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中歐剛走近 美大使上趕著拉攏歐盟:咱們一塊對付中國

中歐剛走近 美大使上趕著拉攏歐盟:咱們一塊對付中國

【編譯/觀察者網 谷智軒】

上任不久的美國駐歐盟大使戈登?桑德蘭(Gordon Sondland)9月7日稱,「美國和歐盟必須克服貿易爭端,共同對抗中國的『經濟侵略』。」

美國欲拉攏歐盟對抗中國的計劃昭然若揭,然而在特朗普政府的「貿易大棒」之下,歐盟真的會選擇站在美國這邊嗎?

戈登?桑德蘭。圖自美國政府網站

美國政府網站顯示,桑德蘭是一名酒店業大亨,5月10日獲特朗普政府提名為美國駐歐盟大使,7月9日正式上任。

路透社9月7日報道指出,桑德蘭曾在新聞網站Politico上撰文表示,美歐7月達成一項協議,暫時化解美國對歐盟汽車課徵關稅,雙方應把握這項協議所帶來的新勢頭。

「我認為,(美歐之間)跨大西洋的關係有真正的機會成為一股力量,以遏制中國的經濟侵略和不公平的貿易行為。」桑德蘭說。

他稱自己擔心中國的生產過剩、國家補貼以及要求外國公司與中國企業分享技術的規定。

桑德蘭還說,「中國擴大市場准入及減少不公平貿易行為,對美歐雙方都有益。我們應當聯合起來,堅持要求中國採取必要措施,使其經濟以更公平方式運行。」

路透社認為,特朗普退出伊核協議、對歐盟出口的金屬徵收關稅、以及堅持歐洲盟友應增加軍費開支並降低關稅,都顛覆了「長期存在的、溫暖的」跨大西洋關係。

報道稱,儘管特朗普對歐洲徵收關稅,但歐盟與美國一樣擔心中國所謂「封閉的市場」,以及西方國家政府所謂的「中國通過政府干預和補貼主導全球貿易」。

然而,歐盟和美國在如何推動中國改革方面存在分歧,比如取消對外國投資的壁壘。

眼下,特朗普政府正在考慮對2000億美元的中國進口商品徵收關稅。然而歐盟反對這種做法,期望通過WTO等全球論壇來削減過剩的鋼鐵產能,並避免扭曲市場的補貼。

歐盟何去何從?

近期,特朗普政府欲拉攏歐盟和日本對抗中國的跡象不斷。

據彭博社8月27日消息,當地時間24日,特朗普政府的官員們在華盛頓與來自歐洲和日本的同行們聚在一起,討論如何迫使中國改變路線。

彭博社報道截圖

參考消息網5日報道更是指出,自去年12月以來,美日歐經貿部長級會議曾多次協調立場,聲明共同應對他國產能過剩、政府補貼、強迫知識產權轉移等「市場扭曲」行為。不久前,三方再次達成一致,欲加快推進在產業政策、政府補貼、國有企業等問題上的WTO多邊改革。

但歐盟近日釋放的一個信號引起了輿論的注意——9月3日,歐盟委員會宣布,正式終止歐盟對華光伏產品反傾銷和反補貼措施。取消限制措施後,如果中國進口產品不低於「最低價格標準」,就可以在歐盟市場享受零關稅待遇。

報道稱,當前正值美國發起的貿易戰期間,歐盟向中國發出的「零關稅信號」耐人尋味。

有輿論認為,歐盟此舉是在美國保護主義抬頭背景下,歐盟和中國進一步加強經貿合作的跡象。毋庸置疑,歐盟此舉的確有利於促進中歐經濟合作與互信,是一種雙贏的局面,這也是大勢所趨。

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對參考消息網說,歐盟終止中國光伏限制令在平常來說是一個孤立案件,但在貿易戰背景下,此時加強中歐之間的合作意義更加重大。歐盟很多立場與美國相近,也有立場與中國相近。所以現在歐盟的位置比較微妙,它對中國採取了比較現實的態度,這是比較明智的。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李巍對參考消息網進一步表示,在特朗普政府挑起的貿易戰中,歐盟也是受害者。在反擊貿易戰、維護多邊主義問題上,中歐是唇亡齒寒的關係。中歐雖然也有些經貿摩擦,但是是可控的。中歐加強政策協調無論是對雙邊經貿關係還是對維護全球經濟秩序都有著重要意義。

此外,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美國所學者孫立鵬指出,對歐盟的積極信號我們歡迎,且樂見中歐經貿關係向好發展。但同時,我們必須也要警惕歐洲的「兩面下注」心態,防範潛在風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觀察者網國際頻道 的精彩文章:

350家美國媒體「大戰特朗普」,還有的在潑冷水
特朗普還是不是「白手套」總統?日本資深媒體人這樣看

TAG:觀察者網國際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