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少買胭脂畫牡丹

少買胭脂畫牡丹

晨曦

 古箏曲

陳佩廷 

00:00/04:00

素材摘錄自《閑看秋水心無事》,韓瑋著,山東美術出版社,節選網路共享內容僅供參考,如需深入學習,請從正規渠道購買正版圖書!

「早知不入俗人眼,多買胭脂畫牡丹」是齊白石的題畫詩。詩有調侃之意是不言而喻了,但在我國牡丹作為繪畫題材,大受人們歡迎確實也是事實。

宋 佚名 牡丹圖頁

牡丹最早出現於繪畫上,見於記載的為唐代大畫家邊鸞。被後世花鳥畫家尊為開山祖師的五代黃筌與徐熙,同樣也是畫牡丹的一代宗師。據《宣和畫譜》記載:「御府所藏黃筌畫牡丹十六幅,徐熙畫牡丹三十九幅。」黃筌的畫「用筆極精細,殆不見墨跡,但以輕色染成」。徐熙的畫「以墨筆為之,殊草草,略施丹粉而已。」此記載,與二人的作品風格是一致的。

徐熙 玉堂富貴圖

後世畫牡丹的工筆畫法雖有演變,但大都宗法黃筌,徐熙的畫法雖然從其傳世的以牡丹作為主要表現對象的《玉堂富貴圖》來看,似乎也並不太「野逸」,但他的畫法卻逐漸演變為寫意畫法。

徐渭 墨牡丹

就牡丹的寫意畫法而言,在南宋就已出現了牧溪的大寫意,開啟牡丹寫意法的先河,明代沈周的墨牡丹即出自牧溪,但較文秀。吳門畫派的陳淳畫牡丹師法沈周較多,用筆放縱又似牧溪,但筆勢上較清秀。牡丹畫真正的寫意畫法,徐渭應是最為傑出的代表,他的寫意牡丹狂放而不失法度,水墨淋漓,信筆揮灑,縱橫不可一世,不僅使牡丹的寫意畫法走上成熟,更使其筆下的牡丹成為高逸的人格象徵。

李鱓 花卉圖冊 之牡丹

清代的寫意牡丹畫法,畫家眾多,風格各異,八大山人純以水墨點寫,簡潔明快而無富貴之態,對後世影響很大,揚州八怪的李鱓、高鳳翰、羅聘等人,畫牡丹或墨或色,勾寫點染看似十分隨意,卻於揮灑之中匠心獨運,對於後來的「海派」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任伯年 花卉冊之牡丹

海派的早期代表人物趙之謙的牡丹畫法即出於揚州八怪,並逐漸演變為色彩濃艷、剛健雄渾而形成了自己的風貌。另一位海派畫家虛谷,畫牡丹清秀淡雅也自成一格。海派中最著名的畫家任伯年與吳昌碩,其牡丹的畫法更是各俱面貌。任伯年繼承了「青藤白陽」「揚州八怪」以來的寫意傳統又自出新意,用筆洒脫洗鍊,用色艷麗明快,給人一種欣欣向榮之感。吳昌碩畫牡丹則大筆點寫,用筆沉穩堅實,造型飽滿而渾厚,色彩濃艷而厚重,不僅具有造像之美,而且對牡丹這一自然物象賦予了形而上的精神品格。

齊白石 牡丹冊頁

海派之後畫牡丹的大家當首推齊白石。齊白石在繼承了吳昌碩的基礎上又吸收了青藤、八大以及揚州八怪等人的畫法,結合民間色彩,使他筆下的牡丹用筆比吳昌碩更雄闊,造型更稚拙,且大紅大綠,艷而不俗。融渾厚與清潤於一體,使寫意牡丹更加平民化,更接近人民大眾祈求平安富貴的美好願望。

張大壯 牡丹

牡丹的寫意畫家在當代則更多,手法也更新。用水用色,變化多端,中西結合,出神入化。自古以來,牡丹花及有關牡丹花的藝術作品得到繁榮發展並受到普通民眾的格外恩寵時,也正是國運興隆之際,人們期望牡丹作為國花所表現出的繁榮昌盛,能夠帶給人們吉祥,並為民族帶來再度的輝煌。它作為一種審美時尚,因其與中國人民大眾的心靈嚮往與理想具有的同構性使牡丹作為繪畫形象達到了藝術上的永恆。

王雪濤 墨牡丹

毋庸諱言,牡丹作為一種繪畫題材,不可避免地要遇到藝術格調的問題,牡丹畫法的雅與俗也向來是評價一幅牡丹畫作優劣的依據。牡丹畫作為最大眾化的藝術形象與審美對象,無論是作為民心和國運的象徵,還是作為通俗的流行藝術,藝術格調的表現既要保持牡丹的高貴特質,更要注重藝術語言的更新。爛熟的筆調和滿紙的胭脂氣固然可以使牡丹畫的格調低下、俗不可耐;但故作姿態的豪放與粗製濫造同樣會使牡丹畫渾濁臃腫,趨向淺薄。因此,牡丹繪畫格調的升華,並不在表象的收與放,或是墨與色上,把握好形式美與內在美的關係,才是繪畫作品格調高低的關鍵。雅者用色未必入俗,俗人用墨仍難雅。注重以內在學養強化作品的內涵,才是牡丹畫雅與俗的關鍵。

杭州G20峰會上"大出風頭"的牡丹圖

然而,在當代經濟大潮的衝擊下,牡丹畫作的藝術格調可謂江河日下。拙劣之作充斥於市,畫花唯恐不艷,加葉只怕不綠,而渾濁臃腫的造型更是不堪入目,其俗不可耐的粗惡之姿,不僅將牡丹的高貴特質喪失殆盡,而且大批「牡丹王」的問世,使牡丹從原來一種最受歡迎的大眾化藝術形象,成為粗俗的象徵。白石老先生如果活在當世,其牡丹作品絕對不會入俗人眼的,只怕要告誡世人「少買胭脂畫牡丹」了。

覺得不錯,請在下方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畫藝術 的精彩文章:

山水畫樹,學會這些就算入門了!
名家講堂:霍春陽老師解析梅蘭竹菊構圖

TAG:國畫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