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如何才能在物慾橫流的社會中保持心靈的安寧與清凈?莊子告訴你怎麼做

如何才能在物慾橫流的社會中保持心靈的安寧與清凈?莊子告訴你怎麼做

原標題:如何才能在物慾橫流的社會中保持心靈的安寧與清凈?莊子告訴你怎麼做


莊子(約前369-前286),戰國中期哲學家,庄氏,名周,字子休(一作子沐),漢族,宋國蒙(今安徽蒙城,又說河南商丘、山東東明)人。是我國先秦時期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公元前286年,莊子仙逝,終年84歲。


莊子原系楚國公族,楚莊王後裔,後因亂遷至宋國,是道家學說的主要創始人。與道家始祖老子並稱為「老莊」,他們的哲學思想體系,被思想學術界尊為「老莊哲學」,然文采更勝老子。



代表作《莊子》,名篇有《逍遙遊》、《齊物論》等,莊子主張「天人合一」和「清靜無為」。莊子的想像力極為豐富,語言運用自如,靈活多變,能把一些微妙難言的哲理說得引人入勝。他的作品被人稱之為「文學的哲學,哲學的文學」。


莊子的散文生動優美,富有詩情畫意,極具個性化特徵。他的散文氣勢宏偉,景象壯闊,具有雄奇怪誕的藝術意境,充滿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表現了豐富的想像力,給人們留下無窮的回味。



莊子對社會上的種種弊端和醜惡行徑,都能用犀利的筆觸予以無情的諷刺。莊子的散文善於使用明喻、暗喻、正喻、反喻等巧比曲喻手法,使得他的文章含蓄蘊藉,富於變化,餘音裊裊,韻味無窮。



莊子文字的汪洋恣肆,意象的雄渾飛越,想像的奇特豐富,情致的滋潤曠達,給人以超凡脫俗與崇高美妙的感受,在中國的文學史上獨樹一幟。


莊子是中國的語言大師,他的語言豐富多彩,生動形象,表達力強,富有創造性,具有強烈的藝術效果和很高的審美價值。他的語言作為成語而流傳至今的相當多,諸如望洋興嘆、吐故納新、薪盡火傳、亦步亦趨、雞鳴狗吠、得意忘形、搖唇鼓舌等等,語言精練,概括力強,具有永久的生命力。



莊子曾經是為宋國管理漆園的小吏,後辭官歸隱。為了生計,他曾以打草鞋為業,但經常入不敷出,甚至靠借貸度日。貧困潦倒的生活並沒有使他意志消沉,反而使他從中尋找到快樂,求得身心的解脫。


莊子生活在戰國群雄逐鹿,戰爭頻仍的時代,弱肉強食,兼并戰爭此起彼伏,社會動蕩不安,人民處在水深火熱之中。他反對非正義的兼并戰爭,反對統治階級對人民的剝削和壓迫,對黑暗社會極為不滿。他不願與統治階級合作,寧願辭官歸隱,過著清貧的生活。



莊子為人清高孤傲,不求功名利祿。他好在山水之間,逍遙遨遊,怡情樂性,在遨遊山水之中感悟人生真諦。在喧囂的生活中尋求一份逍遙,讓自己的人生變得自由自在,不失為一種高妙的做人心態。


莊子雖然生活十分窮困,卻不願接受楚威王的重金聘請。他一生淡泊名利,主張修身養性、清靜無為,在他的內心深處,充滿著對當時世態的悲憤與失望。他鄙視功名利祿,追求精神的自由,人格的獨立。不論環境多麼險惡,命運多麼悲苦,莊子都堅持不讓內心受到外界的干擾,保持著一種天崩地裂也不能打破的意識上的獨立性,堅決不與權勢者同流合污。



莊子主張精神上的逍遙自在,主張宇宙中的萬事萬物都具有平等的性質,人融入萬物之中,從而與宇宙相終始;莊子提倡人要順從自然法則,安時而處順,重視內在德行的修養。德行充足,生命自然流注出一種自足的精神力量。在莊子看來,真正的生活是自然而然的,因此不需要去教導什麼,規定什麼,而是要舍掉什麼,忘掉什麼,忘掉成心、機心、分別心。



莊子哲學輕視物慾的奔逐,而傾向於精神的自由,追求個人心靈的安寧,莊子要我們放棄對物慾和名利的沉醉。對於人間的爭鬥,莊子總是以批評嘲諷的語氣,指出其中的執著、盲目與愚昧。人們常常為了外在名利的價值,而放棄了內在心靈的價值和生命的價值。 人們所嚮往的富貴功名以及浮華享樂,無不讓人付出人性遺忘或心靈遺棄的慘重代價。



莊子最引人注目的,便是他提出的「逍遙處世」之說,莊子塑造的人生境界,是最飄逸靈新的一種洒脫。正所謂「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捲雲舒。」



莊子要我們看透名利的束縛和生死的羈絆,莊子告訴我們「虛己無心」,你可以活著,你也可以擁有名和利,但只要你心裏面不藏著名和利,不悅生惡死,不被名利生死束縛,順應自然而為,方能解脫心靈。



莊子追求絕對的思想自由,他認為要想達到思想的絕對自由,必須做到「無己」、「無功」、「無名」,即「無我」,排除一切功利目的,排除一切人為的桎梏,清靜無為,逍遙自在。



莊子認為,一切都是相對的,即:「物無非彼,物無非是」,「彼出於是,是亦因彼」,「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



莊子主張「法天貴真」、「復歸於朴」,以「自然為宗」,對後世「崇尚自然」的美學思想的形成有直接的影響。莊子告訴人們,如何在一片混亂中保持心靈的安寧與清凈,如何在醜惡世界中保持住內心的自尊自愛,不為時勢左右而無所適從,喪失本性,以及如何在「無逃乎天地之間」的險惡中「遊刃有餘」地養生,以盡天年。



莊子一生都在追求至道,返璞歸真,把一切社會倫理道德,包括當時人們的基本道德觀念:孝悌仁義、忠信貞廉等都作為對人們推崇至道的束縛而給予否定,這種叛逆在當時是需要非常超人的膽識。



今天的現實社會中,面對眾生在物慾橫流中的焦躁不安、無所適從,以及人格扭曲、道德淪喪、良知泯滅、人文精神失落、人類的「精神家園」被擠占侵吞等問題,很多人迷失了道路方向而不知所歸。所以我們要學習莊子這位哲學大師,學習他的思想、精神、智慧和人格的光芒,充實我們的生活,活出精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學園 的精彩文章:

被八國聯軍劫出國外的「鎮國之寶」——1950年周總理指示不惜一切代價回購

TAG:國學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