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涼風至、白露降,健脾潤燥「勿露身」

涼風至、白露降,健脾潤燥「勿露身」

微信號:tianxiayangsheng

怡情健體膳食導引糾偏

八月白露降,湖中水方老。

旦夕秋風多,衰荷半傾倒。

——唐·白居易《南湖晚秋》節選

白露,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五個節氣,九月的頭一個節氣。當太陽到達黃經一百六十五度時交白露節氣。白露是秋天的第三個節氣,表示孟秋時節的結束和仲秋時節的開始。

露水是由於溫度降低,水汽在地面或近地物體上凝結而成的水珠。所以,白露實際上是表徵天氣已經轉涼。這時,人們就會明顯地感覺到炎熱的夏天已過,而涼爽的秋天已經到來了。晝夜溫差可達十多度。陽氣是在夏至達到頂點,物極必反,陰氣也在此時興起。到了白露,陰氣逐漸加重,清晨的露水隨之日益加厚,凝結成一層白白的水滴,所以就稱之為白露。

2018年9月8日 00:29:37

農曆七月(大)廿九

「白露」是反映自然界氣溫變化的節令。露是「白露」節氣後特有的一種自然現象。此時的天氣,正如《禮記》中所云的:「涼風至,白露降,寒蟬鳴。」據《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對「白露」的詮釋——「水土濕氣凝而為露,秋屬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氣始寒也」。

氣象學表明:節氣至此,由於天氣逐漸轉涼,白晝陽光尚熱,然太陽一歸山,氣溫便很快下降,至夜間空氣中的水汽便遇冷凝結成細小的水滴,非常密集地附著在花草樹木的綠色莖葉或花瓣上,呈白色,尤其是經早晨的太陽光照射,看上去更加晶瑩剔透、潔白無瑕,煞是惹人喜愛,因而得「白露」美名。

白露三候

一候鴻雁來

鴻大雁小,自北而來南也,不謂南鄉,非其居耳。

二候玄鳥歸

玄鳥解見春分,此時自南而往北也,燕乃北方之鳥,故曰歸。

三候群鳥養羞

三人以上為眾,三獸以上為群,群者,眾也。養羞者,藏之以備冬月之養也。此為群鳥把食物藏起來以備過冬。

白露節氣 養生重點

白露時節為典型的秋季氣候,人容易口乾、咽干、大便乾結、皮膚乾裂等。

白露養生應以健脾潤燥為主,忌吃味厚滋膩,容易阻礙脾氣運化功能的食品,忌吃利氣消積,容易耗傷脾氣的食品;宜吃營養豐富、容易消化的平補食品,可適當地多服一些富含維生素的食品,也可選用一些宣肺化痰、滋陰益氣的中藥,喝粥吃性平味甘或甘溫之物。

白露節氣習俗

品白露茶

民間有「春茶苦,夏茶澀,要喝茶,秋白露」的說法。白露茶既不像春茶那樣鮮嫩、不經泡,也不像夏茶那樣乾澀味苦,而是有一種獨特甘醇清香味,尤受老茶客喜愛。

釀白露米酒

每年白露節一到,江浙一帶家家釀酒,其酒溫中含熱,略帶甜味,稱「白露米酒」。

吃龍眼

福州有個傳統叫作「白露必吃龍眼」的說法,因為龍眼有益氣補脾,養血安神,潤膚美容等多種功效,而且白露之前的龍眼個個大顆,核小甜味口感好,所以白露吃龍眼是再好不過的了。

祭禹王

白露時節也是太湖人祭禹王的日子。禹王是傳說中的治水英雄大禹,太湖畔的漁民稱他為「水路菩薩」。每年正月初八、清明、七月初七和白露時節,這裡將舉行祭禹王的香會,其中又以清明、白露春秋兩祭的規模為最大,歷時一周。

白露節氣的起居養生

白露以後,氣溫日趨下降,晝夜溫差逐漸增大,天氣時冷時熱,易誘發胃腸病、感冒等症。此時,我們的生活和飲食,都需要進行一個調整才能有效保健防病。

不是人人適合秋凍

春捂秋凍是一條經典的養生保健要訣。當然,秋凍並非人人皆宜。如糖尿病患者局部供血較差,如果血管一下子受到冷空氣刺激,很容易發生血管痙攣, 使血流量進一步減少,易引起組織壞死和糖尿病足,再加上糖尿病和心腦血管疾病常常伴發,冷空氣刺激更易誘發心腦血管疾病,甚至導致心梗等後果。因此,糖尿病患者最好不要秋凍。除此之外,像體質較弱的老人和兒童、心腦血管疾病患者、慢性支氣管炎患者、哮喘病患者和關節炎患者都不適合「秋凍」。

