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復古夢,千載華裳情!
醉心古典遺韻的人,
總懷有這樣的想像:
走入深巷拐角的一家照相館,
一瞬就穿越回了漢唐。
GIF截自電影《重返20歲》
在江南小城杭州,
卻真實地出現了
這樣一家神奇的照相館:
【陳先生的復古照相館】
主理人就是攝影師陳潤熙。
先是一組被詩卷浸染的
【宋代仕女】
少了張狂,多了素淡。
修身綾羅與白花相映。
手拈一柄團扇逗弄著小雀,
指如削蔥根,口如含朱丹,
一顰一笑都可以入畫。
西洋美
美在精緻立體的五官
眼睛深邃像住著星辰大海
鼻樑高挺而英氣勃勃
這樣的美,美在張揚
而東方古典美
則毫不聲張,美在內斂和含蓄
似蹙非蹙罥煙眉,似泣非泣含情目
不露聲色之美,美在風骨
但在這個自由開放的時代
人們對古典的審美日漸式微
然而在多數人都追求西方立體美時
有一個人卻執著地往回走
從詩詞、古畫、文物中尋覓東方古典美
並將她們定格在一幅幅仕女圖中
他叫陳潤熙,一位復古攝影師
他鏡頭下的東方女性
低眉、頷首、朱唇微啟
只是略施粉黛,便個個楚楚動人
清麗絕塵的容顏,舉手投足間顧盼生姿
給人一種極致的東方古典美
一種浸潤著時光的浪漫
而東方古典美
不是脂粉鉛華所能打扮出來的
她來自每個人內在的修養
來自一顰一笑的優雅
唐仕女,一朵華貴的牡丹花
唐仕女是陳潤熙第一組仕女圖
他說,之所以拍唐仕女,是因為
李少紅《大明宮詞》所傳達出的盛唐氣象
正好符合他對唐代仕女的審美設定
於是便參考壁畫、古代仕女圖
復古服飾、裝束、妝容......
但他說,自己對古典的原則
是「
復古但不復原
」唐人喜歡高髮髻,大面積的腮紅
花鈿、眉形、唇形的選擇也有上百種
但是,在裝扮時只提煉經典部分
並以今人能接受的方式「復古」
讓經典更經典
所以他鏡頭下的唐仕女
雍容華貴,悠閑嬌慵
不失那個時代的豐腴之美
又能為人接受,不誇張,只有美
宋明仕女,腹有詩書氣自華
在妝容上,看似「不施粉黛」
其實眉目含春,盈盈如水
最難表現的美,
便是這樣的風骨之美
而宋代審美恰恰是文人式的簡約而不簡單
明仕女
在妝容和髮型上與宋仕女變化不大
但服飾的顏色更為明麗
款式也更加莊重大氣
不考究,何以古典,又何以經典
但是,對於陳潤熙而言
不管做哪個時期的仕女圖
每一組作品幾乎要花盡心思去刻畫
小到道具飾品
力求盡顯時代的特色和風格
如果市場上沒有,那就只能找師傅定做
大到仕女的一舉一動
都力盡與古代仕女一樣傳神
甚至從戲曲中吸收身姿之態和眉目之情
他的執著和較真
只為了讓鏡頭下的女子
都是獨一無二的古典美
他說,
既然要拍古典,就要回到古典
只有做好了古典中的經典
古典美才能歷久彌新
本就是西安人,
陳潤熙念大學時毫不猶豫地
選擇了西安美術學院,
學自己最喜愛的服裝設計專業。
卻遺憾地發現學院所教,
與自己所期盼的相去甚遠。
他轉而鑽研起了
如何用電腦軟體貼近自己的設想。
乃至畢業後,
在北京當了5年修圖講師。
這為復古攝影奠定了深厚的基礎。
形成了別人學不來的獨特風格。
他還痴迷漢服,
幾乎要一頭扎進古墓里去鑽研。
天南地北的漢服愛好者們,
匯聚在一起研究正統服飾,
感受著積澱千年的美。
研究著研究著,他坐不住了。
2012年,一氣呵成辭去教職、
賣掉了北京的房子,
只為去江南尋一個夢。
起初也只能探索,
從《簪花仕女圖》《搗練圖》
這些古畫里汲取靈感。
飛聳入雲的髮髻、
簪上翠羽銀釵,
輕描細眉染脂粉,
挽上帔帛就多了韻味。
陳潤熙從不找網紅臉當模特,
美瞳、美甲、假睫毛是三大禁。
不主流的胖人、扁平臉,
