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一枚小小的「開元通寶」引起收藏界的波動

一枚小小的「開元通寶」引起收藏界的波動

古錢幣創造出了神話般的奇蹟,從而給收藏者帶來了巨大的財富。那些珍稀古錢幣雖然早已不再作為錢幣在市面上流通,但卻有著非凡的收藏價值,成為了收藏市場的寶物,備受藏家青睞。隨著國內古玩熱的興起,一枚枚古錢幣以驚人的不菲價格成交,不斷刷新其成交價格。

中國歷代王朝都曾鑄造過銅質貨幣,唐朝也不例外。目前最為人所熟知的唐朝銅質貨幣為「開元通寶」,但事實上,開元通寶鑄造時並非唐朝的開元年間。而且由於元寶、通寶都念得通,所以歷史上有不少人把「開元通寶」念成「開通元寶」。

圖中是開元通寶,錢幣正面鑄有「開元通寶」四字,直讀,其字體輪廓精細,為由大書法家歐陽詢所書,時稱「八分書」,即筆意篆二隸八。《舊唐書·食貨志上》記載:「武德四年七月,廢五銖錢,行開元通寶錢。開元錢之文,為給事中歐陽詢制詞及書,文字莊重、雋秀、挺拔,時稱其工。」錢幣背面素麵無紋飾,久經歲月侵蝕,整枚錢幣呈現自然斑駁綠色,是銅銹的顏色,但是整枚錢幣古樸素雅,簡潔大方,仍為錢中之珍品,非常值得收藏。

唐代始有「通寶」,開創了新紀元,在錢幣發展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唐初沿用隋五銖,輕小淆雜。唐高祖武德四年,為整治混亂的幣制,廢隋錢,效仿西漢五銖的嚴格規範,開鑄「開元通寶」,取代社會上遺存的五銖。其顯然不是年號錢。「開元」典出漢代班固《東都賦》:「夫大漢之開元也,奪布衣以登皇位」,是為開闢新紀元之意。開元通寶的產生在我國錢幣史上具有劃時代的地位。「開元通寶」由書法家歐陽詢題寫,形制仍沿用秦朝圓形方孔錢,統一規定每十文重一兩,每一文的重量為一錢,從此中國的幣制脫離以重量為名的銖兩體系而發展為通寶幣制,終結了商周以來的計重貨幣體系,廢棄了通行700多年的銖兩錢制,成為唐以後歷朝的鑄幣範式,一直沿用到清朝,共沿用了近1300,貫穿唐以後整個封建時代的通寶錢制。對整個中國歷史乃至亞洲各國的貨幣制度都有著直接而深遠的影響。單就這一點來說,中國歷代錢幣都無法望其項背。

開元通寶是唐代第一種貨幣,開元通寶被稱為我國貨幣史上三大錢系之一。由於其質量合理,通貨控制得當,錢幣做工比較精美,故深受百姓喜愛。開元通寶已經成為大五帝錢的一部分,具有辟邪、旺財的功效。從精神內涵上來講,開元通寶能體現出唐朝包羅萬象,恢弘大氣,奮發進取的精神,也符合唐朝的時代背景。它包含著紀念幣、吉語錢、行用錢等多重功能,在中國貨幣史中是最能體現出錢幣豐富功能的一種。藏品形制規整,穿輪乾淨,造型大方,包漿渾厚,銹色自然透著歷史的氣息,是一款集歷史價值、經濟價值、藝術價值與收藏價值於一身的珍稀古錢幣收藏佳品。

更多古玩資訊請關注(神秘訪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神秘訪談 的精彩文章:

存世極其罕少?大清銅幣?宣統三年十文
鐵鎳隕石為何受大家如此追捧

TAG:神秘訪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