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澳媒又炒家門口的「中國威脅」,這次借口是北斗系統

澳媒又炒家門口的「中國威脅」,這次借口是北斗系統

【文/觀察者網 李東堯】用中國資金以及中國企業說事,從而渲染所謂「中國威脅論」,已經成為澳大利亞媒體與政界的慣用伎倆。

而現在,澳媒又為所謂「中國威脅論」添加了一個新的註腳——中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

中俄衛星導航系統挑戰美國

「南極洲正在進行一場新的太空軍備競賽!」《澳大利亞人報》6日刊文稱,「這塊通常與和平、科學及原始環境聯繫在一起的遙遠大陸,伴隨著全球定位系統的發展,正在被推向軍事邊緣」。

這篇文章出自紐西蘭坎特伯雷大學教授布拉迪(Anne-Marie Brady)之手,此人曾多次發表反華言論,還鼓動紐西蘭效仿澳大利亞,嚴防「中國滲透」。

文中充滿了冷戰思維,布拉迪寫道,長期以來,南極洲一直被視為主權尚未解決與資源豐富的領土,然而俄羅斯與中國在南極建立衛星地面觀測站,這些觀測站凸顯了南極洲其他可疑的民用及軍事活動。

文章稱,二十年來,全球定位系統(GPS)一直是美國及其戰略夥伴推動軍事行動的重要工具,其建立在南極的地面觀測站對GPS的精確性來說至關重要。

布拉迪稱,中俄正在仿效美國在南極加強衛星地面觀測站建設。到2010年,中國北斗系統的精確度將與GPS旗鼓相當,甚至超過GPS。2010年以來,俄羅斯已經在南極打造了3個格洛納斯系統地面站。同樣到2020年,格洛納斯將全面投入使用,其在精確度上也將與GPS不相上下。

文章認為,美國的優勢將隨著中俄衛星導航系統的發展而不復存在。「到2020年,隨著俄羅斯格洛納斯系統(Glonass)與中國北斗系統的加強,五角大樓的技術優勢可能會喪失,」將直接影響美國和夥伴盟友的安全。

「這有可能改變維持了近70年和平的亞太地區的戰略平衡。」布拉迪稱,在衝突時期時,如果美國拒絕其他國家使用GPS,那麼中俄可以依靠他們自己的系統來指導軍事行動。

澳媒炒作南極冷戰:警惕中國在澳大利亞家門口的存在

冷戰時期,多國於1959年簽署《南極條約》,旨在處理美蘇之間的競爭以及南極主權7個聲索國之間的緊張關係。

布拉迪在文章中稱,《南極條約》並未解決南極洲的主權問題。澳大利亞、阿根廷、智利、法國、紐西蘭、挪威以及英國都宣稱對這裡擁有主權,而中美俄則保留在南極提出主權要求的權利。「條約的訂立是為了使南極洲成為『致力於和平與科學的自然保護區』,但現代軍事技術能力破壞了條約在冷戰時期的這些安排。」

資料圖自澳媒

無獨有偶,澳大利亞新聞網(NEWS.com.au)6日也刊文宣稱,澳大利亞應該警惕中國在南極增加存在感,「一場冷戰正在澳大利亞家門口慢慢開啟。」

文章寫道,澳大利亞關注其北方存在的潛在衝突時,一個單獨的威脅正在塔斯馬尼亞島以南顯現。文章提醒澳大利亞政府,不要把注意力都放在澳大利亞以北的南太平洋,而應該向南看看南極洲發生了什麼。

截圖自谷歌地圖

一段時間以來,中澳關係因澳國內無端炒作「中國滲透」、「中國威脅」而持續低迷,澳媒體與政界人士在此事上常常身先士卒。

《澳大利亞人報》6日的一篇文章還曾渲染,「南極恐成為中國軍隊的新陣地」。文章稱,雖未發現任何國家使用設備在南極從事軍事活動,「但這是可能的」。

對此,澳政府回應,「經過澳大利亞的檢查,沒有發現違反《南極條約》的情況」。

實際上,南極洲作為一個主權未有定論的地區,沒有哪個國家被賦予高於其他國家的監督權。澳大利亞宣稱對南極大陸600萬平方公里的領土擁有主權,約佔南極大陸總面積的近1/2,但這一主張並未得到過國際社會的認可。

針對澳媒利用南極炒作「中國威脅」,《環球時報》8日報道稱,對於此類文章中瀰漫的冷戰思維和雙重標準,中國駐澳大利亞大使館認為,這些說法毫無依據,不攻自破。有分析人士指出,把北斗系統作為「中國威脅論」的註腳,純屬「一葉障目,不見泰山」。只要扔掉「有色眼鏡」,就能發現中國北斗系統為南極治理提供了多少公共產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觀察者網國際頻道 的精彩文章:

杜特爾特拒絕延長任期:我年紀大了,也很累了
台媒:美國總統史上罕見 特朗普為鴻海在美動土站台

TAG:觀察者網國際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