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孩子在學校被打到底怎麼破?這位媽媽做法太贊啦!

孩子在學校被打到底怎麼破?這位媽媽做法太贊啦!

導語:聽說孩子在學校被打,家長總是又心痛又生氣,到底應該怎麼做,也許這篇文章會給你些啟發。

作者:桐桐媽



"哭!哭!哭!就知道哭,他打你時,你怎麼不還手啊?"小區里一位媽媽指著一個小男孩的頭惡狠狠說道。

"嗚嗚嗚...奶奶說,小朋友之間應該友好相處的,不能打架....."小男孩抹著眼淚無比傷心答道。

小朋友在一起玩耍,總是免不了爭奪玩具,發生爭執,甚至可能會動起手來。

桐桐現在尚未到兩周歲,時常也會與她的小夥伴鬧扳。桐桐在她小朋友圈裡算最小的,最初發生矛盾時,她反應很木訥,且不說還手了,就是躲閃都顯得那麼不麻溜。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傢伙開始從無聲的反抗,到大聲喊道"不要打我!",然後出其不意就伸起小手還擊,最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跑開!一整套"程序"下來,讓我這個老母親都看呆了......

在這其中,我就發現,真是人弱被人欺,馬善被人騎。桐桐小的時候,小夥伴都愛找她茬,喜歡有事沒事在她身上碰一下,打一下的,她越是害怕被打,被打的越多。

可自打桐桐曉得反抗後,小夥伴們對她從過去的鄙夷不屑到現在另眼相看,不僅沒人敢惹她,玩的也更愉快了!

孩子在學校被打到底怎麼破?這位媽媽做法太贊啦!

圖片來自網路

很多家長都在糾結,孩子被打,到底要不要打回去?不打回去,擔心孩子養成孺弱、膽小怕事的性格,打回去又唯恐滋生孩子的暴力傾向。

對此,我的原則是:孩子不能惹事,但也不能怕事!

不建議被打,就一定要打回去,但一定不能一味的退縮忍讓,沉默不語,任人欺負。

被打時,在不造成主動的攻擊和傷害請提下,可以打回去,但是一定要讓孩子知道輕重,不可傷人要害。

記得我上小學一年級時,受盡同桌欺辱。我是坐在班級第一組靠牆位置,同桌仗著比我年長個子大,每次我要進出,她都不讓我,讓我在桌子下面鑽,我稍沒留意跨過桌子上的"三八"線,也會被她一頓狂抓亂打,以至現在我臉上還留有那時被她抓過的疤痕。

直到有一天,我媽發現我白凈的小臉蛋上被抓的橫七豎八好幾道血印,她是既心疼也生氣,就告訴我說,她再打我,一定要大聲反抗,並告訴老師。但是這兩項對策後來都失敗了,我媽就和我說,她再怎麼抓你,你就反擊回去!

一次,她又抓我時,在警告無果後,我發瘋舉起雙手,在她臉上一頓亂抓,後來,她再也沒欺負我了,沒多久,我們也被老師調開,換了位子。

如果當初我一直忍讓,最後我可能就成了校園被欺凌的對象。

孩子在學校被打到底怎麼破?這位媽媽做法太贊啦!

圖片來自網路

那麼,孩子在學校里被打,正確的處理方法是什麼呢?

一、大聲反抗呵斥,以表明自己不好欺負的態度。

  • "你不要打我!你這樣是不對的!"
  • "如果你再這樣,我將告訴老師!"
  • 孩子可以斯文,但是絕對不能懦弱。

二、如果對方依舊不依不饒,想辦法先脫身。

父母沒辦法一直陪伴在身邊保護,孩子在面對危險時,應該知道走為上計。

三、尋求幫助。

告訴家長、老師,以求幫助。

四、適當反擊,注意分寸。

如果以上三個策略都無效後,可以適當反擊。

父母看到孩子被打時,總是會忍不住上前拉架,有的極端父母會為孩子打抱不平,上去扇別人家孩子一個耳光,甚至可能都會演變成雙方父母的一場惡性群毆事件。

孩子之間打打鬧鬧,只要不是過分情況,都算不上是真正而言的欺負,他們可能只想捍衛自己一個玩具。

孩子在學校被打到底怎麼破?這位媽媽做法太贊啦!

圖片來自網路

父母看到孩子被打,正確做法是:

一、 正常情況,先觀察,而不是阻止。

很多時候,小朋友看起來是在互相推搡,實際上他們也是在交流感情,如果是這種情況,家長大可不必干涉,但如果有較嚴重的傷害的可能,應該及時阻止。

二、試圖讓孩子自己解決。

孩子通過自我解決時,會很快掌握一些可行的解決辦法,比如說哪些會激化矛盾,引發更多的摩擦,怎樣的應對能緩和矛盾,多次嘗試,他們會學會如何與別人更好地交往。

三、孩子還擊後,父母不能一味指責孩子。

那樣孩子會覺得傷心,我都受傷害了,父母沒有替我打不平,反而還來說我,會導致孩子安全感的缺失,親子關係的緊張。

正確引導孩子,"打回去可以,但是要注意分寸!"

四、 做好孩子的心理安撫工作。

父母的都應該嘗試著去理解、安慰和包容,讓孩子敢於把擔憂和恐懼表達出來,而不是壓在心裡。並且告訴孩子,遇到力量懸殊較大的孩子,一定不要硬出頭,要保護好自己,告訴爸媽,讓爸媽來解決。

除此之外,還應該告訴孩子:還擊只能當場打,不能事後反擊;接受道歉就是承諾不再追究,必須做到;反擊,必須要恰當的時機,比如家長在場。

最後,在家庭的日常生活中,家長要以警鐘長鳴給孩子潛移默化滲透安全教育。



作者簡介:桐桐媽,一個可愛女孩的媽媽,頭條號簽約作者。

本頭條號擁有30餘位教育學、心理學、社會學、傳播學背景的專家學者,將與活動號(微信公眾號:親子溝通如何說)一起,致力於推動有品質的親子溝通,「你問我答」功能已經開啟。歡迎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