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90歲的傳奇人物褚時健:活著是為了什麼....

90歲的傳奇人物褚時健:活著是為了什麼....


  作者:褚時健  


  來源:筆記俠

1964年12月,我們小分隊在滇西北找礦。小分隊一共8人,其中4名警戰士每人配備一支衝鋒槍。一天,出發前,一位納西族老鄉搭我們的車去維西。那天路上積雪很大,雪下的路面坑窪不平,車子行駛一段就會被雪塢住。我們不得不經常下來推車。就在我們又一次下車推車的時候,一群褐黃色的東西慢慢向我們靠近。我們正驚疑、猜測時,納西族老鄉急喊:「快、快趕緊上車,是一群狼。」司機小王趕緊發動車,加大油門……但是很不幸,車輪只是在原地空轉,根本無法前進。這時狼群已靠近汽車……大家看得清清楚楚——8隻狼,個個都象小牛犢似的,肚子吊得老高。戰士小吳抄起衝鋒槍,納西族老鄉一手奪下小吳的搶。比較沉著地高聲道:「不能開槍,槍一響,它們或鑽到車底下或鑽進樹林,狼群會把車胎咬壞,把我們圍起來,然後狼會嚎叫召集來更多的狼和我們拚命。」他接著說:「狼餓瘋了,它們是在找吃的,車上可有吃的?」我們幾乎同聲回答:「有。」「那就扔下去給它們吃。」老鄉像是下達命令。從來沒有經歷過這樣的事,當時腦子裡一片空白,除了緊張,大腦似乎已經不會思考問題。聽老鄉這樣說,我們毫不猶豫,七手八腳把從麗江買的臘肉、火腿還有十分珍貴的鹿子乾巴往下丟了一部分。狼群眼都紅了,興奮地大吼著撲向食物,大口的撕咬吞咽著,剛丟下去的東西一眨眼就被吃光了。老鄉繼續命令道:「再丟下去一些!」第二批大約50斤肉品又飛出了後車門,也就一袋煙的工夫,又被8隻狼分食的乾乾淨淨。吃完後8隻狼整齊地坐下,盯著後車門。這時,我們幾人各個屏氣息聲,緊張的手心裡都是冷汗,甚至能夠清晰的聽到自己心跳的聲音……我們不知道能有什麼辦法令我們從狼群中突圍出去。看到這樣的情形,老鄉又發話道:「還有嗎?一點不留地丟下,想保命就別心疼這些東西了!」此時,除了緊張、害怕還有羞憤……!作為戰士,我們是有責任保護好這些物資的,哪怕犧牲自己。但是現實情況是我們的車被塢到雪地里出不來,只能被困在車裡。我們的子彈是極有限的,一旦有狼群被召喚來,我們會更加束手無策。我們幾人相互看了一眼,遲疑片刻,誰也沒有說什麼,忍痛將車上所有的肉品,還有十幾包餅乾全都甩下車去!8隻狼又是一頓大嚼。吃完了肉,它們還試探性的嗅了嗅那十幾包餅乾,但沒有吃。這時我清楚地看到狼的肚子已經滾圓,先前暴戾兇惡的目光變得溫順。其中一隻狼圍著汽車轉了兩圈,其餘7隻狼沒動。片刻,那隻狼帶著狼群朝樹林鑽去......不可思議的事情發生了……不一會兒,8隻狼鑽出松林,嘴裡叼著樹枝,分別放到汽車兩個後輪下面。我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這些狼的意思是想用樹枝幫我們墊起輪胎,讓我們的車開出雪窩。我激動地大笑起來……哈……哈……剛笑了兩聲,另外一個戰士忙用手捂住了我的嘴,他怕這突兀的笑聲驚毛了狼。接著,8隻狼一齊鑽到車底,但見汽車兩側積雪飛揚。我眼裡滾動著淚花,大呼小王:「狼幫我們扒雪呢,趕快發動車,」車啟動了,但是沒走兩步,又打滑了。狼再次重複剛才的動作:「先往車輪下墊樹枝,然後扒雪……」。就這樣,每重複一次,汽車就前進一段,大約重複了十來次。最後一次,汽車順利地向前行了一里多地,接近了山頂。再向前就是下坡路了。這時,8隻狼在車後一字排開坐著,其中一隻比其他7隻狼稍稍向前。老鄉說:「靠前面的那只是頭狼,主意都是他出的。」我們激動極了,一起給狼鼓掌,並用力地向它們揮手致意。但是這8隻可愛的狼對我們的舉動並沒有什麼反應,只是定定地望了望我們,然後,頭狼在前,其餘隨後,緩緩朝山上走去,消失在松林中......看完不忍思考:連兇猛的狼都懂得報恩,我們是否應該反思自身?自詡為「萬物靈長」的類,我是不是應當讓這個世界充滿愛?


