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大隨緣,隨自緣

大隨緣,隨自緣

圖源網路

大陰陽社有朋友問過我一個問題,說一位內地企業家與李嘉誠共進午餐時,問他:如果用一句話概括自己六十多年商業成就和人生閱歷的心得,會是什麼?李嘉誠認認真真回答了八個字:「建立自我,追求無我。」

不要以為李嘉誠只是個商人,任何一位經受過風雨洗禮、從風浪里趟過來、熬住了時間考驗的人,身上都必有大過人處,必定踏著深邃而堅實的地方,懷揣著足以令人敬畏的東西。一切領域,做到極致都是通達於道的。

人分領域,佛性無領域。《法華經》云:「一切世間法,皆是佛法。」「一切治生產業,皆與實相不相違背。」「俗間經書,治世語言,資生產業等,皆順正法。」萬象本萬殊,本性一無異。問題不在這些合不合道,而在你能否從中見道。

那位朋友問的,是「建立自我,追求無我」,這句話到底該如何理解?自我與無我不是矛盾的嗎?既然要建立自我怎麼還追求無我?既然追求無我了怎麼還建立自我?

這就是李嘉誠的高明之處。這樣的話,不是真有體會,是講不出來的。

我想到的,是「隨緣」二字。因為隨著無我而來的,正是隨緣。既已無我,不再依賴於「我」作取捨判斷,剩下的自然就是應一切緣,隨一切緣。無我之下即無相本性,除了這個本性,其他一切其實皆是相,皆是要隨的緣。這其中,自然也包括「自己」。世人皆以為隨緣是對外境講的,這是當然。而對於無形跡的本性,什麼又不是外境呢?你自己,你的心,你心中的種種意念情愫,對於本性皆是外境而已。

所謂無我,是超越於我;所謂空,是超越一切相;而不是沒有我、沒有相。但能超越,自我與諸相反而才是妙用的埠。禪語云:「死水不藏龍。」性乃活水,自我本龍,世間諸相皆是被吞吐的雲霧。

所以我在回答中說:很多人都知道隨緣,卻忘了,自己也是要隨的緣。天地間的道只有一個,悟道者所悟必定無有兩樣。而他們每個人卻都是不同的,各有自己的脾氣秉性,各有自己的路,原因就是在這裡,他們都在隨自己的緣。自己的獨特性,這便是自緣。佛家無一切分別的根本智後,便是明一切差別的後得智,一體一用。

佛家講本性,道家論大道,儒家循天命,說的其實是一個東西。只不過因為各自的性情,鍍上了各自的色彩。不同的路由此延伸而出,佛家出世,道家超世,儒家入世,卻並不妨礙任何。這些落實到鮮活的人,便是同依根本、各隨自緣。就像老子如水,莊子如風;孔子敦柔,孟子剛烈;臨濟宗禪師峻烈剛猛,曹洞宗禪師婉轉呵護……

《金剛經》所謂「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中庸》所謂「萬物並育而不相害,道並行而不相悖」,《莊子》所謂萬物皆是在道中「自適其適」。天地之所以造萬物眾生,一個都不能少,就是因為對天命各有所承當。而認識自己,才能明達天命。

你是什麼樣的人,你就怎樣活,就走什麼樣的路。每一條路都可以通往大道,大道也可以承載萬千條路。條條大路透長安,長安通往八方路。

不明白這個道理,高下之爭、門戶之見,就都涌了出來。諸如佛道消極、儒家不究竟之類。辨別不是不可以,但你先要明白各有自緣,才有資格。否則一定逃不開以己之長攻彼之短的泥沼。而從整體上看,第一要看到的,便是他們各自能做的事,其他家都做不了。根本決定價值的,正是這種獨特性和不可替代性,而不是高下長短。

落到個體的人上,何嘗不是如此。從事每個行業的人都是不可或缺的,每一種人也都有他們的長處。沒有高低貴賤,只是各有位置。天地實相,只是多元;人間執迷,皆自孤立。有價值和意義的路,天地間不是只有一個模子,而是具備一切模子。只要適合你,只要達極致,只要合於道。對此,論好壞利弊者皆妄,循自適其適者方真。

那些虛妄,都是著在相上看,困在相中尋。真相只是一草一木,皆不離本性,只看你見不見得到。能立於本性的人,看到的從來是萬事萬物的一體性,與諸人諸物的獨特性。所以覺者眼中皆是和諧與美,迷者眼中皆是矛盾與丑。所以智者自在,愚者纏縛。

