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邊疆時空】王惠宇 | 東北抗聯在蘇聯遠東的政治軍事整訓

【邊疆時空】王惠宇 | 東北抗聯在蘇聯遠東的政治軍事整訓

原標題:【邊疆時空】王惠宇 | 東北抗聯在蘇聯遠東的政治軍事整訓



王惠宇

歷史學博士,遼寧社會科學院研究員。長期從事東北近現代史和東北亞國際關係史研究。出版專著《1945-1949年美國與中國東北問題研究》,發表《新中國成立前後日本與中國東北貿易的發展》《西安事變前後蘇聯對國共兩黨政策的轉變》等多篇學術論文。


摘要:東北抗日聯軍不僅是一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堅持了14年抗日戰爭的隊伍,它還是一支具有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性質的國際軍事聯合組織。1940年至1945 年,東北抗日聯軍主力部隊進入到蘇聯遠東地區,在堅持東北抗日游擊戰爭的同時,進行政治軍事整訓,為最終反攻東北、戰勝日本法西斯做準備。


抗聯移師蘇聯遠東地區


1

1938年後,在日偽的殘酷「討伐」和東北冬天嚴酷的自然條件下,東北抗聯的鬥爭進入困難時期,部隊減員嚴重。此時,國際形勢也發生了變化。在西方,德國閃擊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在歐洲爆發,在東方,1938—1939年,在中蘇、中蒙邊境相繼發生了張鼓峰事件和諾門坎事件。蘇聯一方面希望穩定東方戰線,以避免兩面作戰,另一方面,又不得不為未來對日作戰做準備,因此,決定與東北抗聯合作。


1940年初,中共吉東、北滿省委代表在蘇聯遠東的哈巴羅夫斯克(伯力)召開會議。會議確定了東北抗聯與蘇聯遠東軍建立臨時合作關係,抗聯在不妨礙中共政治威信和組織原則的前提下,可以把獲得的日軍在東北的軍事情報通知給蘇聯遠東軍,同時也規定抗聯部隊在失利的情況下可以越過邊界進入到蘇聯境內休整。在1940年的東北抗日游擊戰爭中,蘇聯對抗聯給予指導和援助,抗聯則為蘇聯遠東軍提供了大量情報。


1940年秋,蘇聯遠東軍與抗聯的聯絡人王新林致信東北抗聯和黨的領導人,請他們到蘇聯遠東境內舉行軍隊和黨的會議,希望解決黨組織和目前游擊運動的一切問題,並稱這次將有中共中央代表參加。這對於與中共中央長期失去聯繫的抗聯和中共東北黨組織來說,無疑是一個天大的喜訊。於是,抗聯第二、三路軍主要領導人及第一路軍部分幹部率隊於1940年底相繼越過邊界,進入到蘇聯境內。


1941年1—3月,在哈巴羅夫斯克召開了東北黨和抗聯領導人的會議,即第二次伯力會議。在這次會議上,中共中央代表並沒有如期到來。蘇聯遠東軍代表王新林以國際主義和世界反法西斯的共同性以及對日作戰的一致性等為由,提出中共東北黨組織和東北抗聯沒有必要再保持獨立的系統,應該併入蘇聯遠東邊防軍系統,由蘇方統一指揮,其實質是取消抗聯、取消中共東北黨組織。對此,周保中、張壽篯等抗聯領導人給予了嚴正的批駁,表示這嚴重違反共產國際規定的不干涉各國共產黨內部事務的原則,他們堅持中國東北游擊運動應由中共中央代表規定新的方針。現在沒有中共中央代表參加會議,游擊運動的一切必須由東北黨組織決定,由中共組織領導。在抗聯領導人的極力堅持下,蘇方同意保持抗聯的獨立性,並撤換了想「取消抗聯」的遠東軍方面聯絡人王新林。


第二次伯力會議討論了東北抗日游擊運動的情況,並決定進入到蘇聯境內的抗聯部隊分批返回東北繼續對日作戰。但由於1941年4月13日《蘇日中立條約》簽訂,蘇方命令停止派遣抗聯部隊回國。在這種情況下,東北抗聯主力部隊被迫滯留在蘇聯遠東地區。周保中等抗聯領導人在了解到中共中央關於《蘇日中立條約》的態度之後,表示擁護條約,決定暫時停止派遣抗聯主力部隊回東北,留在蘇聯遠東地區進行政治軍事整訓,僅派小部隊回國執行軍事偵察、發動群眾等工作。