早晚溫差大就應該及時添加衣被,否則,極容易患上感冒,而支氣管炎、哮喘、消化性潰瘍等慢性病患者,也容易誘發或加重病情。

注意腹部保暖

肚臍部位的表皮最薄,皮下沒有脂肪組織,但有豐富的神經末梢和神經叢,對外部刺激敏感。若防護不當,晚上睡覺暴露腹部或愛美穿露臍裝,寒氣極易通過肚臍侵入人體。如果寒氣 直中腸胃,就會發生急性腹痛、腹瀉、嘔吐;天長日久,寒氣逐漸積聚在小腹,還會導致泌尿生殖系統疾病。

注意腳部保暖

腳部分布著人體的6條重要經脈,並且腳遠離心臟,血 液循環最為不暢。所以,有「寒從腳起,熱從頭散」的說法。研究證實,雙腳受涼是引發感冒、支氣管炎、消化不良、失眠等病症的元兇。因此,白露應注意腳的保暖,鞋襪宜寬鬆、舒適、吸汗。

預防花粉熱

白露節氣秋高氣爽,正是人們外出旅遊的大好時光。然而,常有不少遊客在游泳期問出現類似「感冒」的癥狀。發生鼻癢、連續打噴嚏、流清鼻涕,有時眼眼流淚、咽喉發癢,還有人耳朵發癢等等。這些表現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感冒。其實這不一定是「感冒」,而可能是「花粉熱」。

白露節氣飲食養生

白露是整個一年中晝夜溫差最大的一個節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記載:「八月節,秋屬金,金色白,陰氣漸重,露凝而白也。」意思是:白露以後,氣溫開始下降,天氣轉涼,地面的水汽結露就開始增多了。過了白露,人們容易出現口乾、唇乾、咽干、皮膚乾燥等癥狀,這就是典型的「秋燥」。

少辛增酸,宜食柔潤物以潤其燥,禁寒飲

白露以後,我們應該怎樣補充營養,全面調理身體呢?

糧谷篇

糧穀類食物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營養成分,人體所需的蛋白質和能量,一半以上來自糧穀類食物。此外,它還提供了部分維生素和礦物質。在秋天這種秋燥的時節, 多喝各種各樣的粥,對於防秋涼,抗秋燥,都有很好的效果。雜糧粥、紅棗粥、紫薯粥、蓮子銀耳粥、瘦肉粥等,都是不錯的營養粥。

營養師提示:白露以後,進食不宜過飽,以免增加我們腸胃的負擔,導致胃腸疾病。

蔬菜篇

蔬菜是維生素和礦物質的主要來源,還富含纖維素、果膠和有機酸,可以稱為「通腑佳素」。蔬菜中的膳食纖維是排毒清腸的佳品,蔬菜中的多酚類物質、類胡蘿蔔 素等是抗氧化的好幫手。上班族中的電腦族們如果多吃一些深色蔬菜,對保護視力有很好的作用。給大家推薦一些可以滋陰潤燥的蔬菜,如蓮藕、菠菜、蘿蔔等。

營養師提示:白露以後,天氣轉涼,吃蔬菜盡量避免生食,以免損壞我們的脾胃。

水果篇

水果中除了富含維生素和礦物質外,還有很多生物活性物質,秋季多吃一些生津止渴、潤喉去燥的水果,會使人感覺清爽舒適。如:煮梨湯有清熱降火、潤肺去燥的功能。甘蔗有滋補清熱,用甘蔗煮水服用對於虛熱咳嗽和高熱煩渴癥狀有一定的緩解作用。此外,秋季應季的水果還有香蕉、桔子、山楂、蘋果等。

營養師提示:白露過後,天氣漸涼,雖然吃梨和甘蔗可緩解「秋燥」癥狀。但是,對於脾胃虛寒者一定要將其煮熟後食用。

肉類篇

肉類可分為畜、禽、魚三大類。肉類的營養優勢在於蛋白質含量高,且利用率也較高;維生素B族和VA含量豐富,在禽肉中還含有較多的VE。礦物質含量以鐵最為豐富,動物肉中的鐵主要是以血紅素鐵形式存在,消化吸收率很高;鈣雖然含量不高,但利用率高。