他,傳統企業的爆品王,造酒、製糖、產煙,種橙子,幹什麼都是最好的。




他,影響企業家的企業家,他的故事和創業精神,深深影響了中國企業界包括柳傳志、王石等一些大佬,以及無數要為明天而奮鬥的年輕人。



他,就是褚時健。




褚時健,這個曾被報告文學形容為像太陽一樣燦爛的男人,淡然外表下的內心,似乎沒有一個人能觸碰到。觀其容,聽其語,你也許讀不出跌宕起伏的人生,看不到在老人溫暖笑容中刻下的滄桑,但一定不會忽略那親自鑄就了紅塔山與褚橙傳奇的雙手。




當劉東華問「褚老,你希望留給自己的墓志銘是什麼?」的時候,屬兔的褚老緩慢而堅定地回答了五個字:

褚時健,屬牛。




事情不是一蹴而就的



1、現在的年輕人都太急了



現在社會上太多人想做些可以一蹴而就的事,都想找條直路走。尤其年輕人,大學讀完書進入社會剛幾年,就想搞出名堂,實際不是這樣。

人生很多事,不是一條直線。




我也曾經是年輕人,從新中國成立後到現在,社會變動很大,很多希望都破滅了。尤其是我40來歲的時候,幾乎所有希望都不存在了。當你抱著很大希望的時候,失望很多;當看不到希望之後,希望又好像慢慢看得著一點。






時代不同了,年輕人期望值很高,很多人想一夜暴富,不能承受短期內沒有回報的事。我年輕時,一家三口人從昆明到玉溪,看到修路工人們臨時住的房子,都非常羨慕。當時我們都覺得:「一輩子能住上這樣的房子,這一生就得了!」




現在年輕人的知識面、信息量比我們那時強多了,但年輕人的特點還是一樣:把事情想得很簡單。




有一次,一個年輕人從福建來找我,說自己大學畢業六七年了,一件事都沒成功。他是性子急了,目標定得很高,想「今年一步、明年一步,步步登高」。我對他說:

你才整了六七年,我種果樹10多年了,你急什麼?





2、跌得越低,反彈力越大




年輕人現在不過二三十歲,人生歷程還很長,也不一定每個人都要做大事業。



困難多,搞好一點,信心就大一點,只有這樣走,一步一步來。比如橙子,只要一公斤能賺一分錢,上萬噸就能賺多了。你想心急,就做不成。




以前有不少人在社會變動的時代抓住機會,一下發了大財,比如搞房地產。還有人靠親戚、靠父母,現在財富很大,我也認識。但現在這樣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即使是靠機遇、靠父母,我也認為他將來守不住。




