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世界史上最大的圍殲戰, 基輔會戰

世界史上最大的圍殲戰, 基輔會戰

原標題:世界史上最大的圍殲戰, 基輔會戰


戰爭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圍殲戰,1941年6月在蘇德戰場上戰爭爆發以來,蘇軍在閃電戰的打擊下節節敗退。長驅直入的德軍三個集團軍和兩個裝甲集群對基輔一帶蘇軍西南方面軍形成鉗形包圍之勢。蘇軍西南方面軍司令官和西南戰區首長布瓊尼元帥向莫斯科請求撤退,遭到最高統帥部的斥責。斯大林禁止西南方面軍的任何撤退,並將布瓊尼元帥撤職,命鐵木辛格元帥負責基輔防務。


德軍方面最高指揮是老將龍德施泰特,值得一提的是,這位出生在1875年的老將軍,年輕的時候參加過八國聯軍進攻北京。



9月14-15日,德軍兩個裝甲師順利在蘇軍側後會師,完成了合圍,並從西南方向向蘇軍陣地大舉進攻。蘇軍拚死抵抗。這時,蘇最高統帥部終於同意被圍的西南方面軍五個集團軍突圍撤退。突圍命令一到,蘇軍的抵抗立刻崩潰,部隊陷入了混亂。蘇軍炸毀了第聶伯河上的橋樑,退守基輔城區。為了解救被圍軍隊,鐵木辛格先後調集幾個集團軍的兵力進攻外圍德軍,然而 遭到德軍第十七集團軍的頑強阻擊。被圍蘇軍也向德軍發起數次突擊,德軍陣地一度陷入危機,然而德軍後援部隊及時趕到,蘇軍突圍失敗。正在這時,基輔城內的軍政要員們拋棄了他們的士兵和百姓乘飛機逃出了包圍圈,城內人心渙散,一片混亂。很快,德軍第六集團軍攻佔了基輔。


蘇軍西南方面軍消失了,五個集團軍,60餘萬人慘遭殲滅。


但是當紅軍付出巨大的損失時,他們爭取了時間防守莫斯科,為同盟國取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勝利作出了貢獻。而且,蘇聯在這次及其他包圍戰中得到了教訓,在之後的莫斯科戰役中,他們避免被德軍包圍,之後在斯大林格勒戰役中,他們更反而包圍了入侵者。



蘇軍失利的主要原因是斯大林戰略上指揮失誤。斯大林剛愎自用,屢拒部下的正確建議,最終遭到慘敗。蘇軍在此戰的失敗,使南部戰線陷於崩潰。但是,方面軍持久而頑強的鬥爭,對打破德軍的「閃擊戰」計划起了重要作用。德軍「中央」集團軍群龐大兵力用於突擊西南方面軍翼側,使德軍在主要方向即莫斯科方向的進攻受到了遲滯。這樣,蘇軍統帥部就能在莫斯科方向集中龐大的戰略預備隊,從而對勝利完成莫斯科會戰具有決定性意義。德軍在此戰的得失正如英國軍事理論家利德爾·哈特所言:「就基輔包圍戰本身而論,實在可以算是一次極大的成功。對德軍而言,也可算是一個空前的傑作。從戰略方面來說,似乎也有很充分的理由。先使南翼不受到敵人反攻的威脅,然後再來進攻莫斯科。此外,由於蘇軍數量龐大,但卻比較缺乏機動性,所以這種戰略遂更顯得有利。德軍可以分別把兵力先後集中在不同的地區之內,而輪流產生幾個決定性的戰果。但是唯一的弱點就是『時不我予』,尤其是德軍對於冬季作戰並無充分的準備。」德軍贏得了戰爭史上最大的殲滅戰,卻失去了戰爭史上最大的戰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特別講師 的精彩文章:

TAG:特別講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