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梁喜強:文學是一盞明燈,是人們反映時代的心聲

梁喜強:文學是一盞明燈,是人們反映時代的心聲

作者梁喜強:原籍中國浙江,童年時代在江西,少年時代在浙江,青少年時期在山東民族藝術學校學習影視表演,曾因家境貧寒放棄學業,走上打工之路,也曾在中國學習過手藝,之後到德國和義大利,學習、生活、工作、從事過服裝行業、路牌設計、婚禮主持、婚禮策劃、舞台表演、商店方面等工作,目前暫時是自由職業者。他的作品文筆簡練,內容簡潔而又豐富,體裁多樣,寓意深遠,接近現實生活,也接近人們的內心,同時富於想像,能夠反映出現實生活,能夠啟迪思想,溫潤心靈,陶冶情操,激發心靈的正能量。作品刊登過國內外網站,受到讀者朋友們的喜歡。梁喜強有著豐富的人生閱歷,充實的實踐經驗;他是自己的心靈導師,也是文人、藝人、商人、哲人、傳播正能量的人!

在浩瀚如海的文學寶庫中,有著許多經典的作品,始終散發著無窮無盡的魅力;也有著許多古今文學,呈現出多姿多彩、燦爛輝煌的圖景。文學是人們思想的精靈,文學是人們情感的依託,文學是人們學習的知識,文學是人們心靈的撫慰劑,文學是人們心中的一盞明燈,文學是人們反映時代的心聲。文學猶如一顆璀璨的明珠,它的魅力就像明珠散發出來千絲萬縷的光芒,總會有那麼一縷耀眼的光芒深深地吸引著你。

譬如中國的文學理論。在春秋時期,孔子提倡「詩教」,提出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對後來的詩學理論影響深遠,孟子提出「與民同樂的文藝美學思想,講求養浩然正氣,」對後來的文學理論中的「文氣」起到了奠基作用。荀子對儒家文學理論進行繼承和發展,形成明道,言志,抒情相互結合的文學觀點。老子和莊子代表了道家的文學觀,老子主張「大音希聲,大象無形」;莊子崇尚「無樂之樂」、「言意之表」、「物化」、「得意忘言」、「虛靜」,對古代文藝理論的影響可謂深遠。鬼谷子提倡的縱橫捭闔之術,將文韜武略和學術研究融入其中,無論在現實生活中或是在金戈鐵馬的戰場上都能夠起到一定的幫助作用,對後人研究中國的文學理論發展史,美學史、修辭學史、散文學史、也有著十分寶貴的價值,對後世的影響也很大。到了西漢的時候,司馬遷在他的《史記》里倡導「實錄」,認為文學創作應該真實的反映現實,東漢之前的文藝思潮進一步深化,以王充和桓譚為代表,王充提倡真、善、美、相統一,反對虛妄,反對復古,崇尚獨創,這些理論集中反映在《論衡》當中。在西晉的時候《文賦》是陸機的名篇,也是中國文學理論批評史上的佳作,第一次完整系統並全面的研究了文學創作的基本理論,東晉南北朝的文學理論批評就是按《文賦》的道路繼續發展的。東晉南朝時期劉勰寫的《文心雕龍》是中國文學理論史上最傑出的作品。劉勰認為文學的本質是「道是其內容,文是其表現形式」。反映了文學即是心靈世界的體現,又是客觀世界的原理和規律的。他曾經說過:詩人感物,聯類不窮;流連萬象之際,沉吟視聽之區;寫氣圖貌,即隨物以婉轉;屬來附聲,亦與心而徘徊」。這種心物交融、主客統一的論述對後世影響深遠。宋代的文學大家蘇軾他提倡「無法之法」,強調「隨物賦形」和「傳神」,追求「虛化」、「物化」、「妙觀逸想」的精神境界,算是文學理論的集大成者。隨著時間的流逝,朝代的更替,一代又一代的文化積澱、薪火相傳、發展創新,標誌著中國近代的文學思想從傳統走向現代,無不彰顯了中國文學的一種魅力。

