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臭名昭著的法國「火十字團」,街上隨便毆打異議者

臭名昭著的法國「火十字團」,街上隨便毆打異議者

文|周渝

軸心與同盟兩大陣營的對壘與決戰譜寫了波瀾壯闊的二戰史。眾所周知,軸心國是以德國、日本、義大利為主的法西斯國家,而同盟國成分則比較複雜:英國是君主立憲制,法國是多黨議會制,美國為聯邦共和立憲制,此外,還有社會主義國家蘇聯以及處於威權體制下的中國等共同組成,共同目標是反法西斯。法西斯主義是20世紀才出現的新事物,該詞源於1919年3月23日在米蘭成立的一個反社會主義的民間軍事組織「戰鬥法西斯」。但法西斯主義具體如何定義,至今仍存在不少爭議,根據《大英百科全書》的定義:「個人的地位被壓制於集體——例如某個國家、民族、種族,或社會階級之下的社會組織。」這一標準德、意、日都基本符合。軸心國法西斯運動大多於20世紀20年代興起,隨後迅速蔓延,直到奪取政權。實際上,在世界經濟危機的大環境下,除了蘇聯之外,英、法、美、中都出現過不同程度的法西斯運動,只是因種種原因未能成功奪取政權,最終歸於失敗。之前國曆君給大家講過英國的法西斯團體,今天給大家介紹一下法國的法西斯活動。

這也得從世界經濟危機說起。1929年經濟大危機爆發後,法國並未直接受影響,直到1930年秋天才蔓延至法國。儘管來得晚,持續時間卻很長,直到1936年法國的經濟才停止萎縮,前後6年之久。1930年至1935年全國鋼產量下降40%,鋁的生產下降50%,1931年上半年平均每月有4萬工人失業,1932年1月即達25萬。農業遭受的打擊更重,不遜色於爆發地美國。大蕭條的環境,無疑是為法西斯主義思潮提供了溫床。

經濟危機期間,法國社會上也湧現出各種大大小小的團體,其中不乏法西斯組織,大多不成氣候。不過也出現了影響力較大的法西斯團體,如臭名昭著的「火十字團」。該組織始建於1927年,主要由法國退伍軍人組成。與美國的「美國軍團」相似,火十字團建立之初法國還未遭遇經濟危機,組織也無確切綱領,更像是退伍老兵聯誼會這樣的組織。不過當經濟危機的海嘯席捲法國後,火十字團又重新活躍,開始出現法西斯思潮。到1931年,陸軍上校拉羅克把持組織,緊接著鼓吹建立個人獨裁,反對議會制度,火十字團逐漸成為法西斯組織。在火十字團的鼓動下,大批青年和婦女參加組織,至1935年已擁有黨員26萬餘人。最突顯其危險性的是,火十字團成員中有大量退伍軍人,還購置武器,建立了自己的武裝力量。他們仿效墨索里尼的動員方法,在街道上對異議者大打出手,對共產主義分子實施追捕,宣揚所謂「戰鬥精神」的波拿巴主義思想。

與德、意法西斯組織從基層募集經費的方式不同,法國的火十字團運動經費主要由大資本家和某些政客提供。當時法國資本家和政客中,不乏將德國和義大利的「成功」經驗視為解決法國經濟危機的靈丹妙藥的人,如化妝品製造商柯蒂,長期對右翼組織提供津貼,1933年還仿效納粹黨,建立了由瓊·雷諾領導的「法蘭西團結」組織。此外,一些右翼政府首腦也會秘密資助這些團體,例如曾任總理,鼓吹在法國建立「強力政權」的安德烈·塔爾迪厄和他的繼承者皮埃爾·賴伐爾,都在1929到1932年間,以秘密基金資助火十字團的活動。

火十字團(Croix-de-Feu)

1933年冬天,法國爆出斯達維斯基醜聞,白俄大投機商斯達維斯基巨額假債券導致巴榮納市股票市場的崩潰和數千存款者破產,成百上千的政府官員牽連其中。事件一出,法國輿論大嘩,政局混亂,斯達維斯基畏罪潛逃,在警察的追捕包圍下,於阿爾卑斯山療養地夏蒙尼自殺身亡。此事將執政黨政治上的腐敗暴露無遺,利用「斯達維斯基事件」造成的社會效應,法國法西斯組織發動武裝奪取政權的叛亂。1934年1月30日,激進黨領袖愛德華·達拉第在議會以絕對多數票獲選,擔任總理並奉命組閣,引起法西斯組織的強烈不滿。2月初,在右翼頭目安德烈·塔爾迪厄等支持下,如「火十字團」「全國軍人聯盟」「法蘭西團結」「愛國青年」等組織,共2.5萬名法西斯分子手持武器包圍了議會大廈波旁宮,要求達拉第辭職,企圖實行政變。面對氣勢洶洶的法西斯分子,達拉第毫不畏懼,直接下令調來軍警對其進行鎮壓。與此同時,共產黨、社會黨人士也發動群眾走上街頭與法西斯暴徒展開搏鬥,最終粉碎了法西斯武裝奪取政權的陰謀。

皮埃爾·賴伐爾

這次事件雖然挫敗了法西斯勢力,但在此後數年中,這些團體仍然繼續活動,然而無論是通過選舉,還是企圖暴力奪權,法國的法西斯組織始終未能得逞。至於安德烈·塔爾迪厄和皮埃爾·賴伐爾這兩位資助過大量法西斯組織的政府首腦,在二戰爆發前後也走向了不同的道路。塔爾迪厄於1936年後就基本退出政治活動,1937年,他寫成《需要重新革命》一書,對法國的議會制度進行嚴厲的批判和否定。至於賴伐爾則繼續活躍在政治舞台上,1940年法國淪陷後,賴伐爾為菲利普·貝當上台而搖旗吶喊。1942年4月,在希特勒支持下,賴伐爾出任偽政府總理,此後一直在貝當政府身居高位。1945年5月,德國戰敗後,賴伐爾逃往西班牙,不久後被西班牙政府引渡給盟軍,後又交給法國政府。同年10月9日,巴黎高等法院以叛國罪判處賴伐爾死刑,於10月15日將其處決於弗雷內監獄的圍牆邊。

該內容為騰訊獨家合作內容,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家人文歷史 的精彩文章:

成就武當的不是張三丰,而是另有其人:為終極夢想耗盡畢生精力
日本投降後,中國軍隊繳獲了多少武器?日軍狡猾耍起伎倆

TAG:國家人文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