很多人說我十二年來種橙子是「觸底反彈」,跌得越低,反彈力就越大。



種橙子的人不少,但今天可以說,要像這樣種好上千畝的還不多見。有的人來我的果園看了一次,回去就開了八九萬畝的新果園,但我看來,基礎沒打好,後頭要吃虧。




我們碰到過的難關,十幾年沒遇過。連續高溫一個多月,果子都被曬掉了。但你看我們的五條管道從對面大山來,面對高溫,果園有水維持。別的果園如果基礎不好,損失就大。而我們還能保住和去年一樣的產量,就是因為農業基礎打實了。




這個也是年輕人最難理解的。

人在年輕時,要先學會吃苦,要實實在在掙錢,才能拿得住。

就像搞農業,如果你質量搞不好,經過一個周期,10元資產就變8元了。



無論做什麼都要有敬畏心



種橙這件事我2002年正式開始搞時借了1000多萬元錢,到2007年的時候就全部還清了。




前幾年的銷售全靠朋友幫忙,你幾十噸他幾百噸地團購,慢慢就消化掉了。




我老伴兒那個時候管銷售,帶著橙子到處去參加展銷會,也是受了不少苦。好在前面幾年果樹還幼,我們的技術也不完善,產量不算很大。




2008年之後,我外孫女他們從國外回來幫著我和我老伴兒,開始抓我們自己的銷售。




2009年產量開始飛速增長,銷售也慢慢步入正軌,所以產品還從來沒有積壓庫存過。水果這種生鮮產品,積壓庫存是很大的災難,相當於就是毀掉了。很幸運,我們沒有過這種情況。




2014年以前我們的果園一直是增產,每一年都比上一年增產不少。




所以,我一直說我們是沒有大小年的,的確像我們這樣連續10年都是增產的果園幾乎沒有。但是2014年我們出現了減產,有氣候的關係,也有果樹生長的自然規律:大小年的關係,儘管我們採取了很多措施,挽救了許多產量,但規律就是規律,一定要服從。




無論做什麼事情,人都要有一顆敬畏心,自然規律、市場規律都要遵守。







1、產品:產品的競爭是質量和價格的競爭




我們現在果園已經擴展到幾萬畝。到2020年,我們的果子產量能達到6萬噸。我知道現在我們的橙子在市場上很好賣,聽說有人拿它和當年的紅塔山煙相提並論,都是緊俏商品。




我很高興大家這麼抬舉,但是我思想上不敢輕飄飄。




頭幾年可能大家因為是我種的橙子,因為好奇心都買來吃吃,但是如果果子不好吃,或者只是普通過得去,我相信買了幾次人家就不買了。




我們賣得也不便宜,要是不好吃、品質不高,人家憑什麼真金白銀買你一個老頭子的賬?




所以我一直和孫輩還有作業長們說,不要陶醉人家怎麼誇你怎麼捧你,做好自己的本分,把橙子種好,每年多豐收點,味道更好一點,人家繼續揣著錢等你的橙子,不然,人家的口水等著噴你。




現在整個新平縣種冰糖橙的越來越多,差不多一年的總量要到200萬噸去了。我們規模算大的,品質也算高的。但是,必須要看到,這個橙子過剩是必然會發生的。




供求關係從來都是有松有緊,什麼情況都有可能發生,市場經濟是不留情面的。產品一過剩,首先來的就是降價,降到你的銷售價是成本以下都會有可能。咋辦?到那個時候,還是質量和價格方面的競爭。




我如果質量好,其他人賣不完,我賣得完,另外我成本控制得好,別人虧著本賣,我還能賺到錢。







2、管理:只管大事




我做事的習慣是,

凡是經我的手做的事情,我只管大事。




這個大事決定了我干這行能不能成功,其他的那些雞毛蒜皮的事情我就不管了。




以前我有四五個副廠長,我給他們的權力非常大,每人管一塊,四五個億美金的投資我就讓他們簽了。要委託書的話就給他們寫一份,我就畫一個框框在這兒,讓他照著辦,有什麼錯誤我來承擔。




