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大唐與西域的恩怨情仇為何會如此迷人?

大唐與西域的恩怨情仇為何會如此迷人?

呂海峰

話說,大唐是一個能讓我們每個人都夢回的朝代,而西域則是讓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流連的地方。當然,更加重要的是,充滿著無限魅力的大唐與西域,在我們歷史上曾經還有過一段夢幻般的愛恨情仇。那麼,這究竟是咋回事呢?下面咱們就一起前往一探究竟。

首先,唐朝無論在過去,還是在當代都是一個影響力極強的朝代。尤其,是它對西域的影響力更是無以替代。甚至,可以說,自從唐朝滅亡以後,直到民國末年,我們中國對西域的影響力也一直都屬於一種薄弱狀態,直到解放後才得以有所改觀。比如,即使在清朝最為強盛的時候,也只有少數居民願意前往西域,而西域的龜茲都督府,當時也只有「戶四千九百七十四」,闐毗沙府只有「戶四千七百八十七」,焉耆府只有「戶一千一百六十七」。

然而,對比清朝而言,人家牛逼的大唐王朝卻為了增加西域的人口,可以說是高招迭出。比如,最有效的一招就是它曾經把許多關內的流放犯,都發配到了中國古代的西域地區。也正因如此,就連我們中國古代赫赫威名的大詩人李白也是這些流放者的後代。

當然,如果說起流放地,在唐朝的時候,其實有過很多。比如,南方的百越地區就是其中之一。然而,儘管如此,同樣作為一個罪犯的流放之地,大唐王朝卻更加重視西域地區的人口發展。所以,西域在唐朝時期是越來越發達,直至大唐文化成為了西域的主流。當然,伴隨著歐洲文明的悄然路過,西域也曾經擁有了一定的歐洲文化特色。其中,古國樓蘭就是典型的古希臘羅馬文化類型。

所以說,我們中國古代的大唐王朝的確是一個很有意思、很牛逼的王朝。即使是在它最落魄的晚期,面臨著內憂外患,它依然可以用武力來收復河西走廊等西域失地。一些曾經是中國強大的對手,也都在唐朝滅亡之前,被唐朝消滅了。

當然,令人遺憾的是,由於安史之亂的爆發,曾經作為世界上的第一和唯一的超級大國唐朝,還是最終失去了對西域地區的控制。其中,北庭都護府被吐蕃、回鶻聯手滅亡,安西都護府則是孤懸西域,直至與大唐王朝音信隔絕。即使是在最後一任大都護郭昕戰死之際,長安也沒有發出一兵一卒前往救援。曾經光輝燦爛的華夏文明,從此就走上了下坡路,成為了一個世界歷史上的重大轉折點。

當然,如今也有很多歷史學家都認為,大唐失去西域,一則是因為安史之亂,二則就是因為大唐對地方太過放縱,在權力不斷下放後,才導致了自身的失利。然而,他們卻熟不知,其實唐朝之所以對地方太過放縱,那都是逼出來的。因為相對於中原而言,西域畢竟還是一片苦寒之地,所以,它對於唐朝的中央政權而言,一直都是一個巨大的負擔。

因此,就在大唐長壽元年王孝傑再度收復西域四鎮之後,有著名賢臣狄仁傑和崔融就是否放棄鎮守西域四鎮展開了激烈的爭論。而著名賢臣狄仁傑則明確說道:「西戍四鎮,東戍安東,調發日加,百姓虛弊。開守西域,事等石田,費用不支,有損無益。」顯然,這種情況下,唐朝又豈能不下放權力?也只有下放權力才能減輕大唐中央的負擔。

但即使如此,西域的自主權力,也不如我們想像的那麼大。那些西域的節度使們看似權力很大,但實際上依舊受到很大的限制。從理論上說,它只有軍事權力,但是,並沒有立法權,更沒有監察權。

總之,大唐與西域之間的恩怨情仇非常迷人,甚至,是不可分割。(呂海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呂海峰 的精彩文章:

歷史回眸:1939年的馬德里為什麼會眼淚涔涔?
歷史再探:為什麼說《凡爾賽和約》是強盜和掠奪者的條約?

TAG:呂海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