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明末一代名將,打傷努爾哈赤,兩次降清,如今墳墓在加拿大博物館

明末一代名將,打傷努爾哈赤,兩次降清,如今墳墓在加拿大博物館

滿清朝的歷史是由努爾哈赤開創,對於大清的江山來說,他是功不可沒的滿人先祖。然而明末時期,卻出現了一個武將,他打傷了努爾哈赤,致其死亡,但是最後卻被大清封為高官。此人曾詐降清兵,又曾為了抗擊清兵,吃明朝百姓,他到底是什麼樣的人?這個人就是祖大壽,一個明清歷史上頗為奇特的人。

很多人對祖大壽的評價是,他忠於的不是明朝,也沒有國家觀念,他心之所系的只有袁崇煥,而袁崇煥死後,他也不知道自己該何去何從。究竟這個人一生經歷了什麼?

祖大壽原本是一名武將,他追隨袁崇煥在寧遠大捷中抗擊後金,還打傷了努爾哈赤,立下了大功。戰爭結束後,明朝皇帝封他為總兵,之後讓他陣守錦州。後來,北京受到攻擊,他和袁崇煥趕回北京,守衛皇城。當保護任務結束後,袁崇煥卻因為朝內文官和皇帝的揣測,被朝廷扣押。得到消息後,祖大壽不知道當時怎麼想的,直接帶著部隊離開了北京。

後來還是在袁崇煥的書信召回下,他才回到了明朝。有人說,如果不是當時這份書信,祖大壽很可能就直接跑到清軍去了。這也不是沒有可能的,畢竟他沒怎麼讀書,沒有忠義的概念,只管領兵打仗,只有兄弟情義,沒有家國意識。

雖然召回了祖大壽,但是袁崇煥還是被處死,而且是被殘忍的凌遲處決的,讓後人為其唏噓不平。明朝皇帝只是信了大臣對他讒言構陷,卻沒有真憑實據,就這樣處死了一員大將。這樣草率的態度,也給祖大壽當頭一擊。他對明朝也產生了懷疑,從此連在軍營中行走都必須帶著多名士兵,因為擔心自己也被人陷害。

祖大壽向清軍詐降是在1631年。這一年,在大凌河與清兵的對抗中,因糧草耗盡,沒有救援,他選擇了投降。當時他向清朝皇太極說,自己願意投降,還願意幫清軍勸降守城的明朝官員。結果清軍信任他,賞賜他名貴皮草和金銀,讓他回去,沒想到他逃出去後,直接跑到了錦州,繼續與清軍對峙。這樣的套路,在史上也是非常少見。

歷史上的武將,如果打了敗仗,要麼是投降歸順,要麼是以死謝罪,很少有像他這樣,先詐降,逃回去後繼續對抗的,讓人感覺此人反覆無常。

第二次投降清軍,是在10年後。當時清軍大兵圍困錦州。城內的祖大壽,一直在等援軍,為了活命,隊伍甚至開始吃城中的百姓。一面吃明朝百姓,一面對抗清兵,看上去這違背人性的做法,也是為了家國大義。但是當援兵洪承疇戰敗,絕不可能再有接濟的時候,祖大壽帶著隊伍二次投降了清軍。

就這樣,在發生吃掉明朝百姓的事件後,祖大壽到底還是投降了,這次投降他倒是沒有再次反悔。投降後,清軍給他封了高官,但是他並沒有領兵去攻打原來明朝的軍隊和百姓,而是坐著高官,安安穩穩的活在清朝的制度下,直到去世,投降後一共活了十五年。

祖大壽死後,被埋葬在北京近郊的一個小村子裡。結果在清朝末年,他的墓葬被當時的英國貨商挖出,當成商品賣給了加拿大人。如今這個墓還在海外,真是讓人意想不到。祖大壽的一生,活著的時候做出的事讓人大跌眼鏡,連他死後的境遇,都和常人不一樣,真是從生到死都驚世駭俗。

參考文獻:[1]《明史·卷二百五十九·袁崇煥》[2]《清史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品歷史 的精彩文章:

太子造反,父王臨死前想吃一道菜,太子不允許,無奈只能自殺
李鴻章臨終之前上奏,應該警惕這個國家野心,事實果然如此

TAG:一品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