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油女孩地震十年後重訪俄羅斯:那裡曾帶給我溫暖和感動
封面新聞記者 代睿
十年之後,四川姑娘郭幸芝將從北京出發,第二次前往俄羅斯,造訪那個曾經給她帶來感動和溫暖的國度。
2008年汶川地震後,時任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邀請地震災區學生赴俄療養,首批赴俄「小鷹」營地的中小學生共有184名,郭幸芝就是其中之一。
那一年,13歲的她是四川江油中學實驗學校的一名初一學生。如今,已經從北京大學法學院畢業的郭幸芝,回想起那天下午發生的一切,仍然覺得歷歷在目。
「吊燈在晃,發出很大的聲音,然後牆皮也開始脫落。」當時正值學校午休時間,地震開始後幾秒鐘,她才意識到發生了什麼。起先,她和另一名同學躲到了課桌下面,然後決定跑出教學樓。
走廊里白煙瀰漫,教學樓的玻璃門也被震得粉碎,所幸建築沒有發生垮塌,直到跑到學校外的馬路上,她仍然驚魂未定。
「剛開始的時候,並沒有意識到災情這麼嚴重」,當時災區通訊中斷,直到下午四五點的時候,郭幸芝才從收音機中聽說,這次地震的震級達到了7.8級。不久,震級數字被確定為8.0級,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破壞力最大的一次地震。
救災工作迅速展開,那一段時間,媒體上幾乎全部是關於地震的報道,處於災區的郭幸芝更是親眼見到了周遭的一些「令人難過」的事情,她記得,當時自己的心情一直處於一種比較壓抑的狀態。
那段時間,四川同樣成為了全球矚目的中心。據統計,地震兩個月的時間裡,外交部及中國各駐外使領館、團共收到外國政府、團體和個人等捐資17.11億元人民幣。此外,多支境外救援隊伍也抵川開展救援行動,其中就包括在綿竹和彭州開展救援的俄羅斯救援隊。
除了救援之外,時任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還邀請四川地震災區的孩子們到俄羅斯的夏令營就行療養。
對於俄羅斯,郭幸芝之前的認識多來自地理課本:它是中國的鄰國,地廣人稀,跟中國有著不錯的關係。
意外獲得的出國機會讓這個13歲的小女孩既期待又有些忐忑,出國之前,她被安排到成都進行了10天的培訓。在那裡,她和其他的同學們學習了一些簡單的俄語,還學唱了包括《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在內的一些俄羅斯著名歌曲。
7月19日,郭幸芝和其他100多名災區孩子抵達了位於俄羅斯南部的克拉斯諾達爾,這是一座位於黑海海邊的城市。她回憶起第一眼看到黑海的樣子時候用了四個「特別」:天特別藍,海水也特別藍,天氣特別好,感覺心境特別開闊。
位於黑海邊上的「小鷹」營地是俄羅斯最著名的營地之一,可以容納2000多人。除了到訪的中國孩子之外,營地里還有很多參加夏令營的俄羅斯孩子。郭幸芝記得,那些俄羅斯小朋友都很熱情,「會很主動的跟我們打招呼」,這讓她覺得很溫暖。
在營地里,這些接受過地震洗禮的孩子們開始了「休假」生活。游泳、衝浪、攀岩、遊戲、舞蹈、歌唱,「中國日」、「俄羅斯日」,夏令營安排的日程非常豐富。
俄方甚至還專門安排孩子們前往莫斯科,到訪克里姆林宮,在這座「金碧輝煌」的12世紀建築中,郭幸芝見到了時任俄羅斯總統的梅德韋傑夫。
據當時俄塔社報道,這次見面進行得十分親切隨意,梅德韋傑夫當時還將一名年齡最小的9歲小男孩抱了起來。其中一個小姑娘希望可以親一下梅德韋傑夫,也得到梅德韋傑夫同意,隨後梅德韋傑夫親吻了每位中國小朋友。
在黑海邊的半個月時間裡,郭幸芝還認識了幾位俄羅斯朋友。她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叫娜塔莉亞,後者當時是漢語專業的大一學生,來夏令營當志願者,兩個人交流主要藉助同樣不太流暢的英語和肢體語言。
慢慢熟悉之後,郭幸芝開始給娜塔莉亞推薦家鄉江油的風景和美食,以及一位世界聞名的江油籍名人——李白。
離開夏令營的時候,兩個人還互相留了郵箱,通過郵件交流過一段時間,在郵件中聊到各自的近況和身邊發生的事情。雖然已經很久沒有聯繫,但郭幸芝覺得把這些「回憶和感觸放在心間的感覺會更加長久。」
如今,十年過去,當年一起去俄羅斯療養的災區同學都散落各處,但不少還保持著聯繫。郭幸芝在2013年考入北大法學院,當年赴俄的同學有一些也考入了清華、人大等名校。
當年離開俄羅斯的時候,幾個同學曾約定十年後要重回「小鷹營地」。如今,郭幸芝要再度赴俄參加十周年紀念活動,不過稍微遺憾的是,她去的不是黑海邊的「小鷹」營地,而是位於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參崴)的「海洋」營地,那裡同樣接待過當年地震災區的四川學生。
「十年之前的這次俄羅斯之行,整個過程都讓我非常的印象深刻,也帶給了我很多回憶和感動,」郭幸芝回憶說,她當年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俄羅斯的朋友們熱情和開朗。她和其他的同學們從災難的環境中走出來,在異國他鄉遇到了那些熱情友善的人,讓當時壓抑的心情得到了安慰和平復,這些都是她以前從未有過的體驗。


TAG:封面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