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秋意漸濃,一夜更比一夜涼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秋意漸濃,一夜更比一夜涼

道教之音網站現誠聘編輯,歡迎垂詢,一同傳播道教正能量。

這兩天,終於有點秋高氣爽的感覺了,太陽照在身上,柔和了起來,不再那麼曬了。今日就是白露節氣,早晚開始寒涼,大家注意保暖。

白露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五個節氣,每年9月8日前後,當太陽移達黃經165度時,開始進入白露節氣,此時農作物即將成熟,「秋老虎」也將逝去,我國大部分地區出現天高氣爽、雲淡風輕的天氣。「白露」節氣,表示孟秋時節的結束和仲秋時節的開始,天氣漸漸轉涼,早晚溫差越來越大。俗話說「白露勿露身,早晚要叮嚀」,又有諺語「過了白露節,夜寒日里熱」,意指白露時白天夜裡的溫差很大。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水土濕氣凝而為露,秋屬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氣始寒也」。露水是由於溫度降低,水汽在地面或近地物體上凝結而成的水珠。所以,白露實際上是表徵天氣已經轉涼。

白露三候(所謂三候,指節氣,一候為五天,三候十五天為一個節氣)分別為:

一候鴻雁來 |鴻雁自北而來南也,不謂南鄉,非其居耳;即鴻雁在天氣轉涼後飛往南方過冬。

二候玄鳥歸 |玄鳥自南而往北也,燕乃北方之鳥,故曰歸;即燕子是北方的鳥,秋季自南往北回歸故地。

三候群鳥養羞 |三獸以上為群,群者,眾也,養羞者,藏之以備冬月之養也;即進入秋季,白鳥也開始儲存乾果糧食以備過冬。

道醫中有「白露身不露,寒露腳不露」的說法,也就是說白露節氣過後,穿衣服就不能赤膊露體。特別是病人、老人、體弱者,更要注意隨著氣溫的變化加減衣服,最好出門帶一件外套。面料以純絲、純棉或混紡為好,防涼又止燥。還要注意腰腹部、膝關節保暖,不要「刻意」露出後背和肚臍。

由於「白露」後陰氣上昇陽氣下降,因此衣物可以單薄些,薄而不露,適當「秋凍」。但「秋凍」要因人而異,對於正在生長發育的嬰幼兒,身體調節功能較差的年老體弱者,以及體質較弱者是不宜「秋凍」的。此外,有支氣管炎、哮喘病、冠心病等人群也不宜「秋凍」,一旦著涼感冒就很容易舊病複發。

白露以後,氣溫開始下降,天氣轉涼,口乾、唇乾、咽干、皮膚乾燥等癥狀隨之襲來,這些都是典型的「秋燥」表現。白露時節燥邪襲肺,飲食應以健脾潤燥為主。建議要多吃梨、銀耳、蜂蜜、百合、枸杞、蘿蔔、豆製品等,多吃橙黃色蔬菜,比如南瓜、紅蘿蔔等。另外,吃一些綠葉蔬菜補足維生素C也很有必要,如芥蘭、菠菜、綠菜花等。在調節飲食上,應選擇清淡、富含營養、少或無刺激性的食物,避免生冷飲食,保證適量的新鮮蔬菜,保持大便的通暢,同時少吃黃魚、帶魚、蝦、蟹和肥肉,並戒煙戒酒。

此外,居住的房屋要保持充足日照,窗子盡量打開多通風,讓居室內外空氣流通,以保持室內空氣潔凈新鮮;不要到空氣污染嚴重的地方去。可以在卧室放一盆水或者打開加濕器增加室內濕度,這對緩解秋燥有效果。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室內可放置一些綠葉花卉,既讓環境充滿生機又可凈化空氣,促進身體健康。睡覺時盡量關閉空調。這個時節,北方大部分地區夜晚的溫度適宜,最好是在自然溫度下睡眠,防止空調風引起咳嗽。

從白露起,要注意補養腎氣,可以堅持晚上泡腳,用溫水泡,水要沒過腳腕,時間在15到30分鐘,泡到身體微微發熱最好。泡腳的同時把耳朵和腰部搓熱,腎開竅於耳,而且耳朵有密集的反射區,聯繫著全身每一個器官,所以常搓揉耳朵是一種很好的養生方法。

從白露時節開始,秋天花草樹木開始凋謝,人們易於悲傷。因此,白露過後,要儘可能地保持愉快的心情,以免心情抑鬱。中醫認為,笑能宣發肺氣,調節人體機能,消除疲勞,恢復體力。笑可以使肺吸入足量的清氣,呼出濁氣,加速血脈運行,能使心肺的氣血調和。常笑還是一種健身運動,能使胸肌伸展,增大肺活量。「笑一笑,十年少」,道家養生中最重要的一點便是保持情緒開朗。

每逢白露節氣,江蘇太湖地區會舉行盛大隆重的祭祀禹王活動。相傳禹王是治水英雄大禹,與堯舜並稱古聖王。每年的白露時節,這裡會舉行祭禹工的香會,歷時一周。屆時,人們就會趕廟會、打鑼鼓、跳舞蹈。因為大禹在道教中又是天地水三官之水官,因此白露祭禹王的活動,也正體現了道教文化與民俗的合一性。

(道教之音編輯整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道教之音 的精彩文章:

武帝求仙終不得,道教仙話中早已隱藏真實原因
黃帝問道廣成子,他們的談話蘊含修道大秘密

TAG:道教之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