加上中國古典的妝容,
竟無比妥帖美艷。
最適合中國人的妝,
也許老祖宗千百年前便研究好了。
拍攝也是拚命的,
趴過多少山崖,
跌進多少溪澗,
甚至跳進西湖的淤泥里泡著,
只為尋到心儀的那個鏡頭畫面。
唐朝仕女的爆紅,非一日之功。
本該趁著熱度更上一層樓,
他轉而研究起了
民國的服飾妝容
。這時候西洋的文化已經流入,
女性的審美融合了東西精髓。
十里洋場的鶯鶯燕燕,
熱舞著一曲浮華的探戈。
青石鋪就的弄堂,
旗袍伴著高跟鞋踢踏作響。
陳潤熙鏡頭裡的民國風情,
早已超越了簡單的畫面,
講述起 民國背後的
風花雪月、繁華一場。
同好慕名而來,
他的鏡頭裡多了聲色。
百樂門的歌星,
穿上舊時衣裝高唱一曲。
優雅的舞步、
婀娜的身段、
舉手投足都是頭牌明星的風采。
燙著入時手推波的閨蜜,
乘興跳起交誼舞步,
讓人不由回憶起老上海
紙醉金迷的好時光。
拍攝經驗豐富了,
他倒是挑剔起了服裝。
收藏了數十件真正的古裝,
仔細推敲風格細節。
也不時向同好們秀一秀
專屬於他的「小裙子」。
收藏得多了,
他發覺現成的服裝
還是表現不出他預想的效果,
於是他操起了老本行,
親自設計款式、圖案,親手製作。
連料子上的刺繡都親手縫紉,
還製作團扇、點翠頭飾,
技能點點亮了一樹。
既然愛了就執念些吧。
只為找到一塊好料子,
陳潤熙跑遍了七大古都,
甚至來到日本京都汲取靈感。
當拍攝被行家指出年代不合,
該時代應用三十方摺扇,
實際卻用了十八方。
陳潤熙二話不說,
立刻到處找三十方的,
實在找不到,
就動身去了蘇州,定製了一把
九寸三十方牙白灑金素麵摺扇。
還有一次作品已經發表,
又有專家指出古琴的位置放反了。
其實無傷大雅,
陳潤熙卻較了真,
不僅刪除了作品,
還誠懇地邀請模特重新拍攝。
要知道準備一次拍攝需要幾天,
且陳潤熙為了保證質量,
一個月只接6單,
若不是一顆匠心
迫使他處處做到極致,
恐怕也到不了今天的境界。
除了服裝,
刺繡、扎染、崑曲,
一切古典的他都愛。
美物總是相輔相成,
學習崑曲時僅一個甩水袖的動作,
一個低垂後再次凝望的眼神,
他都要死磕練上一整天,
這對拍攝時「講戲」
(指導模特神態動作)
起到了莫大的幫助。
儘管都是仕女,唐宋明三代,
女孩的神態有各不相同的微妙變化,
低眉垂目或是嘴角含笑,
都會讓畫面完全不同。
一張成功的古裝照背後,
是對細節極致的追求。
拍多了美人,
陳潤熙突發奇想,
古代美人最美的裝束,
乃是鳳冠霞帔,
何不拍下好事,
復原古代婚典
?傳統的婚典美極了,
禮數也極多,時辰要選戌時,
此時夜入黃昏,始稱「昏禮」,
「婚禮」就是「昏禮」演變而來。
還要踐行六禮:納彩、問名、
納吉、納徵、請期、親迎。
說是拍照,
倒更像溫習傳統文化的過程。
3年後再拍婚典,
陳潤熙鏡頭的成熟顯而易見,
回首望去一路成長,
竟不記得艱辛,心內怡然。
2013年與2016年
一個月只接6單的陳潤熙,
並不想把攝影做得商業化。
誇張的妝容和性感的姿勢,
千篇一律而無美感。
陳潤熙想做的,
是真正拍出每一位女性,
各不相同的古典美,
透過皮相,看到風骨。
尋得一樁「誤終身」的愛好,
本是一件幸事。
再添一顆匠心,
便成了極致的藝術。
我們應當知曉,
在這個浮躁時代里,
還有人做著千年前的舊夢。
腳踏實地,百折不屈,
誓把古典之美,
永遠地流傳下去。
來源:私房藝術
圖片歸原作者所有


※哆啦 A 夢的哪些道具已經實現了?
※七夕,你會在哪個神秘的地方遇到TA?
TAG:熱門時尚創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