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養生,只需記住這些口訣
白露節氣,是氣候轉涼的開始。此時夜間及早晚的氣溫低,正午時的天氣仍很熱,是秋天日溫差最大的時候。
今天就同大家分享,白露節氣養生"秘訣"。
"勿露身,撤涼席"
古語說:"白露勿露身,早晚要叮嚀",便是告誡人們白露時節天氣轉涼,不能袒胸露體,尤其是一早一晚要多添些衣服。夜晚睡覺要撤掉涼席、關好窗戶,防寒濕侵襲出現關節酸痛沉重,應注意腹部保暖。
關於春捂秋凍
白露過後天氣變涼,人的毛孔要閉合起來防著涼,如果過早就把厚衣服穿上,毛孔就會因為受熱而張開,突然降溫帶來的寒氣就容易透過毛孔傷人,所以,坊間流傳"春捂秋凍"之說。
但老弱者和身體虛寒的人群,起床後應適當添件薄衣,護好腹部、腳部和肩膀等關鍵部位。睡覺蓋好被子也很重要,特別是心腦血管病患者、老慢支患者和關節病患者更莫盲目"秋凍",以免舊病複發。
"多泡腳、常搓耳"
從白露開始,天氣越來越涼,有些人出現手腳冰涼、肢體怕冷、乏力等癥狀,這是腎氣不足的表現,所以白露後應注意補養腎氣。可以堅持晚上用溫水泡腳,水沒過腳腕,溫度在40℃以下為宜,時間在15到30分鐘,泡到身體微微發熱最好。腎開竅於耳,經常搓揉耳朵是一種很好的補腎、養生方法。泡腳的同時可以搓耳朵和腰部,至微微發熱為宜。
"少辛辣,重睡眠"
秋冬之季養生,宜收不宜散,應注重陰之收藏。秋季對應的是肺,因此白露時節要注意養肺。肺喜潤不喜燥,所以白露季節不能一味進補,建議在飲食上宜以清淡、易消化且富含維生素的素食為主,要少吃蔥、姜等辛味之品,多吃酸味果蔬。早卧早起,正是白露節氣主要的睡眠養生之道,建議每晚亥時(即9點-11點)休息,爭取在子時(11點-1點)入睡。
"要養情,呼吸操"
秋季肅殺之氣較重,易使人情緒產生波動,或煩躁,或傷感,從而引起憂鬱、悲傷。白露養生要重視調攝精神,要保持神志安寧,心平氣和,以減緩秋季肅殺之氣對人體的影響。白露的到來預示著秋天正式開始,此時要避免鼻腔疾病、哮喘病和支氣管病的發生。勤練呼吸操可以增強我們的肺部功能,有助於強健肺氣,抵禦感冒的侵襲。
養生食譜推薦
白果雞丁
製作原料:白果(銀杏)1000克,無骨嫩雞肉250克,蛋清2個,高湯、白砂糖、紹酒、澱粉、味精、香油、食鹽、油、蔥各適量。
製作方法:白果去殼,在油鍋內煸炒至六成熟,撈出剝去薄衣待用。雞肉切成1厘米見方的小丁,放在碗內加入蛋清、食鹽、澱粉攪拌均勻。炒鍋燒熱放油:量要多些,待油燒至六成熟時,將雞丁下鍋用勺劃散,放入白果繼續翻炒,至熟後連油一同倒入漏勺內瀝油。然後在鍋內倒入少量油,將蔥段煸炒,隨即烹入芡,出鍋前淋入香油,攪拌均勻,起鍋裝盤即成。
適宜人群:適用於慢性氣管炎、肺心病、肺氣腫及帶下者。有補氣養血。平喘止咳的作用。
香酥山藥:
[配方]鮮山藥500克,白糖125克,豆粉100克,植物油750克,醋、味精、澱粉、香油各適量。
[做法]山藥洗凈,上鍋蒸熟,取出後去皮,切1寸長段,再一剖兩片,用刀拍扁。鍋燒熱倒入植物油,等油燒至七成熱時,投入山藥,炸至發黃時撈出待用。另燒熱鍋,放入炸好的山藥,加糖和水兩勺,文火燒5、6分鐘後,即轉武火,加醋、味精,澱粉勾芡,淋上香油起鍋裝盤即成。
[功效]健脾胃,補肺腎。對於脾虛食少,肺虛咳嗽、氣喘者更為適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