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睡眠本來屬於本能 如今卻成為很多都市人的「奢飾品」

睡眠本來屬於本能 如今卻成為很多都市人的「奢飾品」

來源:中國科學報

近日,《自然—通訊》發表的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一項研究,結果證實,睡眠不足會讓人覺得更孤獨,社交意願減少,甚至相關的大腦神經通路也會發生變化。

睡不著、睡不夠、睡了和沒睡一樣……睡眠本來屬於動物本能,如今卻成為很多都市人的「奢飾品」。如今,晚上睡不著,白天沒精神,正在成為越來越多人的常態。

除了身體上的影響,睡眠不足還會對人的心理產生影響,甚至會引發某些精神疾病。《自然—通訊》近日發表了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一項研究,結果證實,睡眠不足會讓人覺得更孤獨,社交意願減少,甚至相關的大腦神經通路也會發生變化。

睡不夠,很孤獨

這項名為Sleep loss causes social withdrawal and loneliness的研究由18名健康成年人作為參與者,進行一夜的睡眠完全剝奪實驗。

實驗組織者Matthew Walker和Eti Ben Simon將18名參與者分成兩組,一組正常睡覺,一組徹夜不眠,第二天,研究人員對所有志願者進行測試。

第一項測試是關於社交距離。這個「距離」並不是指飄忽不定的感受距離,而是一個人向你靠近你會覺得不舒服的距離。志願者原地站定,另外一個人向他迎面走來,當感覺不舒服的時候志願者喊停,此時二人之間的距離也就是志願者的社交距離。可以理解為是本人的社交舒適區,一旦有別人進入這個舒適區,就將打破這種舒適感。

這個測試要進行兩次,第二次測試時進行錄像,並對志願者進行大腦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掃描,記錄大腦中神經通路的活動。結果顯示,睡眠不足的志願者的社交距離,都有明顯增加。睡眠不足的參與者允許陌生人靠近的距離更疏遠,比睡眠正常的被試者允許的距離遠18%~60%。而fMRI掃描的結果則顯示,與睡眠充足的志願者相比,睡眠不足的志願者有兩條神經通路的活性出現了明顯變化,與感知潛在威脅有關的神經通路活動增加了3倍左右,而鼓勵社交互動的通路活動則減少了4/5之多。

結束社交距離的測試之後,志願者要接受單獨採訪,並進行錄像。之後由1033名觀察員逐一、獨立觀看這些錄像,對錄像中的志願者的孤獨程度與自己是否願意和他進行社交作出評估。這些觀察員既不知道志願者的睡眠狀況,也不知道這次研究的目的,這樣就保證了他們所作出的判斷是客觀的。評估結果證實,被剝奪睡眠的受試者被評為更加孤獨。並且很多觀察員反映,在觀看被剝奪睡眠者的錄像1分鐘後,孤獨感似乎「傳染」給了自己,自己明顯感覺更加孤獨。

最後一項研究內容是,前一晚睡眠好壞是否會影響第二天的感受。結果發現,一個人前一晚的睡眠量準確地預測了他們接下來一天的孤獨感。而僅僅一個晚上的良好睡眠就能讓人更外向,在社交時也更自信、更具吸引力。研究團隊表示,人類本身是一種社會動物,人們每晚應保持7到9小時的睡眠時間,而睡眠不足卻可以將人變成社交棄兒。

睡不夠,易生病

南京醫科大學神經生物學系主任高雋曾就睡眠不足對靈長類動物腦結構的變化進行研究,結果證實睡眠不足會對其大腦結構產生影響。

她在接受採訪中對《中國科學報》記者解釋說:「每天睡眠減少兩小時,連續三個星期,發現實驗動物的腦結構發生了改變,這其中有主管情緒的前額葉,也有主管記憶的海馬體。」

高雋介紹說,對於睡眠不足與精神疾病之間的關聯,科學家已經作了很多探索。今年7月,復旦大學類腦智能科學與技術研究院院長馮建峰教授與英國華威大學、牛津大學等合作,首次發現了抑鬱症與睡眠問題的共病病理機制,有望為改善大眾尤其是抑鬱症患者睡眠質量問題,甚至為治療抑鬱症帶來革命性突破。相關研究論文在線發表於《美國醫學會雜誌—精神病學卷》。