譬如文學體裁之駢文。駢文也稱駢儷文,駢體文,四六文,也有人稱之為駢儷,駢偶,四六,是一種通篇對偶或以對偶句為主構成的文章。駢文是中國古典文學的特有品種,源於漢、魏、形成於南北朝,以雙句為主,講究對仗工整,聲律諧美,藻飾華麗,多用典故。在這之前,駢文的形成經歷了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周易》和《老子》中關於陰陽剛柔及「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較,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的認識,表明古代先賢們早已注意到的對稱之美。到了東漢後期,文風轉向綺靡華麗,散文中駢句增多。這一時期,蔡邕寫的碑文《郭有道碑》文中表現的尤為明顯:

若乃砥節歷行,直道正辭,貞固足以幹事,隱括足以矯時。遂考覽六經,探綜圖緯,周流華夏,隨集帝學,故收文武之將墜,拯微言之未絕。於是纓綏之徒、紳佩之士,望形表而影附,聆嘉聲而響和者,猶百川之歸巨海,鱗介之宗龜龍也。

就句式看,這是標準的駢句,文筆工整,聲律和諧,辭藻華麗。到了盛唐時期,駢文開始出現散華傾向,追求流利平易,典故少,著力於一種渾融自然又不失雍容大度的風格。唐代詩人李華寫的一篇駢賦《弔古戰場文》中寫道:

鳥無聲兮山寂寂,夜正長兮風漸漸。

魂魄結兮天沉沉,鬼神聚兮雲冥冥。

日光寒兮草短,月色苦兮霜白。

文中描述了古戰場荒涼凄慘的景象,揭示了戰爭的殘酷以及給人民造成的苦難。這篇駢文,文字流暢,情景交融,主題鮮明,寄意深切,歷來為古今傳誦的名篇。到了近代「五四」運動興起後,駢文成為了歷史的陳跡。當我們回望歷史的時候,駢文依然在中國的古典文學史上散發著一種文學的魅力。

譬如文學體裁之賦。賦在中國的文學史上是一種特殊的樣式,賦介於詩歌和散文之間,韻散兼行,可以說是一種半詩半文的混合體。賦本是「風、雅、頌、賦、比、興」詩歌六義之一,最初的意思是為一種文學表現的態度和方法,並非一種文學體裁,從《詩經》到屈原的《離騷》、《九歌》、《招魂》詩的範圍擴大,鋪敘豐富了,主客問答的體制產生了,這些都為賦奠定了基礎。到了漢朝的時候,漢賦新體制的真正確立是從枚乘的《七發》開始的。《七發》一文從觀潮的描寫最為精彩,呈現出一種澎湃的力量!文中寫道:

沌沌渾渾,壯如奔馬。

混混庉庉,聲如雷鼓。

發怒庢沓,清升逾跇,侯波奮振,合站於藉藉之口。

鳥不及飛,魚不及回,獸不及走。

紛紛翼翼,波涌雲亂,盪取南山,背擊北岸。

覆虧丘陵,平夷西畔。

險險戲戲,崩壞陂池,決勝乃罷。

瀄汨潺湲,披揚流灑。

橫暴之極,魚鱉失勢,顛倒偃側,沋沋湲湲,蒲伏連延。

身物怪疑,不可勝言。

這種賦形成了一種專門的文體,號稱「七體」。自《七發》之後,作者雲起,枝附影從,傅毅寫的《七激》,張衡寫的《七辨》,曹植寫的《七啟》,在當時的文壇形成了一種風尚。然而,東漢中期張衡的抒情小賦則更具開創意義,對之後1800年的辭賦產生了深遠影響。張衡寫的《歸田賦》是中國漢代第一篇比較成熟的駢體賦,也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篇描寫田園隱居之樂的作品,文中寫道:

於是仲春令月,時和氣清。原隰郁茂,百草滋榮。王睢鼓翼,鶬鶊哀鳴。交頸頡頏,關關嚶嚶,於焉逍遙,聊以娛情。

在這裡,人性的洒脫達觀後面,有人生的哀痛和悲傷,也有道家思想的色彩。到了盛唐的時候,李白之賦以《明堂賦》、《大獵賦》、《劍閣賦》為佳,立意學古人,下筆別具烈焰,氣豪辭艷,俊邁飄逸,其中以《浪漫賦》最能夠體現李白的浪漫個人主義思想和天才的想像。杜甫之賦以天寶末年所獻「三大禮賦」《朝獻太清宮賦》、《朝享太廟賦》《有事於南效賦》最為著名,結構效法漢代大賦,虛實並用,磊落驚人 。不過,南宋以後的辭賦,逐漸式微,發展緩慢,能夠站得住的大家很少了。到了清代的時候,掌權者廣開仕途,提倡程朱理學,網羅人才修史 ,整理典籍,整個社會文化得到了很大的發展,辭賦創造呈現出全面復興,不過這只是黑夜之前的幾縷晚霞而已!從此,辭賦退出了文學創作的舞台,成為歷史。於是,今天的我們欣賞文學的時候,依然能夠發現賦在中國的文學史上散發著一種獨特的魅力。

