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北京通勤困難,真的是因為人口太多了?

北京通勤困難,真的是因為人口太多了?

原標題:北京通勤困難,真的是因為人口太多了?


來源:身邊的經濟學(ID:jjchangshi)


作者:梁建章


高漲的房租、擁擠的交通、糟糕的天氣,北京的缺點讓人望而生畏。


有人說久居在北京,就像是和渣男談戀愛,明知他就是個繡花枕頭、華而不實,但是就是離不開他。

有人說,北京之所以變成現在這樣,就是因為人太多了,「人多毀所有」;也有的北京人叫嚷著讓外地人滾出北京,別來侵佔本地人的資源。似乎,龐大的人口成為了一切的原罪。


但是,北京的人真的太多了么?


1


很多居住於或者遊歷過北京的人可能都會感到驚奇。北京的污染和擁擠問題較為突出,但其目前的人口數量遠沒有達到最佳的人口規模。城市規劃欠佳,才是其污染和擁堵問題的罪魁禍首。



北京的密集度與世界上其他大城市相似。表4-1比較了世界主要城市的汽車保有量、人口數量和面積。北京的車輛比紐約和洛杉磯少,人口密度比東京低。


那麼,為什麼北京如此擁擠?圖4-12揭示了原因。



比較這兩張衛星照片,我們可以看到,紐約的道路密度遠高於北京。在紐約,25%的土地覆蓋著道路(紐約市交通局),而在北京,只有7%的土地覆蓋著道路(《北京統計年鑒》,2012)。


此外,北京地鐵或鐵路的密度與世界其他城市相比並不算高。2015年,北京的地鐵總長度為600公里,每100萬居民平均僅合30公里。

然而,2015年時,東京和倫敦的地鐵或者鐵路,卻分別達到了每100萬名居民69公里和192公里。因此,儘管東京有超過3700萬人口,卻遠沒有北京擁堵。


顯然,北京的道路和公共交通規劃的水平仍有待提高。北京需要大力投資基礎設施。作為一個非常富有的城市,它完全有財力這樣做。隨著印度的日益富裕,印度的大城市也需要這樣大力投資基礎設施。


2


我認為大城市有利於創新,像上海和紐約這樣的城市更利於創新。但上海和紐約已經有超過1500萬的人口,這是否意味著這些城市已經沒有更多的增長空間了?其實,一個城市的人口增長並不受限於空間,而受限於通勤時間,每天在上班途中花費過長時間是居民無法忍受的。


像上海和紐約這樣的大城市,可以借鑒東京那種用高速鐵路連接衛星城市的方式。橫濱是一個衛星城,距離東京的城市中心28公里,一條途中無站的高速鐵路連接橫濱和東京市中心,全程不到20分鐘。


雖然高速列車技術在日本已經存在了近40年,但是中國的高速列車比日本的更快,時速達到了約350公里。


中國的高速列車可以在全程無站的情況下,在10分鐘之內從40公里之外的衛星城抵達市中心,如果在中途設三至四站的話,那麼全程的時間可以控制在20分鐘以內。


如果城市高速列車可以廣泛被應用,那麼通勤時間就可以大大縮短。


如果一個城市的軌道交通系統能夠高效運行,那麼該城市的人口密度就會高。


美國大多數城市的人口密度都太低。新加坡的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10000人,而東京的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5000人。紐約和洛杉磯的人口密度只有每平方公里2000人左右(儘管曼哈頓的人口密度要大一些)。

如果通過高速鐵路,可以在20分鐘以內從40公里以外的衛星城抵達市中心的話,那麼這個城市的直徑就可以擴展為80公里,這就將覆蓋大約5000平方公里的土地。如果每平方公里的人口密度為10000人,那麼該城市就可以容納超過5000萬的人口,而且居民仍可以在40分鐘內從任何地點到達市中心。


為了進一步減少通勤時間,現行的城市規劃應予以修訂。顯然,仍然有必要區分開工業區和住宅區,但商業和住宅區的分離是不必要的。


今天,即使是銀行和金融公司也沒必要集中在中央商務區周圍。因為與以往不同,現在的金融交易不再必須面對面的操作。因此,通過混合商業區和住宅區,通勤時間可以進一步縮短。


另外,高科技公司不會像商區內其他行業(比如銀行)那樣帶來交通問題,也不需要緊鄰其他商業或集中在中央商務區周圍。


因此,大多數高科技公司都可分布在居民區周圍以便縮短通勤時間。當然,由於各種原因,比如配偶在很遠的公司工作,部分員工可能還是無法搬到辦公室附近的住宅區,但是從總體上來看,混合商業和住宅區可以減少通勤時間。


最後,隨著優步公司的汽車、公共汽車和自行車服務的出現,連接地鐵站的最後一公里問題也變得更容易。


在中國,一項提供自行車租賃服務的新型項目已經啟動了,任何人都可以通過智能手機來定位附近的自行車,騎完後放在路邊即可。人們騎自行車往返地鐵站以減少通勤時間。下一步,隨著自動駕駛技術的進步,駕駛將會變得更輕鬆,停車也會更容易。


因此,高鐵、共享汽車和自動駕駛技術的組合,將會解決特大城市的通勤問題。


我想用已故的美國著名經濟學家、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加里·貝克爾的觀點來結束本章。


2011~2012年,我有幸在他的指導下於芝加哥大學做博士後研究。他是人力資本和勞動經濟學領域的先驅,在包括環境和人口等的領域撰寫了很多關於公共政策的文章。

其中對於2011年聯合國做出的「本世紀末人口可以達到100億」的預測,他發表了標題為「地球將有足夠的資源養活100億人」的文章。


文中,他首先指出,聯合國對於21世紀末的人口可以達到100億的預測過高。因為隨著發展中國家的人均GDP持續增長,其生育率會隨之大幅下降,這樣世界人口數量將會遠遠低於100億。


接著,他又解釋了為什麼可以通過技術的增長和創新來應對日益增長的食品、水源及其他資源的需求。文章最後,他總結道:


如果到本世紀末,世界人口能夠增長到100億(這將是一個不太可能的結果),將會給這個世界帶來嚴峻的挑戰。然而,更大的人口規模將會增加真正的好處,而且好處將會超過傷害。


關於作者:梁建章,攜程旅行網聯合創始人兼董事局主席,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經濟學研究教授。最新著作《人口創新力》正在熱售中。


—END—

版權聲明:「基金觀察網」所推送文章,使用圖片,我們都會註明作者和來源。若涉及版權問題,煩請原作者第一時間聯繫我們,【值班編輯:任之(ID:touzibest)】,與您共同協商解決,謝謝!投訴反饋郵箱:1736346798@qq.com

不知道怎麼買保險?這五個原則一定要了解


買保險不知從哪裡入手?其實只要掌握了下面的「五先五後」原則,買保險就輕車熟路了。


1.先大人,後小孩

2.先保額,後保費


3.先保障,後理財


4、先保險規劃,後保險產品


5、先人身,後財產


當然,只掌握這5個原則,買保險還是不夠的,想要更地道的買到合適的保險,可以關注我一個朋友的公眾號——波荔探保,她每天會用專業的知識講解保險相關的問題。


波荔探保


ID:bxzhishi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基金觀察網mp 的精彩文章:

TAG:基金觀察網m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