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清朝官員有一怪癖,導致貪官盛行,皇帝卻縱容,讓他們官越做越大

清朝官員有一怪癖,導致貪官盛行,皇帝卻縱容,讓他們官越做越大

日本人常說,華夏文化從宋朝崖山之後就斷了,之後都是外族的文化,這種說法是不準確的,確切地說明朝也是漢人文明最為繁盛的時期,漢人文明真正出現斷層,應該從滿清入關開始算起,滿清為了鞏固統治對漢文化進行破壞和鉗制,導致很長一段時間,漢人中的精英都不願意出來做官。後來皇帝不得不三請四請,讓漢文化大儒出來做官。因為他們發現,滿清建立之後,迫切需要一種體制將國家維繫下去,這個體制漢人早就建立好了。

滿清需要的禮儀,漢人早就有現成的,所以他們希望漢人中的精英能出來做官,而滿人的朝廷也需要漢官的加入。

清朝在剛建國的時候,滿人雖然努力學習漢文化知識,一方面也提防漢人,從言論上嚴格控制,但不可否認,漢文化是比游牧民族的文化先進,所以滿清出了幾個皇帝都熱愛漢文化,虛心學習,甚至按照漢朝的禮儀來同化滿人的禮儀。

漢人受儒家影響,禮儀方面是做得最好的,所以滿人基本上照搬,在這個過程中很多滿人原先的禮儀被摒棄,被漢文化影響了,但有一項禮儀他們始終保存著,這就是「馬蹄袖」的著裝和下跪之前抖袖子的全套動作。

這個禮儀便是在大臣們覲見皇帝的時候,他們是會拍幾下他們的馬蹄袖,然後再恭敬地下跪。可能你們要問了,這馬蹄袖到底是什麼呢?

馬蹄袖因為長很像馬的蹄子一般,因而得名,滿清起源於騎射,從惡劣的環境中一步步走出來的,所以太宗皇帝為了讓百官不忘記先人創業的艱辛,就讓官府都帶上這樣的袖子,目的是警告八旗,要記住自己是怎麼發家的,別把騎射給忘了。

這個動作說實話挺搞笑的,但卻被滿清官員奉為經典,每次抖動都要比別人發出的聲音大, 好像抖袖子聲音小了,就對皇帝不忠心一樣,他們什麼這麼認真甩馬蹄袖呢?原因有三個。

其一,甩馬蹄袖是有大學問的,古代大臣們的衣服的袖子是相當大的,裡面可以容納很多東西,算是一個大的布袋了,所以皇帝害怕大臣們袖子里藏有什麼東西,如果有暗器什麼的話自己的命就不保了,所以拍馬蹄袖是為了面見皇帝的時候,證明自己的袖子里是什麼都沒有的,好讓皇帝放心,而且這還被皇帝視作他們忠心國家的行為。

這種馬蹄袖起先只是在面見皇帝的時候才拍的,久而久之,每當下級碰到上級之後,這種拍馬蹄袖的行為是表現對上級的尊重,成為了禮儀形式。

其二,我們都知道「兩袖清風」這個詞語,這個詞主要是為了表現古代官員們的清正廉潔。所以,甩袖子變成了證明自己清正廉潔的行為,所以古代官員們十分注意,每當碰到上級時都要甩袖子,聲音越大越好。不過,甩袖子慢慢發展到最後,皇帝們看出來這是沒有什麼用處的,只算是表面功夫,因為古代腐敗越嚴重的官員,他們在皇帝面前拍袖子的聲音卻越響亮,可以說,他們拍袖子的聲音簡直就像是練出來的,乾淨利落。

所以這拍袖子算是一門學問了,如果拍袖子一般發不出響聲的人,一般都是屬於官場的「新人」,或者說是不太懂官場里規矩的人,對於官場的規則不熟悉,袖子拍的越響的人便是官場里的「老油條」了,不過這只是表面功夫罷了,明眼人都能看出來這時裝腔作勢的。

接下來我們講第三個原因,明清時期都是滿族人建立的朝代,所以他們都是女真族的人,原本的滿族人在草原上是騎馬馳騁的,他們的袖子是很緊的,如果和漢人袖子一樣寬大的話,不方便他們靈活的行動,身著手腕緊緊的裹住馬蹄袖的衣服,不僅衣服十分輕巧,而且在作戰的時候便於施展他們的技能。

春秋戰國時期有一個小國,因為偏遠而孱弱,小國的發展落後,很不受重視,後來趙武靈王奮發圖強,將官員和百姓的衣服都改成便於騎射的衣服,(學習胡人的穿衣),這樣他們平時農耕,打仗可以直接上戰場,十分方便。

而且通過衣服上的改動,將士們發現自己行動輕巧,趙國的戰鬥能力也大幅度上漲。

所以經過千百年的時間演變,袖子窄小也成為了百姓們日常的生活服飾。不過到了滿族人入主中原之後,可能是受到了漢族文化的影響,他們對衣服的設計逐漸趨向於寬袍大袖,學習以前漢人的甩袖子,其實這樣的行為映照了當時滿族人對漢人文化的尊崇,他們從心裡是佩服漢族文化的,所以想要學習這種甩袖子的行為。可以說,這是滿人對漢人文化的意識體現。

這種習俗發展到最後,貪官都將袖子拍得響亮,讓皇帝高興,他們可以獲取更多的榮華富貴,可以說最後滿人腐化墮落後,完全忘記祖先的勤儉風格,越來越怠惰、越來越投機取巧,形成了一個官場奇怪的風氣——誰袖子拍得響,誰官就能越做越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靜說歷史LS 的精彩文章:

清朝最神秘的皇帝,一外國人說:他是篡位,真正的繼承人另有其人
冷兵器時代,世界排名前五的頂尖強悍軍隊,中國竟獨佔三個

TAG:靜說歷史L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