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多事之秋,女性養生請謹記三大法則!

多事之秋,女性養生請謹記三大法則!

今日白露,我們進入仲秋,也在真正意義上迎來了「多事之秋」。

為什麼叫「多事之秋」呢?從養生角度來說,一則,在經過了一整個夏天后,體內或多或少都會積攢濕熱毒邪,如果您沒有做「三伏灸」,體內還會有寒毒,而且正氣也會不足,這就為秋冬季致病埋下了隱患;二則,仲秋陰氣漸重,氣候多變,晝夜溫差大,外界環境極易誘發感冒、哮喘、腸胃疾病、關節疾病等。內外二因相互重疊,「多事之秋」就來了。

當然,身為女人,一到仲秋,事兒就更多了,月經不調啦、痛經閉經啦、發胖啦、長斑啦、衰老啦……總之,不是健康出問題,就是顏值出故障。那麼,仲秋到了,女人該如何養生呢?

一句話:做女人,切記「涼上暖下溫中央」。

涼上

防止上火及心腦血管疾病

涼上,不是讓我們刻意降低頭部的溫度,不是颳風下雪不戴帽子,弄得頭部與寒氣裸裎相對。而是說,在進行頭部保溫時,不可過度。今日白露,進入仲秋,我們要讓頭部盡量適應自然溫度的變化,不要稍微降溫就馬上戴帽子、包圍巾。

為什麼要涼上呢?

很簡單:首先,頭為諸陽之會,人體六條陽經全都上升至頭部,因此頭部陽氣最為充足,相對比較耐寒;其次,火往上走,火熱之邪極易循經上攻於頭部,導致頭腦發熱。

此時正值仲秋,燥邪當令,人體容易上火,心情容易急躁,兩相交雜,就會導致血黏度增高、頭暈頭脹,加上氣候寒暖反覆,心血管疾病患者防不勝防,所以仲秋往後是心腦血管疾病的高發期。據統計,像腦血栓、冠心病等疾病的發病率佔全年發病總人數的69.5%。所以,此時切忌過度保暖頭部。

註:對於老年人而言,他們體質變弱,對寒邪的耐受性較差,易被侵襲,應當適度給頭部保溫。

那麼,如何涼上呢?

首先,涼水洗臉。

當然,水溫不是越低越好,可以比溫水稍微低一點兒,這樣既不致太涼,讓人受不了,又能在人體可以接受的程度內,清醒頭腦,提高思維能力,長年堅持還能預防感冒。

其次,熱水泡腳或艾灸下肢穴位,引火下行。

用熱水泡腳的方式可以引火下行,腿部暖了,經絡通了,上焦的火就下來了。

如果採用艾灸療法,建議少灸上半身,主要艾灸下焦及腿上的穴位來引火。可以先從腰骶部的八髎灸起,打通中焦障礙,然後艾灸足三里、陰陵泉、三陰交、湧泉,這樣就能引火下行。火下來了,頭部就不容易熱了。

暖下

補腎強身,激發一身之陽氣

暖下,就是腳部保暖。

為什麼要暖下呢?

因為「諸病從寒起,寒從足下生」。雙腳離心臟最遠,是血管分支的末梢部位,血液流經的路程最長,加上腳部脂肪層薄,因此腳部是全身溫度最低的部位。同時,人體十二正經中,有六條經脈即足三陰經和足三陽經分布到足部。這六條經脈又與手之三陽經、三陰經相連屬,循行全身。奇經八脈的陰蹺脈、陽蹺脈、陰維脈、陽維脈,也都起於足部,沖脈也有分支到足部。也就是說,腳部幾乎彙集了全身的經絡,聯結全身的組織與器官,一旦受涼,就會全身寒冷,導致抵抗力下降,疾病就會趁虛而入。

白露往後,秋風漸勁,寒氣加重,腳部尤其容易受涼,導致氣血運行不暢,累及全身臟腑器官,誘發多種疾病。故而,從此刻開始,雙腳的保暖必須提上議事日程了。

那麼,如何暖下呢?

