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在革命低潮之際,毛主席領導這場起義凝聚人心,多位將帥皆源於此

在革命低潮之際,毛主席領導這場起義凝聚人心,多位將帥皆源於此

春哥讀史

為了不使年輕的一代人忘記許多波瀾壯闊的革命歷史,春哥準備講革命歷史中的一些重點事件,記錄革命領袖的革命歷史和無數先烈前赴後繼的鬥爭歷史。

今天要講的正是毛主席領導的秋收起義,這是一次偉大的革命實踐。

1927年中國共產黨召開了「八七會議」後,中共中央派中央委員毛澤東去改組中共湖南省委,並擇機發動湘贛邊界的秋收起義,毛委員的稱呼也由此而來。當時的中國革命處於低潮,國民黨反動派開始清黨排除異己,城市的革命力量處於白色恐怖之中,毛主席此時開始有了到農村去發展壯大革命力量的萌芽思考。

1927年8月18日,毛主席召開了改組後中共湖南省委第一次會議,討論了秋收起義和土地革命等問題。成立了以他為書記的中共前敵委員會,負責領導秋收起義。還確定了起義的進攻路線及以農村包圍城市的戰略部署。

經過一系列的組織和準備之後,9月9日,工農革命軍第一團勝利地佔領了平江縣龍門廠。在隨後的轉移過程中,收編在起義部隊中的原國民黨地方部隊邱國軒部叛變,向我軍襲擊,戰鬥失利,遂向瀏陽方向轉移。

10日,第二團在安源起義,在接連勝利的形勢下,團長王新亞麻痹輕敵,未及時撤出瀏陽,起義軍嚴重失利,人槍大部損失。毛主席親自指揮第三團戰鬥,相繼殲滅反動武裝一部。

14日,起義軍遭到敵人兩個團的圍攻,被迫撤退。秋收起義部隊連連受挫的實際教訓,使毛主席思考如何保存革命武裝,如何把革命繼續堅持下去的現實問題。毛主席深夜沉思,他科學地分析革命形勢,提出把革命工作的重心由城市轉移到敵人統治薄弱的農村去,在農村深入土地革命,發動農民群眾,堅持武裝鬥爭,保護和發展革命力量。這或許是後來毛主席系統的闡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理論的最初源流。

29日,部隊到達江西永新縣三灣時,召開了前敵委員會議,對部隊進行了著名的三灣改編。確定了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的原則,對部隊進行了組織整頓,建立了民主制度。為了擴大工農革命軍在井岡山的影響,最後確定部隊的立足點,毛澤東指示分兵兩路游擊。

27日,毛澤東率領的湘贛邊界秋收起義隊伍,艱苦轉戰一個多月,行程四千多里,終於將紅旗插上了井岡山,從此開始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創建工作。

秋收起義也為後來的革命歷史貢獻了人才,在秋收起義部隊里有一位開國元帥,他就是羅榮桓,當時擔任警衛團特務連黨代表。秋收起義部隊里還有一位開國大將,他就是譚政,當時擔任警衛團第9連文書。還有五位開國上將,分別是陳士榘、黃永勝、張宗遜、陳伯鈞、宋任窮。秋收起義更多的英雄可能在後來的革命生涯里陸續犧牲在戰場上。

毛澤東領導的秋收起義和井岡山農村革命根據地的創立、發展,正確反映了中國革命和中國戰爭的規律,為中國革命的發展找到了一條正確的道路,是中國從失敗走向勝利的偉大轉折點,成為中國共產黨探索中國革命新道路的主要內容。

從此,中國革命走上了農村包圍城市的正確道路,年輕的一代一定要牢記毛主席他們那一代革命前輩在艱苦卓絕的環境里百折不撓,勇於開拓,創造性的走了一條革命道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春哥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日軍造超級「囚籠」縱橫平原,彭大將軍果斷決策,千里大破襲!
他18歲登基稱帝,娶了35歲的乳母做貴妃,終生專寵背後的原因是啥

TAG:春哥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