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西班牙流感」爆發100周年,回眸人類與流感的「戰鬥史」!

「西班牙流感」爆發100周年,回眸人類與流感的「戰鬥史」!

編者按

2018年年初,與新年結伴而來的,是來勢洶洶的流感。在新年的第一周,僅北京市就報告流感9000例,超過去年的19倍,北京兒童醫院的日門診量一度破萬。此時,遠在大洋彼岸的美國人也正遭受著流感的嚴重威脅。2018年2月,美國63名兒童的生命被流感奪走。

時光倒流到100年前,一場史無前例的流感造成全球約40%的人被感染,4000萬~5000萬人因此喪生,成為迄今為止人類歷史上最嚴重的傳染病災難。

回顧流感的百年歷史,在流感面前,人類曾經遭遇了什麼?探索到什麼?又可以改變什麼?在2018世界流感大會即將召開之際,保健時報策划了「流感百年專刊」,以紀念流感百年,關注流感現狀,並向一線醫療衛生工作者以及世界各地抗擊流感的研究者們致敬。

回眸流感百年,我們從未屈服

保健時報記者 范宏博

指導專家

楊維中

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中華預防醫學會專職副會長兼秘書長,世界公共衛生聯盟執委、亞太區聯絡辦公室主任,全球華人公共衛生協會秘書長,中國科協聯合國咨商生命科學與人類健康專委會副主席,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原副主任。主要從事疾病防控和公共衛生管理工作,曾獲國家科技特等獎(2017年)、一等獎(2014年),中華醫學、中華預防醫學會多項科學技術二、三等獎。

製圖 || 萬濤

今年是「西班牙流感」暴發100周年。100年來,流感對人類的威脅不分國界,周而復始,從未停息,借著打噴嚏和握手傳遍全球,暴發了4次全球範圍內的流感大流行,人們不得不面對並接受病毒的暴虐,直面死亡的恐懼。而人類的抗爭也從未屈服——我們對流感從恐懼到理性,從逐漸探索到科學應對,流感現在造成的危害已遠遠不如100年前嚴重。

西班牙流感」——「人類史上最大瘟疫」

1918 年的「西班牙流感」並非起源於西班牙,流感在暴發兩個月後才來到歐洲。當時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戰,參戰國的報紙都連篇累牘地報道著戰事。而西班牙作為中立國,沒有對新聞進行戰時管制,在 1918 年 5月首次報道了本國的流感暴發疫情。這次大流感因此得名「西班牙流感」。

戰爭無疑成為一個巨大的培養皿——軍營中人口密集,為病毒的變異和全球傳播創造了理想的條件;惡劣的戰爭環境和有限的醫療條件,都成為流感蔓延的溫床。病毒入侵人體的速度堪比閃電,令人始料未及,疫情隨遷移的軍隊迅速傳至亞洲和非洲,在 9~11 月席捲全球。

「西班牙流感」共經歷了3個流行波:1918年春季、1918 年秋冬季和 1919 年春,大多數死亡發生在第二波疫情期間。更為可怕的是,普通流感喜歡攻擊老人和孩子,而「西班牙流感」更加「青睞」青壯年人群,最健康最強壯的人也沒能躲過死亡。

在一些文字記錄里,我們不難窺見當時的慘烈:在美國費城,街上到處掛滿了暗示家中有人去世的白色綢布,堆積起來的屍體無處安放;

在加拿大的拉布拉多,死者在嚴寒中與床單凍在了一起;

在印度德里,有的火車離站時車上還全是活人,到站時已經滿是屍體;

在醫院,護士們甚至不敢接求助者的電話,唯恐疾病會通過纜線傳播;

而在戰場上,為運送屍體開了專列,棺材供不應求,屍體像小山一般堆在一起……

1918 年流感大流行期間,估計全世界患病人數在 5 億以上,發病率約 40%,造成了4000萬~5000萬人死亡,間接導致第一次世界大戰提前中止,被稱為「人類史上最大瘟疫」。

流感緣何能帶來人間劫難?

