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繁體字:大陸人沒學過去,卻認得!原因有三

繁體字:大陸人沒學過去,卻認得!原因有三

繁體字:大陸人沒學過去,卻認得!原因有三

我國是從50年代開始推行簡化字的,在這之前,人們主要用的還是繁體字,不過現在在香港、台灣等地方,繁體字應用的還是非常廣泛。大家有沒有發現,雖然我們現在沒有系統地學過繁體字,但是有時候只要見到一些繁體字,還是一眼就能看得懂是什麼意思,這是為什麼呢?

從甲骨文到現在,中國的文字已經演變了很多代,從小篆、草書、隸書再到宋體字,越來越接近我們今天所使用的字體了。現在為了讓國民不忘本,不盲目的崇洋媚外,很多學校都開始讓學生學起了國學,有些學校甚至讓小學生開始練習繁體字。有些特別生僻的繁體字,我們可能不認得,但是大多數繁體字,我們很容易就能辨認出來是什麼。

大陸的人們之所以能輕鬆的認出繁體字,主要有下面三個原因;首先是閱讀習慣的問題。相信大家在閱讀的時候,都不是一個字一個字讀的。我們在閱讀一行文字的時候,餘光就會自動掃描剩下的文字,還會腦補出一些與之相關的字眼和畫面。同理,我們在看到繁體字的時候,也會自動腦補出和它最相近的簡體字來替代。

第二個是繁體字的更新。簡體字本來就是從繁體字中簡化而來的。比起繁體字來說,簡體字更加適應時代的發展。而是時代在不斷前進的,可以說,簡體字和繁體字相比,是一種更高級的存在,就比如說我們掌握了汽車的開法,那在開玩具汽車的時候,就要簡單得多了。

第三個是現在影視劇的影響。現在,各種各樣的古裝劇很多,說泛濫也不為過。有些影視劇在播出的時候會出現一些繁體字的字眼,久而久之,大家耳濡目染,多多少少也認得一些繁體字。如果能從中間總結出一些規律的話,辨認起來就會簡單多了。

那麼繁體字究竟是好還是不好?繁體字的筆畫多,不容易寫也不容易記,對於老百姓來說,掌握繁體字是有一定的難度的。相比起來,簡體字筆畫少,結構簡單,大家能更輕易的掌握,這樣也有利於大家學習更多的知識。不像在古代,單單是學字,對於很多人來說就是一個很高的門檻。不過,中國的繁體字也承載了中國很多的文化和智慧,我們還是應該批判性地看待它的存在,大家覺得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零零七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印度人與征服者三次決戰帕尼帕特,第二次最兇險,令人揪心!
郭沫若挖帝王墳墓,文物毀壞,國家出台政策禁止

TAG:零零七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