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折衷中西 融會古今

折衷中西 融會古今

點擊下方藍字搶購書畫優盤

高劍父(1879—1951年),名倫,字劍父,以字名世。祖籍廣東省番禺縣。曾從當地名家居廉學習沒骨花鳥畫,後東渡日本,吸收日本畫和西洋水彩畫技法,於東京美術學校畢業。回國後致力於宣傳革命主張,倡導美育,推行中國畫的革新運動。主張藝術創作兼容並蓄,中西畫風結合,傳統與現代互補。以筆墨俊爽鮮麗、寫實求真的藝術風貌成為嶺南畫派的創始人。與其弟高奇峰及陳樹人並稱「嶺南畫派三傑」。

《紅柿小鳥》

紙本設色

139 x 45.5 cm

中國美術館藏

該畫以蒼勁的樹榦立勢,時用枯筆顯挺拔剛勁之氣。鮮亮的硃色將柿果繪於畫幅上端,遂使畫面精神有上升感,在墨與色的對比中則強化了視感力度。畫家以醬紫色作樹葉,三隻小鳥亦呼應有致,仍可看出高劍父豪放中不失精微的特點。

《城外泊舟》

《秋瓜》

高劍父自幼失去雙親,家境貧寒。少年時曾在族叔的藥店中做學徒。其族叔能醫善畫,使高劍父從小對繪畫產生了興趣。14歲時經人介紹,隨居廉學畫。因聰穎敏悟,進步較快,深受居廉器重。一年後又入黃埔水師學堂學習,不久因病輟學,仍回居廉門下研習繪畫。17歲時,轉入澳門格致書院(今嶺南大學前身),從法國傳教士麥拉學習素描。不久,返回廣州,在述善小學堂任圖畫教師,又從當時在兩廣優級師範任教的日本畫家山本梅崖處接觸到日本繪畫。通過與麥拉、山本的交往,使高劍父進一步開闊了眼界,接受了外國藝術的滋養,從而初步奠定了他改革傳統中國畫的志向和決心。

《山水圖》

紙本設色

46 x 100 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高劍父的作品多用水墨渲染,用筆潑辣,時作沒骨法,除樹石局部略用線條外,天色、水光和雲霧都以水墨渲染,墨卷波濤,筆縮雲煙,深淺遠近,詩意盎然。作畫很少用中國畫線條,而是用色彩和水墨的渲染來表現形象和質感。

《雪後寒鴉》

《英雄獨立圖》

之後,他又東渡日本,以求深造。初與廖仲愷、何香凝同住一處,以賣畫為生,並先後加入白馬會、太平洋畫會、水彩畫會等日本繪畫組織,研究東、西方繪畫。後畢業於東京美術學校。1906年他參加了同盟會,任廣東同盟會會長,積極從事民主革命活動,並與陳樹人、高奇峰等人先後在廣州、上海創辦《時事畫報》、《真相畫報》及審美書館,宣傳革命主張,倡導美育,推行中國畫的革新運動。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高劍父在廣州首次推出了一個帶有「折衷」傾向的「新國畫」展。其後,他把一些被認為不能入畫的新事物——汽車、飛機、坦克納入表現主題。這種有悖於傳統規範的傾向,理所當然地激惱了捍衛傳統畫純潔性的傳統派畫家,他們把高劍父及其追隨者稱為「不中不西」的「混血兒」。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新舊的對立,終於在20年代中後期發展為以高劍父為首的嶺南「新派」(也稱「折衷派」),與以廣州國畫研究會為代表的傳統派畫家之間的公開論戰。這次論戰,考驗了高劍父的革新精神,並進一步加強了他在新的試驗工作中追求藝術的新和諧的信念。於是以高劍父為首的嶺南畫派,開始以嶄新的面目活躍於畫壇。

高劍父活動於辛亥革命的風雷之中,同樣在繪畫方面貫穿著他的革新思想。他既有深厚的傳統基礎,又從事東、西洋繪畫的研究,開擴了眼界,在藝術上得到不少新的啟示。 高劍父既擅長寫意,也能畫工筆。于山水、人物、翎毛、花卉以至草蟲禽獸,無所不能。他大膽融合了傳統繪畫多種技法,又借鑒了日本畫、西洋畫,重視透視和立體感、設色大膽等表現技法,並注重寫生,從而創立了自己的新風格。

高劍父的山水、氣勢磅礴,筆法有近似馬遠、夏圭一體的,橫砍豎劈,干筆飛白,於秀逸中見剛勁。所作朝陽夕照,風雨晦冥,煙霞雲霧之景,生動地再現了南國山川的秀麗多姿。作品多用水墨渲染,用筆潑辣,時作沒骨法,除樹石局部略用線條外,天色、水光和雲霧都以水墨渲染,墨卷波濤,筆縮雲煙,深淺遠近,詩意盎然。作畫很少用中國畫線條,而是用色彩和水墨的渲染來表現形象和質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美術世界 的精彩文章:

極簡國畫中的大美境界
蝶戀花,絕美!

TAG:美術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