抗聯部隊進入蘇聯遠東地區後,分別在距伯力東北75公里處的雅斯克村和位於海參崴和沃羅什諾夫之間的「蛤蟆塘」建立了兩個駐屯所,也稱「野營」。北野營位於黑龍江畔,因此又以黑龍江俄文名字阿穆爾河的首字母「A」命名,稱為A野營,南野營因沃羅什諾夫的俄文首字母為「B」,故又稱之為B野營。抗聯戰士自己動手伐木建屋、開荒種地,建立臨時休整基地。19428月,考慮到未來對日作戰的需要,東北抗日聯軍被正式編入蘇聯遠東軍序列,番號為蘇聯遠東紅旗軍第八十八獨立步兵旅,即東北抗日聯軍教導旅。由周保中擔任旅長,張籌篯任政治副旅長。教導旅下轄四個步兵教導營、一個無線電連和一個迫擊炮連。


由於客觀環境不允許抗聯主力部隊返回東北進行戰鬥,抗聯指戰員們充分利用這難得的和平環境,提高政治思想理論水平,加強黨的建設,進行軍事訓練,為將來戰勝日本法西斯而做著一切準備工作。


政治學習和黨的建設


2


抗聯野營的政治理論學習緊緊圍繞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形勢、國內鬥爭形勢以及部隊的思想實際來進行。根據政治文化水平程度的不同將抗聯指戰員分為甲、乙、丙三個班。甲班由政治文化基礎較好的人組成,主要以研究和討論的方式學習;乙班由能讀書識字、看懂文件的人員組成,半是研究討論,半是講授的方式學習;丙班則由識字不多或初學文化的人員組成,主要以講授的方式學習,兼顧識字。

政治學習的主要內容有:聯共(布)黨史、社會發展史及斯大林的講話、報告、文章,並著重學習中國共產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由於長期與中共中央隔絕,抗聯很難得到中央的文件精神,他們想盡辦法從各種渠道搜集中央有關文件和中央領導人的講話以及關內抗日鬥爭的新情況。抗聯指戰員將輾轉獲得的《新華日報》、毛澤東的《論持久戰》、《新民主主義論》等油印小冊子,作為政治學習的必讀教材。


東北黨組織和抗聯領導人對政治學習十分重視。周保中、張壽篯等領導幹部經常到野營巡視、作專題報告。1942年2月,周保中寫出《政治問題綱領——關於蘇聯反法西斯戰爭及中國抗日戰爭等問題》,對蘇德戰爭的性質、中國抗戰形勢進行了明確分析。5月,周保中根據共產國際傳來的文件和中國革命及東北抗日游擊戰爭的實際確定若干學習專題,如《中國民族解放戰爭的歷史階段及勝利條件》、《全國抗戰的形勢》、《東北游擊運動的發展前途》等。周保中還親自給指戰員作專題報告,如《中國抗戰現勢和勞動祖國——蘇聯保衛祖國戰爭的局勢》、《現在東北的日寇勢力和游擊運動問題》、《東北游擊運動有關問題的概述》、《東北抗聯活動概況和經驗教訓》等。張壽篯也經常給抗聯指戰員作報告,進行形勢、任務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教育。這對於促進抗聯指戰員政治理論水平的提高和整訓工作的順利開展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通過政治理論學習和形勢教育,抗聯指戰員不僅了解了國內外反法西斯戰爭的形勢,增強了抗戰必勝的信心,而且提高了思想理論水平和政治覺悟,改進了作風,明確了自己肩負的使命。


抗聯在進入到蘇聯遠東地區後,更加重視黨組織建設。周保中十分重視中共黨的獨立性問題。南、北野營建立後,成立了野營黨委。在野營黨委成立大會上,周保中指出,抗聯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在政治組織路線上的獨立自主和核心領導。建立統一、集中的東北黨組織長期以來就是廣大東北黨員們的心愿和呼聲。抗聯教導旅成立後,1942年9月13日,召開了教導旅全體中共黨員大會,正式取消東北三個省委的組織建制,宣布成立中共東北黨組織特別支部局(也稱為東北黨委員會)。東北黨委員會執行中共中央的政治路線,它同教導旅內的聯共()黨組織既保持工作上的互相聯繫,又在政治上、組織上保持各自的獨立性。


東北黨委員會成立後,抗聯教導旅的政治學習也得到了進一步加強。全旅幹部每周集中一天進行政治理論學習。《中共中央加強黨性的鍛煉》是抗聯部隊政治學習的重要教材,周保中告誡大家要「深刻研究貫徹到每一個同志的認識中去,尤其是東北黨組織問題,值得我們根據這篇論文的原則精神來回味,來自我批評,來解決組織問題,來加強組織性和發展組織性」。周保中和張壽篯以該文件精神為指導,撰寫了《黨組織的改組與集中領導》一文,作為抗聯黨的建設的指導性文件。

