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每日一穴】地五會穴:疏泄肝膽,清利頭目,通經活絡

【每日一穴】地五會穴:疏泄肝膽,清利頭目,通經活絡

上期穴位是

地五會穴



都有誰答對了呢







地五會

,經穴名。出自《針灸甲乙經》。屬足少陽膽經。在足背外側,當足四趾本節(第四跖趾關節)的後方,第四、五趾骨之間,小趾伸肌腱的內側緣。布有足背中間皮神經、足背靜脈網和跖背動、靜脈及趾足底總神經和趾底總動、靜脈。主治頭痛,目赤,耳鳴;乳癰,乳脹;脅肋脹痛,足跗腫痛。直刺或斜刺0.5~0.8寸,不灸。




【腧穴釋義】


地,地部也。五,五臟六腑也。會,交會也。該穴名意指天、地二部的寒濕水氣在此交會。本穴所處為足背外側陷者中,膽經上部經脈足臨泣穴傳來的氣血又為天部的寒濕風氣及地部的寒冷水濕,穴外天部的飄散陽氣至此後因本穴氣血的寒冷收引而化雨冷降穴內,穴外地部的溢流水液也匯入本穴,本穴如同五臟六腑的氣血匯合而成,且氣血為地部經水,故名。五會名意與地五會同。




【取穴位置】





在足背外側,當足四趾本節(第四跖趾關節)的後方,第四、五趾骨之間,小趾伸肌腱的內側緣。







【穴位解剖】





地五會穴下為皮膚、皮下組織、趾長伸肌腱、趾短伸肌腱外側、第四骨間背側肌、第二骨間足底肌。淺層布有足背中間皮神經,足背靜脈網和跖背動、靜脈。深層有趾足底總神經和趾底總動、靜脈。




【功能主治】




功能

:疏泄肝膽,清利頭目,通經活絡。




主治

:頭痛,目赤,耳鳴;乳癰,乳脹;脅肋脹痛,足跗腫痛。



【穴位配伍】





配光明能清肝明目主治眼癢眼痛;




配期門、行間、內關、肩井、足臨泣能理氣消癰主治氣鬱乳癰;



配太陽、風池、懸顱、太沖、頷厭清熱瀉火主治頭痛;




配翳風、聽會、太沖、丘墟、中渚能瀉火利竅主治耳鳴、耳聾等。








【刺灸法】




直刺或斜刺0.5~0.8寸,不灸。




【臨床運用】



現代常用於治療耳鳴,乳腺炎,腰疼,足背腫痛,肺結核,吐血等。





    每日一猜:




    在足第4趾末節外側,距趾甲角0.1寸

    」猜一穴位。




    請在留言處寫下您的答案~


    每日早上十點左右在留言處


    或看第二天的每日一穴文章中


    為您揭秘~




    歡迎大家在留言處留下評論,一起討論~




    版權聲明:

    文章源於網路,如侵權請聯繫責編

     



     


    投稿信箱:tg@weizy.cn(歡迎您原創投稿)

    責任編輯:

    忍冬(微信:w13714009507)







    氣和則血循經,氣逆則血亂溢



    經絡穴點陣圖解


    ▲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



    薦語:

    學習經絡穴位,令經絡通暢,美麗年輕;令穴位疏通,健康長壽!


    面診手診舌診脈診


    ▲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


    薦語:

    凡看病,望為先;精氣神,最重要;觀察神、色、形、態、舌象、絡脈、皮膚、五官九竅知健康!






    學習中醫

    ,傳承經典,選好書請

    點擊

    閱讀原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經絡穴點陣圖解 的精彩文章:

    【每日一穴】懸鐘穴:平肝熄風,舒肝益腎
    【每日一穴】五樞穴:調經固帶,理氣止痛

    TAG:經絡穴點陣圖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