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的兒子臨死前,喊了1句話,揭露了諸葛亮一生的最大失誤
三國時代的眾多人物中,諸葛亮無疑是光彩最為奪目的一人。他對劉家江山忠心無二,鞠躬盡瘁,且胸懷韜略,軍政雙優,劉備能得到他這樣的臣子,堪稱有福之人。然而可惜的是,諸葛亮的強大的能力和卓越表現,使得蜀漢患上了諸葛亮依賴症,不可一日無此君,他在時萬事安好,他一旦故去,不到30年,蜀漢就成為三國中最先殞滅的一個。
景耀六年,蜀漢朝廷來到了它的最後關頭。在魏國大軍的分進合擊之下,領兵在外的姜維獨木難支,魏將鄧艾率領一支奇兵穿越天線,奇襲蜀漢國都。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緊急關頭率兵出戰,結果一戰而身死國滅。《元和郡縣誌》記載,諸葛瞻在與魏軍決戰前,下屬建議他暫避鋒芒從長計議,他憤懣地呼喊了一句話:「吾內不除黃皓,外不制姜維,進不守江油,吾有三罪,何面而返!」結果率兵奮勇沖陣,與兒子諸葛尚都被魏軍所殺。
諸葛瞻臨死前一句話,寥寥數語,卻包含了巨大的信息量。他在遺言中提到了兩個人。黃皓,是劉禪最為寵信的宦官,為人奸詐貪婪,弄權惑主,可稱是蜀漢後期最大的奸臣,也是三國中唯一一個以宦官身份干預朝政、並獲得皇帝青睞的人。姜維則是盡人皆知的蜀漢後期軍事方面的頂樑柱,忠心耿耿,文武全才。
諸葛瞻身為蜀漢後期執掌大權的重臣,本人又是劉禪的女婿、擔任衛將軍、軍師將軍等要職,對於朝政大局的把控出現重大失誤。面對黃皓這樣的姦邪小人,居然乾瞪眼沒招,坐視他為非作歹卻一籌莫展。宦官專權這種荒唐事,別說在諸葛亮手下不可能出現,就連其他幾位輔政大臣都能把黃皓壓制的服服帖帖,唯獨諸葛瞻卻對他毫無辦法。
而對於姜維這樣的忠臣良將,他卻視若仇敵。姜維的忠心絲毫不次於諸葛瞻,能力更是甩他幾條街。姜維由於長期奉行諸葛亮以攻為守的立國策略,使得國小力弱的蜀漢連年征戰,難以承受,因此蜀漢朝野對姜維的作為爭議很大。但爭議歸爭議,姜維的忠心和出發點都是毋庸置疑的,諸葛瞻完全可以開誠布公與姜維商討,兩人和衷共濟才是蜀漢的大幸。可惜諸葛瞻見不及此,與姜維隔膜日趨嚴重,甚至直接上表參奏姜維,要求解除他的兵權,罷免他的官職,使得姜維威信大受影響,蜀漢軍心不穩。
諸葛瞻的這句話,看似對自己無能的懺悔之詞,其實無意中揭示了諸葛亮一生的最大失誤。用一句現代用語解釋,任何事業的成功,都無法彌補孩子教育的失敗。才冠古今德配天地的諸葛丞相,恰恰就是這句話的最好範例。諸葛亮經天緯地之才,對子女教育上卻出了大問題,培養出了一個極為平庸、近乎無能的兒子,使得在國破家亡之際,他兒子諸葛瞻竟然束手無策。
有種說法,諸葛亮教子,只重品德培養,因此留給兒子的《誡子書》中,全篇都是修身養德之詞。但同樣關鍵的用兵理政之才,諸葛亮卻渾不在意,使得諸葛瞻出現嚴重「偏科」,品德忠心有餘,而才能嚴重不足,掌握蜀漢高層決斷權之後,他的短板馬上顯現出來,最終辜負了諸葛亮和劉禪的期望。


※新中國第一代偉大領袖珍貴照,大多年輕人沒見過!
※你碰到的洋人身上都有什麼味道?網友:活生生被熏得不能自已!
TAG:驚艷了一整個生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