軍事訓練與偵察活動


3


抗聯部隊雖身在異國他鄉,但一天也沒有忘記自己的肩上的責任與使命。為了重返東北抗日戰場,他們進行了極為嚴格的軍事訓練。教導旅黨委號召指戰員們加強學習,加強準備,提出操場、課堂,就是我們目前的戰場,我們要多流汗,以便將來在戰場上少流血


抗聯部隊參照蘇聯遠東軍的步兵訓練大綱,結合戰時需要和東北游擊戰爭的實際,有計劃、有系統地進行現代化軍事訓練。軍事課程由蘇聯軍官擔任教官,主要科目有隊列、射擊、刺殺、投彈、游泳、空降等。教導旅成立後,除了訓練大綱項目外,又增加了爆破、駕駛、防化、反坦克等內容,夏季武裝泅渡、冬季滑雪也成了必修科目,每天訓練至少8小時以上。據抗聯老戰士彭施魯的回憶,抗聯戰士們對滑雪的熱情很高,因為在東北的冬季游擊活動中吃夠了苦頭,如果會滑雪,對冬季游擊活動會有很大幫助。每年冬季,都要組織一次拉練訓練,時間為兩周,部隊以滑雪的方式來到離駐地100公里以外的地方,在荒野中宿營,行軍途中還要做很多訓練課目,如戰鬥行軍的編組,行軍警戒的派出,搜索、遭遇戰等。抗聯指戰員以堅強的毅力和飽滿的熱情進行各種軍事訓練,取得了優異成績。194210月的一次傘降訓練,有87人成績優秀,獲得獎勵,其中有11名女戰士。抗聯小部隊多次傘降回到中國東北,對日軍實施襲擾作戰和偵察行動。如陶雨峰傘降入境達9次以上,每次都圓滿地完成任務。這些訓練大大提高了抗聯部隊的戰鬥力,為他們日後對日作戰作了充分的準備。


除了常規軍事訓練,還有一部分抗聯戰士接受蘇軍的特種訓練,專門從事對日偵察活動。他們訓練的內容包括無線電收發報、識圖繪圖、拍照等特工技能。他們往往由蘇軍直接派遣回東北執行軍事偵察任務。如原抗聯三軍團長李明順,他多次被蘇軍派到寧安、穆棱一帶進行軍事偵察。他偽裝成獵戶,借給日偽軍送山貨、野味的機會,弄清了寧安日軍機場的位置、飛機架數、牡丹江地區老黑山軍用公路和橋樑的情況,使蘇軍在後來出兵東北時能準確無誤地炸毀該機場。1945年8月蘇軍在發動進攻之前,蘇軍最高統帥部印製了日軍在東北防禦體系的資料圖冊,下發到連以上幹部,人手一冊。這份圖冊詳細繪製了日軍防禦工事結構位置、堅固程度、火力配備等情況,毫無疑問,這份圖冊上凝結著抗聯指戰員的鮮血和生命。這是抗聯將士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做出的不可磨滅的貢獻。


經過政治、軍事整訓的東北抗日聯軍教導旅,已經成為一支政治思想過硬、具有現代化軍事水平的勁旅。1945年8月,蘇聯紅軍出兵中國東北,部分抗聯教導旅人員隨蘇軍部隊一起進展,先期返回東北。8月8日凌晨,就有一批抗聯人員空降到東北各地,擔任先遣部隊。在蘇聯各方面軍中也都有抗聯戰士擔任嚮導。由於日本很快宣布無條件投降,抗聯教導旅及時調整了戰略任務,由反攻東北轉為接收東北。9月,抗聯教導旅隨蘇軍搶佔了東北57個戰略要地,協助蘇軍佔領和管理新解放的城市,肅清日偽殘餘和其他反革命分子,並迅速開展建黨、建軍、建政工作,為中國共產黨建立東北革命根據地奠定了基礎。


【注】文章刊登於《黨史縱橫》2017年09期。


責編:齊雲彥

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公眾號立場。文章已獲得作者授權,如需轉載請聯繫本公眾號。如有版權問題,請留言說明,我們將儘快與您聯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邊疆時空 的精彩文章:

【邊疆時空】王義康 | 唐代經營東北與突厥
【邊疆時空】傾聽邊疆 | 一曲《父親的草原母親的河》 席慕蓉的鄉愁訴說

TAG:邊疆時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