回到李嘉誠的回答:自緣,便是自我;本性,便是無我;同依本性而各隨自緣,便是「建立自我,追求無我」。這就是完整的答案。

人有自我,方能無我。西方古哲言「認識你自己」,老子言「自知者明」,皆是明眼人語。佛家八萬四千法門,皆為對不同的機、應不同的緣、合不同的人。人只有先看清了自我,才能知道自己適合用什麼法,走什麼路。相應與否,則決定著得力不得力。「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一切本身並沒有什麼好壞,只看合適不合適。是否合適,看的又是自己。所以無我是境,自我是門;把門打開,方可登堂入室。

人能無我,方立自我。「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如何看見完整和全貌?只有出來。要見城市和村莊的全貌,須登上山頂;要見地球是圓的,須飛上太空。要真正見得完整的自我,也須立於無我方可。未見本性前,我們的自我註定是無法徹底立起來的,永遠會有看不到的地方。

識自我是智,入無我是覺,「建立自我,追求無我」,其實就是一條覺智雙運之路、定慧雙修之法。這是最好、最完備的路。所抵達之境,便是莊子「無待」之「逍遙遊」,「喪我」之「物化」,心自在而事無礙。落到世間法上,最好的對照,則正是陳寅恪寫給王國維的那句話——「建立自我」,便是「獨立之精神」;「追求無我」,便是「自由之思想」。

李嘉誠是最成功的商人,那麼便不能不說他的領悟與入世做事的關係。「建立自我」,這關乎的是「位」,找准自己的定位,找到自己的位置。《易經》鼎卦云:「君子以正位凝命。」位正了才能凝命,使命運的上升通道得以聚焦,也才談得上「問鼎」。鼎卦之前是革卦,所謂革故鼎新,革命要想成功,須要正位凝命。人的定位和位置不對,那是怎麼著怎麼不對,也沒有前途和出路,這每個人都有體會,已經用不著多說了。如何找準定位找對位置?知道自己是誰正是根本。然後適合自己的是什麼之類,便是水到渠成。

「追求無我」,關乎的則是「勢」。只是找準定位、找到位置還不行,你還得把自己放在正確的勢里。逆勢而行,得不償失;順勢而動,方成事業。站在風口上豬也能飛起來,困在淺灘上龍也不得高飛。如何明勢?古人曰察勢,在乎察。如何察?所謂觀察,以觀方能察。而要能觀,依靠的正是無我之心性,因為一旦有我,便必有我見干擾遮蔽,所察之勢便會失真。「建立自我,追求無我」,對於成就事業正是以位寓勢、以勢助位,缺一不可。合之,方能事半功倍。

對於本性,一切皆是要隨的外緣,對於人仍然能分內外,內緣便是自緣,外緣便是境緣。萬法唯心,萬緣唯自,萬法皆是以真心為中轉,萬緣皆是以自我為中轉。不同的人,緣的隨法也是不一樣的,同樣的緣面前,老莊會退、孔孟會進,性柔會讓、性剛會爭,隨緣不在主動被動,而在自我與外境的和合,終究是要從自我走,自我的樣貌決定了隨的樣貌。就像一塊畫布有多大是什麼形狀,或許是自己不能左右的,在上面畫什麼卻是自己的事。所以自緣,才是根本緣。隨得自緣,方能談一切隨緣。大隨緣,隨自緣。

建立自我是做自己,追求無我是忘掉自己。無論於心於事,無論追求什麼,最後抵達的混融之境,都是完全忘掉自己地去盡情做自己。所謂自在,所謂遊刃有餘,只是如此。就像武俠小說中的武功,先要學好招式,再要忘掉招式,最後用出來的還是招式,境界卻已經完全不同。所謂化境,所謂莫測,皆從此中出。

李嘉誠的領悟又是從哪裡來的呢?世間。

世間是道場。

關於開問

開問是一個文章作品發表平台、文檔協作平台、文檔類活動平台。「共同創造更美的世界」,是開問的信仰。

開問目前有網站(www.openwhy.cn)和APP,設有包括「心學」在內的多個頻道,歡迎抒寫和分享你的世界,亦可同時投稿至「心學」公眾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王陽明心學 的精彩文章:

水滸世界裡的禪宗
心學不是唯心!王陽明,知行合一與致良知的一生

TAG:王陽明心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