1918 年的流感大流行充分展示了流感病毒的天然威力。流感並不僅僅是一場糟糕的感冒,即使輕度感染,也可能引起肌肉和關節疼痛、劇烈頭痛,甚至會引起更多嚴重的併發症。更致命的是,沒有任何一種病毒能像流感病毒那樣迅速演變,且具有跨物種傳播的能力。

中華預防醫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楊維中解釋,流感病毒屬於正黏病毒科,目前可根據病毒的基質蛋白(M)與核蛋白(NP)分為甲、乙、丙、丁四型。其中對人類影響最大的是甲型流感病毒。

甲型流感病毒根據表面的兩種包膜糖蛋白血凝素(HA)和神經氨酸酶(NA)區分為不同的亞型,目前共發現 HA 有 18 種亞型(H1~H18),NA 有 11 種亞型(N1~N11),但其中只有 H1~H3、N1~N2 亞型能在人群中進行持續有效的傳播,也被稱為人流感病毒。其他亞型則根據宿主不同,也被稱為禽流感病毒或豬流感病毒。

甲型流感病毒存在抗原漂移和抗原轉換兩種形式的變異方式。發生抗原漂移的病毒可再次感染先前已獲得免疫的宿主,進而導致流感的反覆流行,如集中在冬春兩季的季節性流感。

而抗原轉換可產生新的亞型。甲型流感病毒核心包含8條獨立的負鏈RNA病毒節段,共編碼 10 種蛋白。但病毒並不在乎這8條負鏈RNA病毒節段是來自於人類還是禽類或豬,只要有 8 個節段,系統就能繼續運作,製造更多的病毒。而由於負鏈 RNA 病毒在複製過程中極易出錯,甚至導致病毒基因組發生較大變化,產生出一種全新的病毒。

如果新流感病毒具備在人與人之間持續有效傳播的能力,則有導致流感大流行的風險。所以,在科學和醫學如此發達的今天,人們依然無法防止流感出現。科學家每年都要預測可能流行的流感病毒株來研發疫苗,而天花等抗原穩定的病毒,用一劑疫苗就能一勞永逸地預防。

「西班牙流感」帶給人類什麼?

流行性感冒在全球的暴發流行,不僅給人類的生命和健康造成巨大威脅,同時給國民經濟帶來了巨大損失。在「西班牙流感」中,死亡率最高的是青壯年,所以在這次流感過後,許多國家的人口年齡結構發生了改變,人均壽命大大降低,如美國的人均壽命就減少了大約10年。

如果說戰爭是科技的發動機,那麼人類與流感的鬥爭也催生了大量醫學的成就——系統的公共衛生建設、關於細菌和病毒更深入的認識。

正如美國歷史學家約翰·M·巴里在《大流感:歷史上最致命瘟疫的史詩》一書中說:「1918年大流感的始末不是一個簡單的關於毀滅、死亡和絕望的故事,也不僅僅是一個社會如何與自然強加於人類社會的災難做鬥爭的故事。它還是一個關於科學和探索的故事,一個關於人們應該怎樣改變思維方式的故事。」

楊維中指出,雖然「西班牙流感」帶來了疾病、死亡、經濟損失等,是流感史上最嚴重的災難,但同時也使得全社會意識到亟須提高公共衛生和醫療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醫療技術進步、公共衛生髮展以及全球合作交流,為更好地應對下一次流感大流行做準備。

當時的疫情控制更多地依賴於非藥物措施,如隔離、停課、禁止集會等。人們開始確信,不講衛生會招來疾病,咳嗽和打噴嚏時注意遮掩口鼻、使用面罩,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在科學方面,「西班牙流感」也留給人類許多瑰寶。雖然流感是由病毒引起,但在1918年,病毒尚未進入研究者的視野,而是將流感歸因到一種名叫流感嗜血桿菌的細菌中。

大流感後,在美國和歐洲國家的數十個實驗室里,科學家們試圖分離這種細菌。1928 年,英國生物學家弗萊明試圖開發一種使流感桿菌更好地生長的培養基,因為忘了給一個培養葡萄球菌的培養皿加蓋,而偶然發現了抑制細菌生長的物質——青黴素。之後,青黴素挽救了數千萬人的生命。

