孫中山,對秋瑾講了很多孫中山的革命事迹,秋瑾深受啟發,決定東渡日本,尋求救國救民的真理。
當秋瑾向丈夫表明心跡時,卻遭到了強烈的訓斥和堅決的反對,王廷鈞為了困住秋瑾,偷偷將他的嫁妝和珠寶首飾全部竊走,以此來阻擾她去日本。然而秋瑾是一個敢想敢幹,百折不撓的女性,在身無分文時,他變賣了自己盡有的財物和衣服,加上朋友的資助,毅然隻身東渡日本,尋找自己的革命志向和真理。
在日本,秋瑾會晤了孫中山,黃興等人,加入了同盟會。1906年,因抗議日本政府頒布取締留學生規則,憤而回國,在上海創辦中國公學。並四處聯絡愛國士人,準備起義。同年秋天,為籌辦《中國女報》的經費,秋瑾回到婆家,為了撇清和家人的關係,不連累子女後人,秋瑾在取得了一筆經費後,宣布和家庭脫離關係。1907年,《中國女報》創刊,秋瑾提倡女權,四處宣傳革命。
期間她秘密編製了光復軍制,並起草了檄文、告示,商定先由金華起義,處州響應,誘清軍離杭州出攻,然後由紹興渡江襲擊杭州,如不克,則回紹興,再經金華、處州入江西、安徽,同徐錫麟呼應。結果徐錫麟在安慶起義失敗,秋瑾也被奸人告發,被清軍逮捕。在嚴刑拷打中,秋瑾始終守口如瓶,不出賣一個同志,隨後被斬首於紹興軒亭口,時年僅32歲。
秋瑾的丈夫王廷鈞
秋瑾的丈夫王廷鈞出生於大戶人家,從小錦衣玉食。但秋瑾卻過不慣這種養尊處優的生活,為此兩人在生活習慣,志趣愛好上也毫無共同之處,秋瑾嫁給王延鈞後時常嘆息:「琴瑟異趣,伉儷不甚相得。」王廷鈞一不好讀書,二不務正業,每天遊手好閒,吃喝玩樂。中日甲午戰爭,清政府簽訂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秋瑾聽後義憤填膺,勸丈夫好好讀書,報效國家,而王廷鈞卻說:「朝廷能割地賠款,跟我們有什麼關係。」
在看待革命的問題上,夫妻兩個人也是大相徑庭,各執一端,秋瑾心向革命,王延鈞保守反對。夫妻間思想上的分歧讓秋瑾十分痛苦,於是他在一首詩中寫道:「可憐謝道韞,不嫁鮑參軍。」然而後來在秋瑾離家出走,投入革命後,王廷鈞也是儘力給予支持,並多次希望秋瑾回到家中和他複合,可見王廷鈞始終是對秋瑾一片情深的,只是夫妻二人志向不同而已。1907年,秋瑾被害後,時過兩年,王廷鈞也因病而逝。
秋瑾的兒子王沅德
秋瑾和王廷鈞在七年的夫妻生活中,一共生育了一兒一女。長子王沅德出生於1897年,畢業於上海正風大學。他曾擔任過湖北省漢口《江聲日報》報社社長,以及湖南湘潭電燈公司董事長、湘潭膏鹽礦董事長等等,還開辦過湘潭十六總「棉紗油鹽號」,是湘潭的首富。他仗義疏財,開明善良,每當家鄉遭遇災年他都開倉賑濟災民,做過很多對百姓無私奉獻的好事。此外,他還多次資助革命活動,對地下黨熱心幫助。建國後,他主動將個人的田產和私宅上交給人民政府,受到了高度的表揚。1954年,他在湖南文史館任秘書工作,負責整理母親秋瑾的資料,第二年突發腦溢血逝世,終年58歲。
秋瑾的女兒王燦芝
王燦芝是秋瑾的女兒,在她6歲時,秋瑾就慘遭殺害,以至於年幼的她對母親並沒有什麼印象。8歲時,父親又撒手人寰,她又失去了父愛。在缺乏母愛的童年中,王燦芝養成了倔強的個性,她喜歡行俠仗義,酷愛武術,並四處拜武學大師學藝,立志長大後找謀害母親的劊子手報仇。1927年王燦芝進入大夏大學深造,1928年赴美留學,並以頑強的毅力在美國紐約大學航空專科系統的學習了飛機工程,航空教育,駕駛學,無線電等課程。1930年回國後成為中國第一位女飛行員,被美國航空界譽為「東方女飛將」。
1931年,王燦芝打聽到殺害母親的仇人的下落,當她正要復仇時,卻突然爆發了九一八事變,日軍開始侵華,她只得作罷,抗日戰爭結束後,仇人也在動蕩中死亡,這讓她非常遺憾。1951年,王燦芝移居香港,開始著手撰寫歷史小說《秋瑾革命轉》,全書共12.4萬字,在台灣多家出版社出版。1967年,當她在家中吃完午飯後突然發病,被送往醫院後,醫治無效離世,終年66歲。


※為了了斷風流債,他一次拿出26根大金條,晚年卻靠兒女接濟度日
※叛將走投無路問家奴該怎麼辦?家奴悄悄走到背後,對頭就是一刀
TAG:韓非讀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