譬如文學體裁之詩歌。詩歌是古老的文學樣式之一,中國最初的詩歌總是與舞蹈和音樂結合在一起的。比如《詩經》中的作品都是樂歌,而當中的頌詩,是祭祀時用的歌舞曲。西周時期的一些詩歌也是保存在《詩經》中。戰國時期浪漫主義詩人屈原的出現,在他的作品中強烈的表現出《詩經》的深刻影響。後人也將他的作品《離騷》與《詩經》並稱為「風騷」。繼《詩經》、《楚辭》之後,兩漢樂府詩成為中國詩歌史上的又一座高峰。拉開樂府詩大幕的是漢高祖劉邦的《大風歌》,裡面寫道:「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漢書藝雲志》中寫道:「自孝武立樂賦而采歌謠,於是有趙、代之謳,秦、楚之峰,皆感於哀樂,緣事而發。」樂府詩表現的大多是普通老百姓關心的一些問題,比如家庭、戰爭、徭役、婚姻等問題,道出了那個時代的苦與樂,愛與恨的交融。《上邪》中表現的愛情名篇:

上斜!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

把女子呼天為誓,心中強烈的感情表現的淋漓盡致。到了唐朝的時候,唐詩是一代文學的標誌,《全唐詩》收詩約五萬首,作者2200餘人,其中優秀的詩歌,傑出的詩人數量之多,為中國的詩歌史上所罕見。到了南宋的時候,李清照的詞獨成一派,將國破家亡的慘痛遭遇所帶來的深愁重衰表達的直截乾脆,符合實際;又將自己的情感心聲,命運多舛,寫盡詞中。她的語言即發揮婉約詞作家精於修辭,造句工巧的特點,又往往比喻新奇,用詞恰當,意境渾厚,布局有方,情感細膩,情調雅正,意象深遠,表達的恰到好處。這一時期,豪放派的代表詞人辛棄疾他寫的詞內容博大精深,雄雅深健,確立並發展了蘇軾開創的「豪放」一派。以詩入詞,以文入詞,容納一切,利用一切,解放詞體,確立了詞與五七言詩歌分庭抗禮的地位。到了清代的時候,中國的時歌突出集大成的景象。同時,詩歌也是許多文人墨客抒發情感,表達愛意的一種方式。可以說詩歌是生命的讚歌,時而大氣磅礴,時而婉約凄美;時而豪情壯志,時而柔情似水;時而像一杯甘醇的美酒,時而像一朵燦爛的鮮花;時而像遠方的風景,時而像身邊的朋友。無論何時何地,總是能夠散發出中國文學的魅力!

