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一把火續上「朋克」文化,一把火燒了巴西博物館 | 一周國際文化觀察

一把火續上「朋克」文化,一把火燒了巴西博物館 | 一周國際文化觀察

原標題:一把火續上「朋克」文化,一把火燒了巴西博物館 | 一周國際文化觀察


早上好,請「聽」書評君為大家播報「一周國際文化新聞聯播」~


每一天,國際文化圈都會發生些事情,可能是一本書的出版,可能是一位作家或思想家引來的爭論,它們或多或少反映了當下思想的趨勢。也有時,一位新的作者出現,或者,一位作者去世,也需要我們用不同的目光去關注。


「書評君」對每周世界文化圈內的事情進行一次整理,希望讓讀者們看到在地球上各個角落發生的事情,也希望若干年後,這能成為一份獨特的文化日曆。


撰文整理 | 新京報記者 宮照華

01


- 1.沙漠里的火人節 -


「火就是生命」,加斯東·巴什拉在那本《火的精神分析》中不厭其煩地分析著火的物理性、內在性、歷史性、垂直性……他選取了詩歌與哲學著作作為研究素材,很可惜,如果他能多活60年的話,現在世界上的許多事情能夠為他關於火苗的精神分析研究提供新的資料。我相信他會對上個周在美國內華達沙漠舉行的「火人節」(Burning Man Festival)感興趣。



於1986年首次舉辦的火人節是美國朋克一族的狂歡日。每年的這個時候,他們就會打扮得像是從尼爾·蓋曼小說里跑出來的人物,穿著用語言無法形容的衣服,開著沒有一處不經過改造的車子——有時候他們看上去就像坐在恐龍頭骨里——可能一路嗑藥狂歡來到節日的舉辦地點,在那裡建起一座生命周期不超過一周的城市。


這對警察來說也是個提升業績的好時機。今年的火人節一共有43人因為持有毒品等違禁物品被捕,不過,考慮到每年都有近7萬人來參加這項活動的話,我們得承認它是個秩序良好的文明活動。



火人節上的人們穿著各式各樣的奇裝異服,大多數人都偏好動物頭套,打扮得像《蝙蝠俠》里小丑的手下,他們舉著各式各樣的招牌互相追逐。另外還能在這裡看到許多來自其他文化的服裝,其中包括中國風的古裝——想像一下這種場景:

一個穿著中國古風服裝的女子在折射銀色光芒的充氣球前翩翩起舞,她的背後是穿著埃及蘇美爾王朝衣服的黑人和揮舞著激光槍的科幻文化愛好者……

在這種狂歡的氛圍中,一切都具有了朋克的意味,他們在瞬間搭建起了一個依靠視覺神經支撐的、沒有主流文化的小社會;火,意味著熔爐,迷幻,未知,所有事物都在這裡融合,而且沒有人知曉最後從這裡熔煉出的究竟是什麼。

在火人節中搭建的所有物品,無論它們看上去多麼具有藝術價值,都會在一周之後被焚毀,整座城市就此消失在沙漠中。它帶來了末世感,人們彷彿通過這個節日抵達了火星,又在短時間內目睹了新文明的消隕,同時它也帶來了參與感,用瘋狂和魅態的方式喚醒了人們內心的主體感。



不過,也有一點需要注意,今天的「火人節」也已經失去了最初的朋克意義。雖然它的形式更壯觀,比如夜光城堡,蒸汽哥特雕塑,渾身都是反光材料的巨人……它們的建造和焚毀都需要依靠大量的金錢來做燃料。活動背後的贊助商同時也在計劃自己的商業活動。不管你有一顆何等朋克的心,沒有金錢,你幾乎不可能在沙漠里駕駛一輛骷髏骨架構成的跑車。當它變成一種遠居於社會邊緣的沙漠中的商業展覽的時候,朋克本身所代表的社會反叛意味便大大削弱。


02


- 吞噬文明的巴西國家博物館大火-


在上則新聞中,我們起碼可以安慰自己,火人節上的「末世感」多多少少是人為製造出的景象。而在上周,另一則與火焰有關的新聞卻讓人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文明的幻滅。9月3日,當美國的朋克族在沙漠里焚燒銀光氫氣球的時候,在美洲大陸南側,巴西的國家博物館遭遇了一場大火。館內大量藏品被焚毀,其中有不少是獨一無二的孤品,它們在博物館被焚毀後,也意味著它們將從地球上永遠消失。