以前改革開放剛開始的時候,大家都瞎指揮,我做那個小煙廠的時候,有13個黨委委員,每天早上8點所有黨委委員都要集中開會,討論的都是雞毛蒜皮的事:這家打架了,那家豬肉不夠吃了等等。




管得了那麼多嗎?所以那些雞毛蒜皮的事就不要管了,有很多事情比這重要的多。







也有看走眼,選錯人的時候。




很多不了解我的人都覺得我在工作中比較霸道,其實當時我的目的就是要讓玉溪捲煙廠成功,成為全國最好,做到很多指標跟全國水平差不多。




大的錯誤我是不會給他機會的。




原來我們煙廠是黨委、工廠、行政和工會,三權分立的,這樣的情況下,黨委書記就沒有辦法。




我一個人忙不過來,當時的黨委系統有很厚的一沓文件,我也不能隨便簽字說我都看過了,我就找別人來當黨委書記,但這個人一來就胡鬧,到差不多的時候,他就通過活動想當廠長,在這種情況下,我就說他是破壞玉溪捲煙廠的形象。後來報告到省里,就把那個黨委書記趕走了。




還有另外一個廠長,也是類似這樣的情況,所以人家都認為我很霸道。







3、關係:對得起做過的事,對得起處過的人




我這個人,心裡放不下事,也算是個急性子。




像2014年天干,老是不下雨,我每天晚上想到我的果樹,半夜四五點就睡不著了,起來翻書翻資料,第二天叫上司機去找專家,一定要找到解決辦法。我想著,我這麼認真,果子的質量不會不好吧?




我一直和兒孫們強調,

一個人工作、過日子都要認認真真,對產品要認真,對周圍的人也要認認真真。

這些年我們的果子賣得好,除了我們產品過硬,周圍人的支持也有很大關係。




像早幾年我們果子不成熟,沒有朋友的幫忙,銷售會很成問題。




現在我們名聲在外了,心裡要知道感激,更要學會讓大家利益都得到平衡。




我一直對和我打交道的合作夥伴也好,朋友也好都有一個心理,那就是怕虧了人家。

這個習慣我一直都有。




做人做事要隨時隨地都在檢查,做這件事我朋友虧了沒有?




我一直經常提醒褚一斌,不要粗心大意,要經常想到身邊跟著你的那幾個人,誠誠懇懇和人家相處。我們生活條件比他們好一點,我們就多照顧他們一點。




我們現在果園裡的農戶,在我們這裡幹活兒,我就希望他們比別的農戶生活條件要好一些;我們的作業長,我也希望他們收入一年比一年高。




新平的縣長有一次聽說我們作業長的待遇,很驚奇:「工資比我還高?!」




對得起做過的事,對得起相處過的人,我能做到這兩點,我這幾十年也算沒有什麼遺憾了。




回頭看看,我這一路走來,沒有白費精神。我辦事認真,確定了目標就追求到底。在每一個工作的地方我都有人生的記號,我也沒在工作上鬧出什麼大事故。




想到這些,我也就甘心了。







我活著為了什麼?





只想贏,不想輸。




這些困難有些是原來想到的,有些是沒有想到的,但我相信我能克服它。很多年以來,不管幹大企業還是小企業,不管幹哪個行當,都會遇到不同的困難,這些困難到最後還是解決了。




所以,人的信心很重要。如果我們接二連三地幹不成事,那就沒有信心了。




我在74、75歲時怎麼想起來搞這個苦差事(種植褚橙),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說因為我們的處境,我的生活來源沒有辦法(保障),我只有一條出路,必須要搞成功。




我從小就閑不住,爬高上低的,我這個房子一天上去八回,下去八回,時間還打發不了,總得有點事情做。




這都是我從小養成的習慣,

認定了要乾的事,只想贏,不想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方每日文摘 的精彩文章:

中老年人真實寫照:窮養自己,富養兒孫…
這張刷屏照片讓無數人淚目,是獨生子女家庭最怕的事!憂心!

TAG:南方每日文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