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13道工序,1300多度高溫,建盞燒制難度到底有多大?

13道工序,1300多度高溫,建盞燒制難度到底有多大?

建窯建盞燒制技藝是一種非常古老的漢族傳統手工技藝。特指福建南平窯黑釉茶盞燒制技藝,要經過選瓷礦、瓷礦粉碎、淘洗、配料、陳腐、練泥、揉泥、拉坯、修坯、素燒、上釉、裝窯、焙燒等13道工序。下面用一張圖幫大家了解建盞的燒制過程!

建盞的斑紋有:兔毫(金兔毫、銀兔毫、藍兔毫等)、油滴(金油滴、銀油滴、 炫彩油滴等)、烏金釉、柿紅釉、西瓜紋、鐵鏽斑、鷓鴣斑、曜變等。

建窯燒制的建盞斑紋是在還原氣氛中通過窯內1300度以上的高溫焙燒而自然形成 的,屬於我國結/析晶藝術釉,是建窯的傑出成就。 由於這類結晶釉在窯爐高溫中易於出現變化,難以控制,加上氧化鐵含量高的坯體 難以承受高溫變化,要燒制一件外觀沒有缺陷又具有兔毫或油滴等斑紋的建盞是很 困難的,即使運用現代科技手段,其成品幾率也非常低。 到目前為止全世界沒有一家機構或個人掌握了提高建盞燒製成品率方法。

黑牡丹手握油滴盞[編號 : 67556]

曜變盞是宋代建窯建盞的最高端品種,被日本人形容為「碗中宇宙」,其外形 端莊,在盞內外壁黑釉上散布著濃淡不一、大小不等的琉璃色斑點,光照之下,釉 斑會折射出暈狀光斑,彷彿是深夜海邊看到的天空,高深莫測。 這種變化本是偶然出現,始料未及的,非窯工人力可為,因此,其成品極為罕見。

鷓鴣斑是建窯產品中較為名貴的產品。 宋初的《清異錄》中記載:「閩中造盞,花紋鷓鴣斑點,試茶家珍之」。鷓鴣鳥的 羽毛顏色在背部呈紫赤相間的條紋,胸羽則有白點正圓如珠,這種胸羽的正圓白點 為其它鳥類所沒有。 建盞的「鷓鴣斑」即指釉面呈獻出類似於鷓鴣鳥胸部散綴正圓白點的形狀。但鷓鴣 斑究竟是什麼樣的建盞釉面,學界仍有爭議。

金兔毫撇口大盞[編號 : 67444]

建盞在宋代只用於鬥茶,所以在現代用來喝茶很荒唐?

周邊有了解到一些這樣的說法,聽了覺得特別吃驚。在宋代,建盞作為鬥茶第一神器,只能鬥茶不能喝茶!而現代人卻用它來喝茶,這不是亂來嗎?筆者第一次聽說就被這種想法雷到了,用建盞喝茶覺得很荒唐嗎?

對!沒錯~建盞在宋代是鬥茶神器,但是宋人平時喝茶點茶用的也是建盞啊(只不過宋代建盞不是想用就能用得上的,只要你有條件用)。

油滴天眼缽型盞[編號 : 67591]

首先,飲茶方式雖然一直在變,唐代盛行煎茶,宋代盛行點茶,明清到現代轉為泡茶。但是不管飲茶方式怎麼變,都會有人鬥茶。因為會想互相比較誰的茶更好。

唐代雖然不常強調「鬥茶」這個詞,但是已經有互相比試的記載。宋代茶文化蓬勃發展,鬥茶大為流行。現代也鬥茶,遠的不說,近的武夷山年年都有鬥茶大會。只不過現在鬥茶用的是白瓷杯,好觀察湯色。

然而鬥茶時候用的白瓷茶杯你平時就不用了嗎?平時當然也會用啊!

雙生油滴斂口盞[編號 : 66507]

同理宋代也是一樣的,只不過平時喝茶,如果實在沒有建盞,還可以用其他盞代替;要是鬥茶的時候別人有建盞你沒有,你就先輸了一半。因為宋代鬥茶一斗湯色二斗水痕,如無建盞,湯色不易被襯出,咬盞也因保溫等問題會輸一籌,還有器形設計,鐵胎重量等因素影響。

所以正確的說法應該是,宋代鬥茶點茶飲茶都流行用建盞,而不是宋代建盞只能鬥茶不能喝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盞堂 的精彩文章:

邱華忠《瑚璉撇口油滴盞》限時特價!
孫建興《烏金藍窯變盞》

TAG:古盞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