首先,推薦泡腳。

腳底經脈豐富(僅踝部以下就有66個穴位),熱水(45℃)泡腳有推動血運、溫煦臟腑、健身防病之功效。

對於陽氣不足、陰盛寒重之人,僅用熱水泡腳還不夠。腳屬陰,為體內陽氣最弱之處,建議用艾葉煮水泡腳,可暖氣血溫經脈,逐寒濕止冷痛,達到理想的祛寒補陽效果。

具體方法:泡腳前,先取50克艾葉撕碎加水燒煮,待水沸騰後再煮10分鐘,隨後倒入泡腳桶中,等水溫降至45℃左右,便可浸泡。

其次,推薦艾灸。

建議艾灸兩個部位:

一是從委中到腳跟。

這條線貫穿整個小腿肚,而小腿肚是人體的第二個氣血發動機(第一個氣血發動機是心臟)。由於地球引力的原因,人體下半身的血液較難迴流到心臟,小腿肚就承擔著把下半身血液送到心臟的作用。如果小腿肚的血液循環不好,血液就不能順暢地輸送到心臟,循環全身的血液流量也會因此減少,各個組織所接受的營養物質和氧氣就會減少,就會引起各種疾病。

二是艾灸整個腳底。

腳底是人體反射區,艾灸相應的反射區臟腑,可以沿經上傳,調節臟腑功能,增強機體的抗病能力。尤其是足底的湧泉,這是腎經首穴,從湧泉進入人體的「寒濕氣」往上流動,會導致膝蓋酸痛、關節無力、全身濕冷疼痛等癥狀。艾灸湧泉能感受到全身熱量的涌動,還能滋陰降火。

註:務必注意,必須先泡腳後艾灸。一方面,先泡腳可促進血液循環,調動體內氣血,有利於艾灸時打通經絡瘀阻;另一方面,艾灸過後不能碰水,否則易導致水濕入侵身體。

溫中央

守護腰腹,保護先天後天

中央,就是指腰腹部。

為什麼要暖中央?因為中央一涼,就會上下失守。

腹部是人體的極寒之地,因為腹部是六條陰經匯聚之處。陰屬寒,寒則凝,凝則瘀,因此腹部是先天最容易寒凝瘀滯的地方。痰濕瘀毒這些體內垃圾瘀堵於腹部,就會造成上下失守,上熱下寒。

並且,沖任督三脈均起於小腹之內胞宮之下,形成「一源三岐」的人體生命點,這裡是人體經脈氣血正常運行的源頭。腹部受寒,就會加重沖任督三脈的阻滯,導致月經不調、痛經、子宮肌瘤、卵巢囊腫、內分泌失調等癥狀,任其發展就會衍生出各種婦科病。

而「腰為腎之府」,腰部受寒,腎氣就會受損,傷了先天之氣,同樣會引起腰痛、婦科疾病。

已到仲秋,但很多愛美女性,仍然把自己穿成了夏天的樣子,露臍裝、低腰褲照穿不誤。這樣,就會既傷先天,又傷後天。因為「背為陽,腹為陰」,腹部的神闕是陰中之陽,代表後天,背部的命門則是陽中之陰,代表先天。如果前面露臍,後面露腰,透陰透陽,就會使陰陽之氣外浮,有害健康。

那麼,如何暖中央呢?

首先,注重外部保暖:穿衣服藥遮蓋腰腹部,不要著涼。

其次,注重內部保暖

一是,注意飲食,不要攝入生冷寒涼之物,仲秋過後,可以適當滋補脾胃,防治中焦虛寒,比如吃羊肉。

二是艾灸腰腹部。這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建議艾灸整條帶脈,以及以下穴位:命門(提升一身陽氣)、神闕(激發元神元氣)、氣海(氣海一穴暖全身)、關元(溫洵丹田化熱)。

如果不會取穴,乾脆用大灸器,先灸腰部,再灸腹部,這樣能覆蓋多個穴位,省心省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艾灸匠心居 的精彩文章:

合谷穴:包治百病的「萬能穴」!
脾濕喝涼水都胖?灸對了瘦的比實胖快!減肥費千金,不如艾條一根!

TAG:艾灸匠心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