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為讓大家能吃飽飯,這個人做一件事堅持30年,很多人都應該感謝他

為讓大家能吃飽飯,這個人做一件事堅持30年,很多人都應該感謝他

原標題:為讓大家能吃飽飯,這個人做一件事堅持30年,很多人都應該感謝他


當今,人們把「吃大鍋飯」一語引申為對「平均分配」制度弊端的嘲弄。「大鍋飯」是對分配方面存在的平均主義現象的一種形象比喻。一九五八年七月初,河南省遂平縣衛星集體農莊試點,建立了「嵖岈山衛星人民公社」,自此,全國第一個人民公社在河南誕生了。


覃正彥,曾於二十世紀六十年代至八十年代期間先後擔任多縣書記。不管在何處任職,他始終堅定不移的在農業方面推行「包產到戶」及「生產責任制」,而且,均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深得群眾愛戴,也為國家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承包制與人民公社的最大分別就是農民將國家的土地承包。包產制是中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實行的一種生產責任制度,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在堅持生產資料公有制,堅持統一計劃、統一經營、統一核算、統一分配的條件下,把耕地農作物和某些畜牧業、養殖業和副業生產任務承包(包用工、包費用、包產量)給農戶負責,實行超產獎勵減產賠償的一種做法。


自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末以來,農村地區由於長期被極左政策誤導,因此,產生了嚴重的「五風」錯誤,導致我國農業及畜牧業大面積減產。再加之,當時的糧食徵購高,因此,國民的生活非常困難,這個問題在農村地區最為突出。很多農民無法飽腹,甚至,餓到食用野菜,啃食樹皮,乃至進食觀音土,很多人在這種環境下被活活餓死。


一九六一年,以覃正彥為首的石門相關政府人員在農村地區開展了為期一月的調研。在考察雁池公社馬家大隊時,他們發現:其中一生產隊利用極少的自留地及開荒土地種植雜糧作物,最終,這些人憑藉不到整個大隊耕地面積十分之一的土地,卻收貨了全隊十分之三的糧食,之後,村民以這些口糧渡過了這段艱難時期。


調研隊在進駐城關公社紅土坡地區的一個大隊時,一天晚上的會議上,有位名為王傳江的社員發言道:「大家都怕犯錯誤,我便來說,大不了就去坐牢,牢里起碼能吃飽飯。農村如果再這樣搞下去會出大問題的,按社員的意願便是推行包產到戶。」而且他還列出了十個益處:


「作物多產能吃飽,社員不用被催著上工,大家都有責任心,不會出現偷工減料,能夠保證生產質量,勤快人更加努力,懶人也變勤快,沒人再敢磨洋工,不再為記工評分爭吵,能夠完成國家下發任務。」在其發言之後,出席群眾都爭先發言,一致要求推行包產到戶,並且,對其觀點進行補充,將十個益處補充至十五個。



當時,覃正彥本人是非常支持推行包產到戶的,但是,擔心犯錯誤,畢竟,這是個無人敢嘗試的事物,一旦出問題是要被批評處分的。一九六二年三月,他在縣級大會上做彙報,當談到農業生產時,他將社員關於包產到戶的十五個益處講了出來,但同時也談到包產到戶的七大弊端,並提出:西北部山區可以先行試點推行包產到戶或組。

由此,全縣有很多生產隊實行包產到戶或組,只要實行責任制的都實現了增產,不僅人民生活改善,還能出色完成國家任務。但是,他本人卻因此遭到很多批評。一九六六年十一月,相關部門人員找到覃正彥,說道:「你此事確實做的極為不妥,犯了階級錯誤,在大會上明確指出包產到戶的優點,這是在全省甚至全國也沒發生過的事。」


可以說,因為這些事他在大動亂期間遭到了很大的打壓。



覃正彥於一九七三年一月份得以恢復工作,但是,被調任至國營西洞庭農場,此地的生產在動亂期間遭到很大的破壞,場區一度面臨嚴重的虧損問題,職工也喪失了參與生產的積極性。當時,他自認為:「一個縣都能管理好,何況一個小小的農場。」之後,他和辦公室成員進行了一番調研,結果發現:


三分場三隊的群眾居住條件十分惡劣,積極性不高,人均虧損近五百元;一分場八隊的情況如此,人均虧損近六百元。全場的情況皆是如此,追其根本,除卻動亂時期的影響,農場的管理制度也存在不足。一萬四千名勞動力,分為上百個生產單位,工資全由總場核算,工資按級別發放,平均每人不足二十元,男女工資不同,不論出力多少到頭來都是一樣的待遇,典型的坐大船劃懶槳。

因此,這次調研,他決定對農場管理制度進行深化改革,將核算分為三級,將管理分為四級,個人能獲得超產分紅;超產部分總場分一小部分,下級單位及職工獲得一大部分,一般按照二八的比例進行分配。他在其中一個生產隊,對管理制度進行試點性改革,頒布八條制度,並將文件下發至基層,向全體職工宣傳農場體制改革的好處。