譬如文學體裁之散文。散文產生於文字發明之後,最早的源頭可以追溯到甲骨卜辭,在甲骨文字記錄裡面,內容豐富,包括祭祀、農業、生產、戰爭、疾病等諸多方面,真實樸素,具有記敘散文的雛形。《尚書》是中國最古老的散文集,也是最古老的歷史集。而《尚書》、《春秋》為代表的歷史散文的風格是在《左傳》、《國語》、《戰國策》三書中得到延續和發展,達到了先秦散文的高峰。與歷史散文並峙的是諸子散文,諸子百家包括儒家、墨家、道家、陰陽家、法家、名家、縱橫家、小說家等眾多學派。到了西漢王朝的時候,歷史散文出現了里程碑式的傑作《史記》。而散文文體的改革的真正成功是在中唐的韓愈和柳中元手中完成的。後來在宋代的時候,散文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因此,後人有了「唐宋八大家」的說法,而其中有六位出自宋代。這裡面最新出現在文壇上的歐陽修,他看到了唐代古文的得失,既採取古文作為重要文體,又摒棄古奧艱澀的弊病,為宋代散文的發展開闢了正確的道路。歐陽修他自己寫的散文形式也是多樣化,內容充實,有感而發,有為而發,充分發揮了敘事、抒情、議論的功能;他寫的《五代史記》、《豐樂亭記》、《秋聲賦》、《醉翁亭記》共同體現他平易自然的風格。這種風格影響了以後的元、明、清、直到今天的散文走向。到了中國近代的時候,大文豪魯迅所寫的散文受到了男女老少的喜歡,在他的《朝花夕拾》中寫道:「想到生的樂趣,生固然可以留戀;但想到生的苦趣,無常也不一定是惡客」。把哲學的色彩也融入到散文中,加深了散文的魅力。記得作家冰心曾經說過:「中國是個散文成績最輝煌,作者最眾多的國家。」 面對流派紛呈,燦若群星的散文世界,對於一個愛好者來說,是一種美的享受!散文是一種作者書寫自己經歷見聞中的真情實感,生活點滴、人生感悟、自由靈活的文學體裁,而現代散文比較突出形神聚散的基本特點,以及帶有自傳的色彩在裡面。從中可以看出作家的性格特徵、思想品德、信仰愛好、社會閱歷、人生經驗等等。所以,不同的作家由於個性原因的不同,會呈現出不同風格的散文。無論是哪一種散文,只要細細的品讀,就會領略到散文豐富多彩的魅力。

譬如文學體裁之小說。中國的小說起源於古代的神話傳說,有《山海經》、《穆天子傳》、《淮南子》等書,其次就是寓言故事和歷史傳記。小說的魅力在於想像空間廣泛,可以創造出無數種的可能,有歷史方面的小說,有江山社稷的小說,有帝王將相的小說,有軍事爭霸的小說,有宮廷爭鬥的小說,有宦海風波的小說,有江湖俠義的小說,有傳統美德的小說,有傳遞正能量的小說,有才子佳人言情小說,有英雄美女情節跌宕起伏的小說……人物眾多,場面宏大,個性鮮明,結構嚴謹,內容豐富,題材廣泛,意義深遠,最有名的是中國的四大名著《水滸傳》、《三國演義》、《西遊記》、《紅樓夢》。比如文學巨著紅樓夢裡面對林黛玉外貌的描寫,黛玉是「兩彎似蹙非蹙罥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態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嬌喘微微,閑靜時如嬌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 就這樣作者曹雪芹用文學的表達方式,把一個楚楚動人有著「病態美」的林黛玉活生生的展現在我們的面前,讓我們不得不佩服中國文學的魅力。

文學正如其他藝術一樣,是社會生活的反映,決不能離開當時的物質生產狀況,精神生產狀況與社會意識而獨立發展。文學創作固然需要真情真性,但這種性情需要經受社會生活的考驗和磨礪,而性情的真偽則取決於作者的寫作態度和內心的感悟,這就需要作者忠實於藝術,忠實於自我內心世界的感受,才會有真性的表現。作者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豐富深刻的生活閱歷,才能夠以山為筆,以水為墨,瀟洒自如的寫出優秀的作品;激勵著人們的思想不斷的進步,對社會生活產生了積極的影響。有了優秀的文學作品,使得中國的文學創造更上一層樓,使得中國文學的魅力更加的光芒四射!

文學賦予我心靈的慰藉,賦予我內心的希望;

文學給予我詩情畫意的境界,給予我坦然豁達的性格;

文學教會我開拓視野,教會我虛懷若谷,教會我處世哲理,使我在博大精深的文學中,不斷的學習,不斷的思索,不斷的反省,不斷的改正,不斷的成長,不斷的進步。在大千世界中,文學可以陶冶人們的情操,潔凈人們的心靈,升華人們的靈魂;文學可以促進社會進步,有利於和平發展,提高人文素質,甚至改變世界。中國的文學在人類歷史上有著無比光輝的魅力,照耀著中華民族的精神世界!作為今天的我們,應該讓中國的文學薪火,生生不息,代代相傳,將中國文學發揚光大,陶冶著世人的情懷,使得中國文學的魅力更加的綻放光芒,彷彿那溫暖的光芒,指引著人們前進的方向,點亮內心的世界,走向美好的生活!

編輯:詩羊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詩羊羊 的精彩文章:

林清玄:清凈之蓮
94歲葉嘉瑩捐1857萬!網友暴贊這才是真正的國民女神

TAG:詩羊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