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環境社會學研究如何發展?聽聽學者怎麼說

環境社會學研究如何發展?聽聽學者怎麼說

當前,在全球範圍內,生態環境問題已經成為影響各國發展的重要因素。環境社會學關注環境問題的社會原因和社會影響。圍繞環境社會學研究,記者採訪了相關學者。

中國環境社會學發展迅速

環境社會學的具體研究領域涵蓋政府、企業和組織對環境問題的反應,人類對自然災害和環境災難的反應,環境問題社會影響評估等多個方面。

在西安交通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教授盧春天看來,環境社會學研究可以讓公眾知道,環境和社會之間不是單向度的影響,而是相互建構的過程。同時,還能夠讓公眾認識到,絕大多數環境問題的根源在於社會,最終的解決辦法也必須回歸社會。

當前,我國正在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中國海洋大學法政學院教授崔鳳表示,這些年中國的環境社會學發展非常迅速,在國際學術界也具有較大影響。

盧春天提出,在當今世界,綠色發展成為一個重要趨勢,但是,要實現綠色發展,不僅要做到綠色生產和消費,更重要的是思考如何通過調整社會結構、制度、意識和行為方式,來促進綠色發展。目前,政府加大了環境治理的力度,出台了各類環境政策。環境社會學研究者有必要評估這些環境政策的社會影響。

崔鳳認為,環境社會學研究有以下問題值得關註:生態文明建設中的制度創新問題、海洋環境問題、農村環境問題、氣候變化問題、城市垃圾分類問題、環境意識提高與環境行為改善問題等。

兼具本土關懷與國際視野

我國環境社會學的學科建設發展迅速,但仍面臨著一系列挑戰。吉林大學哲學社會學院教授林兵表示,中國環境社會學的理論建設,應當在客觀合理地汲取國外已有理論成就的基礎上,以我國環境問題的現實作為切入點,積極借鑒其他相關學科的理論知識,努力尋求各學科間協作的理論結合點。

談到當前環境社會學的發展,盧春天提出,從學科發展的角度看,目前對國外環境社會學理論與方法的介紹比較多,紮根本土的研究相對較少;從學科應用的角度看,基於區域經驗的研究較多,但是對於如何將其轉化為相關的政策,還需要學界和政府相互磨合。相比有關社會治理的研究,學界對環境治理經驗的認識和研究相對不足,特定行業、地區以及組織有必要加強對環境治理實踐的調查研究和理論總結。

關於如何推動環境社會學研究的進一步發展,崔鳳認為,第一,要加強學術交流,特別是國際學術交流;第二,要擴大研究隊伍規模,希望有關高校能重視環境社會學研究,加大人才培養力度;第三,需要加強聯合攻關,各研究機構應圍繞重大環境問題,加強與政府在相關領域的合作。

盧春天表示,環境社會學的學科屬性決定了其以社會科學為主兼具自然科學的屬性,因此有必要借鑒自然科學的技術和方法,採用跨學科的視角,研究環境與社會之間的關係。環境社會學研究一方面要有本土關懷,立足於中國社會轉型過程中的各類環境問題及其影響,另一方面還要具有國際視野,加強全球環境問題研究,開展國際學術交流和對話,爭取學術話語權。

原標題:深化環境社會學研究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責任編輯:馬小淇 排版編輯:馬小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社會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第四屆公共外交論壇暨公共外交能力建設學術研討會在京舉辦
張東寧:從中美貿易摩擦看美國霸權困境

TAG:中國社會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