據報道,臨床數據顯示,70%的抑鬱症患者有睡眠問題,而有睡眠問題的群體患抑鬱症或焦慮症的風險亦顯著高於睡眠正常群體。二者之間的緊密關係早在一百年前就被發現,但背後的腦機制並不清楚,該項研究通過對大樣本腦影像數據的挖掘,找到了調製睡眠質量與抑鬱癥狀之間關係的腦神經環路。

研究人員整合了國際兩大腦影像資料庫——美國人腦連接組計劃以及英國生物銀行,對近萬名被試的影像行為大數據進行分析發現,睡眠質量較差人群的外側眶額皮層(負面情緒相關的腦功能區)、楔葉(自我相關的腦功能區)以及背側前額葉皮層(短時記憶相關的腦功能區)等腦區間的信號同步性(功能連接)顯著升高;同時,這些神經環路在具有較高抑鬱症打分的人群中也呈現顯著升高的模式。正是這些同步性增強調製抑鬱與睡眠間的關係。而這些腦區間的連接增強可能使得相關人群長期處於某些負面情緒中,進而導致睡眠質量下降。

睡得少,因為基因好?

籃球巨星科比的一句「你看過凌晨四點的洛杉磯是什麼樣子嗎」被無數嚮往自律生活的人們奉為圭臬,各種成功人士超級早的起床時間讓人驚嘆不已:蘋果公司CEO庫克凌晨3點45分開始回復郵件,美國前第一夫人米歇爾·奧巴馬4點半起床鍛煉,星巴克掌門人霍華德·舒爾茨早上6點前一定會出現在辦公室……因此也有了這樣的說法,成功的前提條件之一,就是睡得少。

那些只需要睡4個小時就可以神采奕奕的人是如何做到的?是因為基因先天具有優勢嗎?

去年底,華盛頓州立大學心理學教授Paul Whitney領導的一項研究發現,當人們需要完成靈活認知任務時,攜帶DRD2基因的人,雖經歷睡眠不足,依然能根據變化信息作出適當決定。與之相反,攜帶另外兩種基因的人,在執行相同任務時表現更差。

2009年,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徐瓔研究組對美國加州的一個家庭進行過研究,這個家庭中有兩個成員平均每天只睡6.25 小時,而這個家庭中的其他成員,平均每天需要睡8.06 小時。研究發現,這些需要較少睡眠的家族成員,都在DEC2基因上存在一個突變,鹼基由C變 G,導致脯氨酸變精氨酸。而在小鼠當中做功能實驗的時候,如果在DEC2基因中存在這個突變,那麼小鼠所需要的睡眠時間也會縮短。但是目前為止,還缺乏更大規模的研究。

高雋解釋說,睡眠少很有可能也是因為長久以來的習慣,「他們可能可以保持很高的工作效率,但在應激性、抗打擊方面的承受能力也需要考量,長此以往會是什麼結果,起碼現在還沒有這樣的研究」。她建議說,對於大部分人而言,保持7到8個小時的規律睡眠是維持身心健康的重要前提,「特別是大家一定要抵禦智能電子設備的誘惑,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盡量擁有高質量的睡眠」。

科普百分百·助力科普中國,讓科學知識在網上和生活中流行起來。溫馨提示:以上為科普百分百網上閱讀所瀏覽內容,轉載分享只為知識傳播和學習宣傳,本文內容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如有意見建議,請私信留言,我們會及時處理。歡迎關注,謝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普百分百 的精彩文章:

用罐頭儲存食物的方法,是誰發明的?
美國女子為探尋最美味榴槤走遍亞洲12個國家

TAG:科普百分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