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1950年,天津發現一國寶,價值不輸翠玉白菜,如今藏於博物館

1950年,天津發現一國寶,價值不輸翠玉白菜,如今藏於博物館

1950年,天津發現一國寶,價值不輸翠玉白菜,如今藏於天津博物館

文 | 韋爵爺

中國人對玉石總是愛不釋手,而其中翡翠尤其受到人們的喜愛。翡翠是一種極為高檔的玉石,因為質地堅硬,雕刻起來不是很容易,所以價值高昂。白菜因為「百財」的美好寓意,象徵財富,除了發財還帶有平安健康的意思,所以一直深受人們的喜愛。而用價值不菲的翡翠製作出來的白菜更是稀罕。

中國流傳下來的精品翡翠不多,最被人熟知的就是台北故宮的那棵「翠玉大白菜」,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其實中國國寶級的白菜也有不少,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下其他的幾棵。

其中一棵叫"翠玉小白菜",高約十三公分,黃綠見相間,形象的是菜葉上還有個蟲子。大家都知道台北的「翠玉大白菜」,用料和雕工都是一流,與之相比,這顆小白菜就遜色很多,所以只能稱「小」,而且極少展出。

還有一顆叫 「花插白菜」,它也是一顆翠玉白菜,但與「小白菜」一樣不被重視,一直被深藏著不太展出。「花插白菜」高約二十四厘米,寬約十三厘米,顏色青綠且透光性較弱,它採用了雕琢手法,上面的葉片高地並排,有些彎曲下垂,下面的葉梗直立,中間還有些許空隙。

它奇怪的地方是,白菜的中心被刻了一個洞,最初的收藏家最初是用來插花的,因此而得名。 「花插白菜」和「小白菜」一樣,沒有大白菜有名氣,只展示過一次。

還有一棵叫「玉白菜」,收藏在北京故宮,但也是極少公開展出,不知道是不是台北的那顆 「大白菜」名聲太響了,搞得其他白菜都不好意思展出了。甚至連故宮的文物資料上,也鮮少提到這顆玉白菜,怎麼這麼不受寵呢?因為它確實差了一點,文物界稱為「老白菜」。

看上面的三顆都不如台北的大白菜,那中國大陸就沒有一棵可與之媲美了嗎?其實不然, 天津博物館就有一棵。

這棵叫「凍白菜」(翡翠蟈蟈白菜),是在1950年時被發現的,當時在天津財政局的一間庫房中找到的,後被博物館收藏,並公開展出多次。但是論製作這顆凍白菜的原料還是沒有台北的好,這棵白菜的原料翡翠有白,綠,黃三種顏色,顏色太多了不純。但是在雕刻手法上確實巧奪天工,比台北那顆有過之而無不及。

工匠大膽的將天然的黃色留在了菜幫上,把白菜雕刻出了披上霜凍的質感,形象及其逼真自然,於是命名為「凍白菜」。除了雕工,還有其他出彩的地方嗎?當然有,那就是凍白菜的菜心處有兩隻大蟈蟈,個頭比台北那顆上的的蟈蟈還大。更絕的是,菜上還多了一隻螳螂,這幅場景簡直妙不可言。

還有一棵是隨葬慈禧的翠玉白菜,許多人都沒見過這棵白菜,因為它被當成了慈禧太后的陪葬品。都知道慈禧喜歡珍珠,但其實她對翡翠也是極為喜愛。翡翠的原產在緬甸等地,明清以前,價格並不高,康乾時期才變得搶手,真正流行是在清末,原因就在於討那些皇家貴族女人喜歡。

慈禧有許許多多翡翠,其中有一顆白菜狀的翡翠最有價值!這顆白菜翠綠的葉子白色的菜心,菜梗上還有蟈蟈和兩隻蜜蜂。令人遺憾的是,清東陵被盜後,這棵白菜就消失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刨根問史 的精彩文章:

乾陵到底有啥寶貝,郭沫若竟如此渴望發掘,網友:幸虧總理沒同意
1972年,馬王堆漢墓出土一神秘「酒杯」,因而破解了一個千古謎題

TAG:刨根問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