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朱元璋規定皇家每餐必吃一道菜,明朝皇帝吃到吐,大臣卻恨不能吃一口

朱元璋規定皇家每餐必吃一道菜,明朝皇帝吃到吐,大臣卻恨不能吃一口

眾所周知,朱元璋稱帝前曾以討飯為生,一次,餓的頭昏眼花之際,是一個討飯婆給了他一碗豆腐湯才得以活命。朱元璋坐了江山後,嘗盡了宮中的珍饈百味。一日,與馬皇后憶苦思甜,念及貧賤時想吃豆腐而不得,嘆息不已。馬皇后賢淑,進言:大明初立,民生凋敝,百廢待興,陛下當以節儉治天下。朱元璋稱:善!此後他不但自己每餐上一盤豆腐,作為崇尚簡樸、禁止奢華的象徵,還明諭後世也照此執行,使皇子皇孫們「知外間辛苦也」。

「每餐必吃豆腐」就此成為明朝自始至終的一條皇家家規。但隨著大明帝國財力的增長,立國之初的窘況已得到很大的改觀,節儉之風也漸行漸遠。明朝皇帝吃慣了山珍海味,對食而無味的豆腐可以說吃膩、吃到吐了,但不吃又違反祖訓,於是他們讓御廚們變著法子來做豆腐,因此產生了不少宮廷豆腐名菜,除了朱元璋老家的「鳳陽釀豆腐」,還有用鳥的腦髓做成的「豆腐」。

根據清代吳騫的《拜經樓詩話》記載:明朝京城各官署中,翰林院是個清水衙門,平日里吃的都是清湯寡水。為了改善伙食,翰林們就等到皇帝用完御膳後跑到光祿寺討要皇帝沒吃完的剩菜剩飯。一天,皇帝飯畢,一個剛入翰林的年輕人跟著老翰林們去「討飯」,卻因端回來一盤豆腐而懊惱不已,誰知一個沒趕上吃飯的老翰林聽說他討回來的是豆腐,興奮不已,連喊「拿酒來!」

正當年輕翰林納悶之時,那老翰林早已急不可耐地拿起筷子,挑起一塊豆腐放進嘴裡細細品味,年輕翰林見他吃的如此享受,便也挑起一塊放進嘴裡,可怎麼也吃不出豆腐味來。待老翰林回過味來後才緩緩告訴年輕翰林真相,原來這豆腐壓根不是豆腐,雖形似豆腐,但實際原料卻是數百隻鳥的腦髓。年輕翰林聽後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一頓飯竟吃了數百隻鳥。世人有詩云:來其舊品何時換,鳥腦新蒸玉一盤。

所以,朱元璋的憶苦飯,最終都成為徒有其表的擺設,一點功效都沒有,相反還刺激了後代皇子皇孫們的食慾,使得明朝宮膳的奢靡程度在歷代王朝乃至全世界都是數一數二的。據統計,明朝宮廷專門負責宮廷飲食的組織就有光祿寺、尚善局和尚食局,僅光祿寺一個機構的食材採購人員和廚師編製人員,明宣宗時有9462人,後來曾降到5000人,到了明憲宗年間又增長到6884人。

即使到了明朝末代皇帝崇禎,他天天憂心國事,勤於政事,宵衣旰食,對膳食的要求幾乎降到了明朝歷代皇帝最低的要求,但還是令平常人望塵莫及。比如一道野菜,御廚們也會做出另一種風味:先將菜放在生鵝肚子里入鍋燜熟,鵝熟,取出菜,用酒浸一浸,在淋以香油,拌以醬料,裝盤上桌。崇禎一吃,味道不錯嘛!誰說百姓吃糠咽菜苦?於是更是催逼各地餉銀、賦稅愈急。

據史料記載,崇禎皇帝的伙食費是每天36兩銀子,這還都不包含原料費。那時候一兩銀子大致可以買一石大米,一石大米大約60公斤左右。也就是說,崇禎皇帝一個月的伙食費,可以買6萬公斤的大米,足夠讓4000人吃一個月了。難怪崇禎募捐餉銀無人響應,他只要在吃上省一些,就能養活4000士兵了!奈何崇禎意識不到這一點,或許他的想法跟西晉的傻子皇帝司馬衷一樣:百姓沒粥喝,怎麼不吃肉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史海拾粹 的精彩文章:

劉備曾說:「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那麼他的妻子們的命運如何?
她為秦始皇犧牲自己,助他鞏固王位一統天下,卻被世人誤會了兩千年

TAG:史海拾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