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梅爾·吉布森《逃出水泥地》威尼斯褒貶不一

梅爾·吉布森《逃出水泥地》威尼斯褒貶不一

《逃出水泥地》劇照

時光網訊《逃出水泥地》是由S·克雷格·扎勒執導的一部冷酷的黑色驚悚片,近日在威尼斯電影節首映。就像梅爾·吉布森所飾演的厭世警官Brett Ridgeman在片中對一個嫌疑犯所做的那樣,影片像一記踢在脖子上的重腳,極大地震撼了觀眾。

Ridgeman自我改變的可能性近乎於零——他是一個老派的人,用重拳和重腳對付壞人,總是隨身帶著槍並且不懼開槍。與他的前搭檔Calvert(爬上了晉陞的階梯)不同,Ridgeman沒有得到晉陞。他與身有殘疾的老婆和十幾歲的女兒一同生活在危險的地段,為金錢所苦惱。他需要錢。

Lurasetti也需要錢——他正打算向女友求婚,把已有的積蓄都花在了一枚鑽戒上。在兩人被無薪停職後,Ridgeman提議一起賺些錢——監視並盜取郊外一個團伙的毒品。他的搭檔不情願地應允了。

與此同時,有前科的Henry Johns剛被釋放出獄,發現他的母親沾染了毒品且在賣淫,而他生活在輪椅中的弟弟則無人照料。

他也急需金錢。當他的老朋友Biscuit(邁克爾·加·懷特飾演)找上他,請他為一起預謀的搶劫行動作司機時,他同意了。觀眾很快就會發現,這兩個警察和兩個低級罪犯——都為一種相似的絕望感所驅使——尚未意識到他們的命運,但我們知道,在某個時間點,他們的命運將會交織在一起。

事實也確實如此。最後,兩個警察意識到他們所監視的並非一樁毒品交易,而是一起銀行搶劫。Henry和Biscuit也變得越來越不安,因為僱用他們的人正打算使用極端暴力來達到他們的目的。

《逃出水泥地》劇照

  扎勒顯然是看著昆汀·塔倫蒂諾的影片長大的,他影片中的對話充滿了黑色幽默,而暴力場面則非常野蠻,有時甚至令人十分震驚。影片中有這樣一組鏡頭,在生下一個嬰兒後,一個年輕的母親不情願地回到銀行工作,卻遭遇了不幸的結局(此處不便劇透)。

吉布森擅長塑造未被生活善待的堅硬的厭世者。他曾與沃恩在戰爭史詩片《血戰鋼鋸嶺》中有過合作,當時他是片子的導演。在該片中,他們兩人奏出了令人印象深刻但悲觀的二重奏——但是,在這樣一部常常冷如石(水泥)的影片中,沃恩的角色有著過剩的良心。

對喜愛犯罪驚悚片的影迷來說,扎勒的這部影片有許多可欣賞之處。該片在風格上是扎勒《99號牢房內的博弈》的延續,沃恩在那部片子中飾演一個在警戒度極高的監獄中奮力生存的毒販。該片使用了靈魂配樂(由導演譜寫,The O Jays等演出),使得影片氤氳著1970年代的復古感。

然而,該片的基調無情且凄慘。就像塔倫蒂諾一樣,扎勒並不畏懼殺死觀眾在意的劇中角色,如上文提到的那位年輕母親。影片最後的場景充溢著暴力和血腥,有些觀眾可能覺得有些過分。

影片非常地長,有些片段,扎勒帶著觀眾偏離了主題,之後又回到主線。一個更短更緊湊的劇情線會為影片增彩。

威尼斯方面的評論也是褒貶不一。大多數人讚賞扎勒的技巧,有些人則覺得故事過於虛無。《Indie Wire》評論到:「《逃出水泥地》是一部很難讓人愛上的影片,但更難的是不去尊重甚或讚賞它。」

《衛報》評論說:「扎勒有著獨特的拍攝方式,某些場景富有創造力且直面暴力、令人難受。這種風格和自信令人印象深刻。然而,連續三部影片,他作品中角色越來越陰暗的厭世觀,其自身也變得令觀眾感到審美疲憊。多一點光與影,這位狂熱的導演很容易就進入另一個層次。」

《好萊塢報道者》則持保留意見。「2小時40分鐘的時長像是不合理地自我放縱,誇張的對話不斷地將觀眾的注意力引向對話自身的巧妙,有削弱故事張力之嫌,這些都使得扎勒的第三部影片不像其自以為地那樣有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Mtime時光網 的精彩文章:

勵志!《李宗偉:敗者為王》今日上映
漫威《驚奇隊長》首曝劇照戰袍亮相

TAG:Mtime時光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