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變態」這個好詞,是怎麼被用「壞」的?

「變態」這個好詞,是怎麼被用「壞」的?

變態」這個詞,今天很多時候都被當成了貶義詞來用。比如我們說:「他是個變態!」這是名詞形式;而說:「他好變態!」「他真變態!」則是形容詞形式。不管怎麼用吧,都是說這個人在精神上或行為上不正常,且尤指性方面的不正常,即「性變態」!

然而,在傳統漢語中,「變態」卻極少用作這個意思;古文中的「變態」,更多是指事物變化的情狀,或事物的情狀發生變化

比如《荀子·君道》說:「貧窮而不約,富貴而不驕,並遇變態而不窮,審之禮也。」意思是,貧窮而不卑屈,富貴卻不驕縱,同時遇到各種事變也能應付自如,這都是因為弄明白了禮義的緣故。

這裡的「變態」,指事情發生變化,是個中性詞。不過,我國傳統文化崇尚變化,變化就不會刻板獃滯,不會是一潭死水,才能源源不斷,生生不息,所以很多時候,事物要「變態」才好——

山要「變態」才好:「好山如佳人,變態百種好。陰晴朝暮間,可愛不可道。」(宋·錢紳《九月十五日濟川諸公同游因成長韻》)

花要「變態」才好:「滿園紅共紫,變態從今始。爭看綠衣郎。思為並蒂芳。」(明末·李漁《笠翁詩餘·菩薩蠻》)

音樂要「變態」才好:「嗟姣妙以弘麗,何變態之無窮!」(三國·嵇康《琴賦》)

舞蹈要「變態」才好:「梁溪六旦、八旦之舞,分行山立,進退開闔,參錯亦極變態,最為美觀。」(明·潘之恆《鸞嘯小品》)

詩文要「變態」才好:「薛許昌答書生贈詩云:「百首如一首,卷初如卷終。」譏其不能變態也……乃知文章變態,初無窮盡,惟能者得之。」(宋·蔡絛《西清詩話》)

書畫要「變態」才好:「窮變態於毫端,合情調於紙上。」(唐·孫過庭《書譜》)

……

可見,在古代,尤其是對美學和藝術作品,「變態」往往是一個誇讚之詞

那麼,「變態」是怎麼變成我們今天這種意思的呢?這大概跟西方文化的輸入有關。近代以來,西方學者關於心理變態、性變態的學說影響很大,在翻譯成中文時,這種意思被譯為了「變態」,這就為這個詞注入了新的含義。隨著其約定俗成,使用越來越多,逐漸乃成為了「變態」一詞的主要義涵。而「變態」的傳統本義,人們倒逐漸淡忘了

(獲取更多內容,敬請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古今神秘文化)

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比如「幽默」一詞,在古漢語中是形容安靜的,屈原《九章·懷沙》中有「煦兮杳杳,孔靜幽默」句;而我們今天使用的「幽默」,則是英語humour的音譯,原來的意思基本已被丟棄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華神秘文化 的精彩文章:

五則日常秘法咒語,據說能驅邪,還能養生!
莊子看問題的方式,「此一層疊上一層」,令人嘆為觀止!

TAG:中華神秘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