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抗日時期日軍從中國得到超十萬支盒子炮,為何不見日軍使用呢?

抗日時期日軍從中國得到超十萬支盒子炮,為何不見日軍使用呢?

駁殼槍,又叫「盒子炮」,在抗戰期間可謂是中國軍人最突出的象徵,對於當時的軍人來說,手中的駁殼槍就是勇氣的象徵,就是希望的開始。根據資料顯示,我軍從紅軍時代開始到後來的八路軍時代、解放軍時代,都大量裝備了駁殼槍,在敵後的武工人員也曾大量運用,直到新中國成立後,駁殼槍才慢慢在中國消失,如今經典的駁殼槍成為了收藏家的珍品,象徵著不屈的革命精神。

駁殼槍,真確叫法是毛瑟軍用手槍(Mauser Military Pistol),於1896年開始正式生產,其槍套是一個木盒,可以當作槍托使用,按照現代的說法,該槍應該是衝鋒手槍,同時具備衝鋒槍和手槍的特點。人們常說,盒子炮是丑得可愛的標準典型, 幾乎是羅曼蒂克的。毛瑟廠生產的盒子炮大約為100萬支左右,在西方國家軍隊中應用很少,在我軍確是大放異彩,有人估計,算上仿製品,中國擁有全世界三分之一的盒子炮。

很多人納悶為何在西方此槍不受待見,在中國卻頗受歡迎呢?據悉,當時的中國因為正處於水深火熱中,各派軍閥相互征戰,急需要武器進行作戰,但當時日本正控制西方對中國的武器出口,很多長槍、大炮都被封殺,盒子炮卻不在此列,於是盒子炮成為了中國各地武裝的首選,後來隨著反帝反封建反侵略的人民武器雄起,此槍也就成為了人民軍隊的首選。

抗日戰爭爆發後,盒子炮成為了抗日武裝的有利武器,反觀日軍,即使在抗日時期日軍從中國得到超十萬支盒子炮,也不見他們使用,這究竟怎麼回事呢?要知道,在同中國軍人作戰中,日軍不可能看不到此槍的威力,為何該槍會被日軍忽視呢?

首先,日本信奉精準作戰,為此日軍大量裝備使用三八式步槍,即使日本研製出了衝鋒槍也沒有大量使用。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比盒子炮都優異的衝鋒槍都沒有被大量使用,更何況盒子炮了。即使擁有10萬多支盒子炮,相匹配的子彈也少,日本還不生產此類子彈。再加上,換裝新槍需要進行大量的磨合。因此,綜合考慮後,當時的日軍並沒有使用盒子炮。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敬禮大頭兵 的精彩文章:

關於AK-47大多數人不知道這些:正確叫作「阿卡-47」,人們熟知的其實是AKM

TAG:敬禮大頭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