一九七三年,農場經營有所起色,實現了盈利。


一九七四年,造反派將矛頭指向覃正彥,指其政策犯了嚴重的階級錯誤。在當時的政治環境下,有些同志建議放棄改革。但是,覃正彥在大會上明確指出,其政策乃是「紅」的,是非對錯自有百姓評定,並表態堅持進行農場制度改革。由於這次會議,人們的思想得到了統一,並沒有被歪風邪氣所左右,改革制度得到了更加完善徹底的執行。

一九七九年農場總計實現一千餘萬元盈利,納稅之後仍剩下兩百萬元,按合同應當全數獎勵給職工。這件事經層層上報,因數額巨大,地方部門均不予批准,後上報至農墾部,農墾部回復一切依合同辦理。職工得到了不少的獎金,職工積極性大為提高。雖然,這一改革成效頗為顯著,但是,不為當時的政策文件允許,因此,遭到了來自各方的阻力。



一九七六年,湖北農墾局長前往西洞庭農場考察。當覃正彥談及農場所進行的改革之時,湖南農墾局長馬上提出了批評:「國營農場不可以這樣管理,這是要犯階級錯誤的。」陪同的湖北農墾局長也說:「我省也有兩個農場想這樣搞,是我一口否決的。」覃正彥當即進行反駁,稱其制度乃是「紅」的,並沒有階級錯誤,最後,此次活動不歡而散了。


一九八零年十二月,覃正彥被調至桃源任縣委書記。一九八一年一月,他攜關於農場聯產承包到戶的相關農業生產責任制文件前往此地上任。抵達不久,他便出席縣委召開的區鄉黨委書記會議。這次會上,中日農業合作試驗站的領導楊達志和縣委領導就農業生產責任制發生爭論。縣委方面堅持依政策執行,而楊達志則主張推行包產到戶。


雖然覃正彥與楊達志意見一致,但是,他畢竟不了解此地的農村情況,所以,沒有發表意見。此次會議之後,覃正彥前往農村調查相關情況。菖蒲鄉黨委書記劉清池在向他彙報時試探性的說道:「本地區一些生產隊希望實行包產到戶,甚至有些已經實行了,相關部門要求其整改,但是社員的抗拒情緒很大,如今,正在做他們的思想工作。」覃正彥聽完邊說:「不必太過強硬,大可以讓他們試著看嘛。」



之後,他還特地前往菖蒲生產隊調查情況,發現生產隊關於包產到戶的具體工作做的很完善,重點照顧貧困戶及五保戶,群眾對這一做法非常滿意。他很支持該隊的做法,鼓勵其按合同辦事,爭取糧食豐收。見他主張推行包產到戶,於是,劉卸下了思想包袱,跟他如實彙報:「如今鄉里絕大多數分隊都在實行包產到戶,只是沒有向上彙報。」


覃正彥與相關縣委領導進行了深入討論,一致贊同實行包產到戶。在區鄉黨委書記會議上,地委相關同志申明以生產隊統一核算,推行包工到組,統一分配的生產責任制;縣長彙報指出,生產隊核算及包產到戶這兩種方式都可以推行。覃正彥對此做了總結性的發言:「我對縣長的話做一個簡短概括,那便是可以推行包產到戶。」


會後,地委相關同志指責覃正彥只知道聽某些人的意見(即中日農業合作試驗站的領導楊達志的意見),胡亂跟風,但其實這是他自己的主張。相關部門同志找他談話,要求他暫對包產到戶進行試點,不要全面推行。覃正彥說:「如今正是春忙之時,不好胡亂改變政策,否則,會影響農業生產,請地委放心,不會出大亂子的。」



覃正彥在談及為何能數十年如一日的堅持推行包產到戶時說道:「並非我比別人更為高明,只是我出生於貧窮的農村家庭,是從農民一步步成長為基層領導幹部的,我長期從事農業管理,因此,我對農民的呼聲及要求極為了解,我也十分同情農民的疾苦。不當的政策讓農民生活困難,而包產到戶能讓農民生活的更好,這兩者的對比使我清楚的認識到,政策絕不可以違反群眾意願和實際。」


之後,中國頒發好幾個文件,很多報刊也接連刊發文章,對農業包產到戶這一做法作出了高度評價,稱之為:「改革開放作出了示範性的作用。」中國多次強調在全國範圍內實行包產到戶這一政策三十年不會改變,農民有了自主權,農村地區發生了很大的改變。


可以說,從理論及實踐都證明,覃正彥數十年來的道路是正確的。


參考資料:


『《吃「大鍋飯」的由來》、《中國最早的「包產到戶」》、《好人覃正彥二三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指點江山 的精彩文章:

這個人與張儀齊名,憑藉一張嘴,竟然要回了十座城池
慈禧到底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了嗎?她臨終前的一番話發人深省

TAG:指點江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