1933 年,英國人威爾·史密斯首次發現流感病毒,人類第一次在顯微鏡下看到了流感病毒的真面目。

美國生物學家埃弗里是「西班牙流感」後沖在破解病原體之謎第一線的科學家之一,在對流感桿菌的研究日益走向死胡同之際,他把全部精力用在了對流感併發症肺炎以及肺炎球菌的研究上,第一次發現並證明了:DNA 是攜帶遺傳信息的物質,生物學的新紀元由此開啟。

「西班牙流感」之後,三次大流感席捲世界

病毒從未停止伸出魔爪。在1918年流感大流行結束後的 40 年裡,甲型H1N1 流感病毒逐漸演變為引起人群季節性流感的主要毒株,引發地方性流行或小規模暴發。1

957年2月,在我國西南地區發生了甲型 H2N2 流感病毒引起的暴發疫情;在之後短短6個月的時間內,又引發了全球流感大流行。本次疫情因起源地被稱為「亞洲流感」;之後的研究發現,引起本次大流行的甲型 H2N2 流感病毒是由人H1N1 和禽 H2N2 病毒重配而形成的。

1957 年,全球已建立了初步的流感監測系統,醫療水平也有了明顯提升。在「亞洲流感」期間,全球共接種了 3000 萬劑次流感疫苗,疫苗有效性為 53%~60%。醫生們還嘗試使用抗生素來治療重症病例,顯著減少了繼發細菌感染導致的患者死亡。「亞洲流感」共造成全球 100 萬~400 萬人死亡,且死亡病例多為兒童和老年人。

「亞洲流感」之後約 11 年間,甲型H2N2 毒株在人群中形成季節性流行。直至 1968 年,H2N2 病毒與 H3 禽源病毒發生重配,形成了新型H3N2病毒。

1968年7月,中國香港地區報告發生流感疫情,之後傳至美洲、歐洲、澳洲、南非。由於疫情最早在中國香港地區發現,因此得名「香港流感」。相比前兩次大流行,本次疫情傳播速度稍顯緩慢,總死亡人數約100萬人。本次大流行應對期間,流感疫苗得到了極大的重視和運用,且保護效果良好。

2009 年 3~4 月,墨西哥和美國幾乎同時出現人流感暴發疫情。幾周內,疫情迅速傳至30餘個國家和地區。科學家很快從病例標本中分離到一種全新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該病毒是由一直在豬群中流行的一種三元重配豬流感病毒與歐亞系豬流感病毒重配而來。

2009年流感大流行是目前為止最溫和的一次大流行,全球死亡人數在 151700~575400 人之間,且多為有基礎性疾病的人。對2009年甲型H1N1 疫苗保護效果的評估研究認為,佐劑疫苗和非佐劑疫苗的保護效果都較好。

流感的百年歷史中,科學家們不斷地努力去揭開其中的奧秘。雖然每一步都困難重重,但正是在一次次的鬥爭中,醫學逐漸發達,公共衛生防禦體系也日臻嚴密和成熟。與此同時,流感病毒也在演變升級,每次流感大流行的出現都是一次全新的挑戰。

只有在總結歷史經驗教訓的基礎上,不斷提升應對能力,才能從容應對隨時可能到來的威脅 。因為,流感從來不曾消失,如同森林中的一場火災,明火撲滅了,但冒煙的枯葉和野草卻埋伏起來,潛入地下,慢慢積聚、變化,伺機死灰復燃,再次燃起熊熊大火。

(本文部分內容摘自:中華流行病學雜誌,2018,39(8):1021-1027 DOI:10.3760/cma.j.issn.0254-6450.2018.08.001)

文中圖片來自網路 / 編輯 || 范宏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保健時報 的精彩文章:

這幾種運動最易傷脊柱,很多人都做錯了!
不必沮喪於做一個平凡的人

TAG:保健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