營養師提示:秋季來臨,我們應適當的補充些優質蛋白,養護好我們的脾胃,這樣才能為冬藏做好準備。

白露養生食譜

阿膠糯米粥

製作原料:阿膠30克,糯米100克~150克,紅糖適量。

製作方法:先將阿膠研碎備用。將糯米加水煮粥,粥將熟時放入研碎的阿膠,邊煮邊攪,再煮開後加入紅糖,即可。

適宜人群:適用於眩暈、心悸、面色萎黃,陰虛火旺之心煩剡眠、咯血、吐血、衄血、肺燥咳嗽、尿血、便血、崩漏者。

禁忌:阿膠性質黏膩,不易消化,脾胃虛弱、胃脘不適者少食。

中醫原理:本粥用糯米,取其溫中補脾胃之功,抵消阿膠性質黏膩不消化的副作用,同時助阿膠以補養陰血虧損,還能加強阿膠補肺之功。阿膠味甘,性平,歸肺、肝、腎經。

珠玉二寶粥

製作原料:生山藥60克,生薏苡仁約60克,柿餅30克。

製作方法:先把薏苡仁煮至爛熟,爾後將山藥搗碎,柿餅切成小塊,同煮成糊粥。

效用說明:補肺、健脾、養胃。適宜於陰虛內熱、癆嗽乾咳、大便泄瀉、食慾減退等肺氣虛的病症。

中醫原理:生山藥、薏米均為清補脾、肺之品,單用山藥過於黏膩,又易助濕;單用薏米又過於清利,只有二者合用,才可相輔相成,久服無弊。柿餅可潤肺生津、止咳化痰,是秋季常食之佳品。

參麥甲魚

製作原料:甲魚1隻重約500~1000克,瘦火腿100克,生板油25克,蔥節20克,生薑片10克,食鹽6克,雞湯500克,紹興酒150克,浮小麥20克,茯苓10克,人蔘5克,雞蛋1隻,味精適量。

製作方法:將鍋置於火上,放入清水和甲魚,燒沸後,用文火煮約半小時撈出,放在溫水內,剔去背殼和腹甲以及四肢的粗骨,洗凈切成約3厘米的塊,擺入碗內。火腿切片,板油切成丁,蓋在甲魚上面,將所用調料一半兌入適量清湯,注入碗中。

把浮小麥、茯苓用紗布包好投入湯中,人蔘打成細粉撒在面上,濕棉紙封口,上籠蒸至爛。甲魚出籠後,揀去蔥、姜,潷出原湯,把甲魚扣入碗中。原湯倒在手勺里,用剩下的一半調料及味精調味。燒開後撇去浮沫,再打1隻雞蛋在湯內,略煮後澆在甲魚上面,即成。

適宜人群:適用於陰虛潮熱、骨蒸盜汗、神疲短氣等虛弱者。秋季食用,可防止和治療燥邪傷陰。

效用說明:具有滋陰、益氣、補虛作用。

白果雞丁

製作原料:白果(銀杏)1000克,無骨嫩雞肉250克,蛋清2個,高湯、白砂糖、紹酒、澱粉、味精、香油、食鹽、油、蔥各適量。

製作方法:白果去殼,在油鍋內煸炒至六成熟,撈出剝去薄衣待用。雞肉切成1厘米見方的小丁,放在碗內加入蛋清、食鹽、澱粉攪拌均勻。(炒鍋燒熱放油:量要多些),待油燒至六成熟時,將雞丁下鍋用勺劃散,放入白果繼續翻炒,至熟後連油一同倒入漏勺內瀝油。然後在鍋內倒入少量油,將蔥段煸炒,隨即烹入芡,出鍋前淋入香油,攪拌均勻,起鍋裝盤即成。

適宜人群:適用於慢性氣管炎、肺心病、肺氣腫及帶下者。

效果說明:有補氣養血、平喘止帶作用。

精神調養:心靜、不悲秋

白露之後,天地萬物由春夏的勃勃生機轉向蕭條冷落,加上秋干氣燥,人們出現心情波動甚至情緒低落都是正常的生理反應,此時應注意收斂情緒、維持心性平穩。

秋內應於肺,肺在志為悲(憂),悲憂易傷肺,肺氣虛則機體對不良刺激的耐受性下降,易生悲憂之情緒,所以在進行自我調養時切不可背離自然規律,循其古人之綱要「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

要做到內心寧靜,神志安寧,心情舒暢,切忌悲憂傷感,即使遇到傷感的事,也應主動予以排解,以避肅殺之氣,同時還應收斂神氣,以適應秋天容平之氣。

走親訪友、樂觀幻想、努力工作、旅遊及看電影等都是克服低落情緒的有效方法。有不清楚的問題可以搜索公號天下養生網,將為您提供最專業的養生保健知識。

白露的運動調養

天高氣爽,動靜相宜。

靜可平卧床上,可進行腹式呼吸,深吸氣,再吐氣,反覆做20-30次,緩緩進行,有助於鍛煉肺部的生理功能;

動可選擇太極、練功十八法等。

白露一個穴位需艾灸

艾灸三陰交

白露時節易於引起涼燥,中醫養生以健脾、潤肺,滋陰為主,經絡穴位養生以調理脾胃經絡為主。

穴位定位:小腿內側,足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緣後方

操作:

1.艾灸:點燃艾條,距穴位2-3厘米處進行艾灸,使局部感覺溫熱,每次5-10分鐘,灸至皮膚紅暈為度,每天一次,共7次。

2.按摩:用拇指點揉,拇指按壓穴位做旋轉揉動,力度以感覺酸脹為度,每分鐘50-100次,每天1次,共7次。

注意事項

艾灸時,不要靠的太近,以免燙傷。

調

白露的養生更應該根據每個人的五行偏向屬性而決定自己的養生方案(個體有差異,有的人介於兩者之間,以下僅供參考酌選):

金形人:多吃酸防秋燥

體質特點:體形比較瘦小,但肩背較寬,方形臉,鼻直口闊,四肢清瘦,動作敏捷,膚色較白。

飲食調養:多吃酸,潤肺養肝以防秋燥。梨、百合、銀耳、蜂蜜都不錯。

葯膳可選「銀耳枸杞蓮子大棗湯」:

【配料】銀耳、枸杞、大棗、蓮子各100克。

【做法】上4味加水共煮成糊狀。

【功效】有解毒、養陰安神的功效。

木形人:疏肝理氣

體質特點:膚色蒼色,頭小,面長,兩肩廣闊,背部挺直,身體小弱,手足靈活。有不清楚的問題可以搜索公眾號天下養生網,將為您提供最專業的養生保健知識。

飲食調養:多吃蜂蜜、百合、甘蔗、梨、銀耳等養陰潤燥的食物。

葯膳可選擇「金橘蘿蔔飲」:

【配料】金橘5個,蘿蔔1/2個,蜂蜜適量。

【做法】將金橘洗凈後去子,搗爛。蘿蔔洗凈,切絲榨汁。將金橘泥、蘿蔔汁混勻,放入蜂蜜調勻,即成。

【功效】有疏肝理氣、清燥潤肺的功效。

水形人:養肺益胃

體質特點:體型比較胖,偏矮,頭較大,腮部較寬,腹部較大,膚色偏黑,腰臀稍大,手指短,發密而黑,怕寒喜暖。

飲食調養:多吃健脾益氣、養肺益胃的太子參,茯苓、淮山、栗子、蜂蜜等。

葯膳可選擇「無花果燉瘦肉」:

【配料】無花果10個,瘦肉250克,淮山15克,百合10克。

【做法】將瘦肉洗凈,切塊,無花果、淮山、百合洗凈,一同放入砂鍋,加適量清水,先用大火煮沸,再以小火熬煮約2小時,調入精鹽即成。

【功效】有清熱潤肺、健脾理氣的功效。

火形人:養陰解郁

體質特點:膚色蒼色,頭小,面長,兩肩廣闊,背部挺直,身體小弱,手足靈活。有不清楚的問題可以搜索公眾號天下養生網,將為您提供最專業的養生保健知識。

飲食調養:多吃沙參、百合、梨、蜜棗、太子參、芝麻等清熱養陰潤燥食物。

葯膳可選擇「薏苡仁菱角粥」:

【配料】薏苡仁50克,菱角150克,糙糯米100克,陳皮5克。

【做法】先把菱角斬一刀,放入砂鍋中加水煮熟,揮起放入冷水中,再去殼取肉,碾成碎米粒狀待用。薏苡仁、糯米浸泡洗凈。將洗凈的糯米放入開水砂鍋內燒開,轉用小火熬煮,加入薏苡仁、陳皮,待米煮至開花時,再加入菱角,一同煮至米極爛、粥稠時即可食用。

【功效】有疏肝解郁、健脾益氣的功效。

土形人:寧心健脾

體質特點:膚色偏黃色,頭偏大,圓臉型,肩背豐滿,腹廣大,手足小而豐腴,腹部容易發胖。

飲食調養:多吃太子參、淮山、梨、葡萄、栗子等。

葯膳可選擇「蓮子茯苓糕」:

【配料】蓮子肉、茯苓、麥冬各500克,白糖、桂花各適量。

【做法】將蓮子肉、茯苓、麥冬共研成細粉,加入白糖、桂花拌勻,用水和面蒸糕即成。

【功效】有養陰潤燥、寧心健脾的功效。

來源:天下養生網綜合

提示:對話框輸入問題「關鍵字」可實時檢索本站對應問題,如遇系統檢索回復不匹配/不準確,請別急!稍後將有專業人員人工為您答疑解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天下養生網 的精彩文章:

人生就該是累了就睡覺,醒了就微笑
胃中不和、寢食難安?可以用這個穴

TAG:天下養生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