巴西國家博物館部分藏品。其中包括埃及法老雕像和南美洲的古生物標本,其中大多數昆蟲標本為巴西國家博物館獨有物種,目前已經確認遭遇焚毀。


這是一次災難,就好像有一顆隕石提前撞擊了地球,毀滅了我們的部分文明。但不同的是,巴西博物館的失火並非是一次不可抗的外來事故。在大火發生後,大量媒體已經披露了巴西政府在近幾年對公共文化事業撥款的縮減,近日,《紐約時報》也有文章表示,巴西博物館失火是一件不可避免的事情。它是一次徹底的人為災難。


「人們的倏忽早已經將這個擁有200歷史的場館變成了一個火藥箱」,文章中寫道。就在今年的7月27日,博物館的工作人員還向政府提交了報告,表示博物館的狀況已經爛到不能再爛,電線裸露在外沒有任何絕緣防護,屋頂上還在使用易燃塑料,線路布局非常不合理等等,但這些並沒有引起政府的重視。過去幾年裡,巴西政府一直在忙碌於「更宏大」的事業,例如已經過去許久的奧運會和世界盃,在這期間,博物館的一個消防計劃都會被拖延數年,而後才能得到政府撥款,安裝一些新式的消防設備。與此同時,馬拉卡納足球場的翻新則花去了整整5.4億美元——在火災發生後,巴西政府才緊急撥款250萬美元,用於博物館的搶救和修繕,但這個時候,即使250億也無法拯救那些失去的藏品。


在過去一年裡,巴西國家博物館得到的資助少得可憐,2018年,國家博物館拿到的政府撥款僅有1.8萬美元,這還不如部分人的年收入。為此,在巴西已經有人在街頭抗議政府腐敗。「社會有權知道這一切,呼喚它吧」,人們要求更多的真相。包括它背後的倏忽,政府不正常的運作模式,巴西經濟狀況以及近幾年奧運會和世界盃等大工程帶來的負面影響。


可以說,國家博物館失火的災難性並不亞於切爾諾貝利核泄漏,它對歷史、社會、藝術、生物等領域而言都是一次災難,我們也期待在未來能有一本優秀的非虛構作品,為我們挖掘這背後值得反思的事物,以免在地球消失在宇宙之前,人類就用自己製造的隕石毀滅了人類文明。


03


- 《戰爭與沒有……》 -



《天才捕手》(Genius 2016)劇照。


在電影《天才捕手》里,托馬斯·沃爾夫面對編輯珀金斯大幅刪減作品的要求,不耐煩地吼道——「有些書就該長篇大論!謝天謝地當年托爾斯泰沒有遇見你,否則他的書就變成了《戰爭與……沒有》」這只是句玩笑話,不過,列夫·托爾斯泰在生活里確實有一則關於「沒有」的趣聞,那就是沒有蛋糕。


最近,一份托爾斯泰妻子索菲亞的家庭食譜被翻譯出來,從中我們可以看到晚年托爾斯泰的生活細節。


在50歲之後,托爾斯泰就放棄了自己喜歡的香煙、酒精,不再吃肉,變成一個素食主義者,他雖然很喜歡吃蛋糕,但這之後烘焙甜點和蛋糕就成了飲食禁區——大概是出於健康考慮。托爾斯泰迷上了吃雞蛋,在這份食譜中,有12種菜和雞蛋有關,而且不停循環。不過作家總是能為自己的生活找到解決方案,托爾斯泰不喝酒,但他選擇了俄羅斯的格瓦斯當替代品,他把烘焙糕點作為飲食禁區,但在聖誕節上又允許妻子用檸檬等原料做一種比較酸的派當點心。這份食譜除了托爾斯泰的日常飲食外,還記錄了一些家庭趣事和餐桌上的消化。

談到家庭趣事,得再回到這則新聞的開頭,托馬斯·沃爾夫不必為刪減大部頭作品而喋喋不休。要知道,在托爾斯泰的餐桌上,他的妻子總是姍姍來遲——她每天都忙著整理托爾斯泰那本《戰爭與和平》的手稿,他的丈夫總是在反覆修改,增加章節,最後她手裡整理出來的手稿共有整整7個版本。


點擊標題回顧往日精彩內容


9月01日 |


7月28日 |


7月14日 |


7月07日 |


本文為獨家原創內容。整理撰文:宮照華;編輯:西西。未經新京報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歡迎轉發至朋友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京報書評周刊 的精彩文章:

二戰差點殺死他,也成就了他
總對弱者加標籤,他們將被推往社會的更邊緣

TAG:新京報書評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