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凌雲渡隱藏的大秘密,唐僧沒看懂
原著道:「只見一個道童,斜立山門之前叫道:那來的莫非東土取經人么?長老急整衣,抬頭觀看……孫大聖認得他,即叫:師父,此乃是靈山腳下玉真觀金頂大仙,他來接我們哩。三藏方才醒悟,進前施禮。」
見著了真佛,真神,唐僧師徒欣喜。
唐僧喜的是,到了靈山,不會辜負唐王,不會辜負佛之期望;
孫悟空喜的是,到了靈山,凡人師父終於不會再有危險了,自己戴罪立功了;
豬八戒喜的是,到了靈山,自己不必再因飢餓而發愁了,不必再在禁與不禁色之間煎熬了;
沙悟凈喜的是,到了靈山,終於能官復原職了;
玉龍三太子喜的是,到了靈山,自己終於不再是腳力了,可以名正言順的入職靈山了。
也許你會認為他們是僧,不會有這麼多的想法。
這樣認為,那就錯了,他們是特殊的僧,沒有授封之前與凡人之間除去壽命、法力、身份不同之外,其他都一樣,都有七情六慾,都有貪嗔痴。
可是,欣喜之後,又面臨著大難題。
原著道:「三藏心驚道:悟空,這路來得差了,敢莫大仙錯指了?此水這般寬闊,這般洶湧,又不見舟楫,如何可渡?行者笑道:不差!你看那壁廂不是一座大橋?要從那橋上行過去,方成正果哩。長老等又近前看時,橋邊有一扁,扁上有凌雲渡三字,原來是一根獨木橋。」
先前的欣喜,只因到了靈山,只因看到了那半天中祥光五色,瑞藹千重的佛祖之聖境靈鷲高峰。
距離,真還不遠,但路比取經路更難走。
妖魔,倒是沒有,有的是一根能要了他們命的獨木橋。
都到了,為何突然有這獨木橋呢?唐僧跟我們一樣,很是不解。
唐僧是凡人,怕死,怕功虧一簣;
豬八戒和沙悟凈不是凡人,但也怕死,怕沒了以後;
孫悟空,不是不怕,而是藝高人膽大,外加他清楚仙佛的那些個道道兒,越是看似不可能的事情,越是可能。
對於孫悟空、豬八戒、沙悟凈而言,這凌雲渡若是騰雲駕霧過去,還真不難。
可對於唐僧而言,那就難了。
法力,沒有;
膽子,沒有。
這可咋辦啊,相信在唐僧之前,所有面對過凌雲渡那根獨木橋的凡人都有同樣的困擾。
緊接著,出現了接引佛祖,他用那無底的破船,渡唐僧師徒過了凌雲渡,直上靈山,修成正果。
從這點來看,即便唐僧上了那凌雲渡摔下去,也死不了,接引佛祖早就在下面等著了。
凡人需要死一次,也就是脫胎換骨,才能修成正果金身。
過橋和坐船,都會有這麼一次。
既然如此,那麼麻煩做什麼,直接來船接就是了。
不行,必須要麻煩,因為過凌雲渡的那根獨木橋,有兩大意義。
1、因信而信VS因信仰而信
一字之差,差之毫厘。
因信而信,信佛祖才信佛教,信菩薩才信佛教等。
因信仰而信,不管其他,就是信佛教,那是信仰,因為可以普度眾生,因為慈悲為懷等等。
前者,因小而信大;後者,因大而信大。
這就是區別。
假如因信信仰而信佛教,對凌雲渡的那根獨木橋也就不在意了。
為了信仰,死又何妨。
這是什麼?拜佛真正的誠心。
佛祖清楚,信佛的很多,所謂的高僧也多,但有那份捨生忘死之誠心的極少。
所以,對於走到靈山的凡人,必須要進行這樣的測試。
不敢走,便無法修成正果,功虧一簣。
唐僧不敢走,也會功虧一簣,但他身份特殊,必須讓他成佛。
並非為唐僧而設,卻也考驗了唐僧,雖然結果不美,但也無傷大雅,唐僧本就特殊,並且一路走來太過驚險,快成神經病了,比其凡人膽子小也正常。
2、你度眾生,佛渡你
唐僧師徒一路走來,做的最多的事情便是普度眾生,就連永遠不可能度的妖怪,唐僧都在度,可見其虔誠。
唐僧度了眾生,當他需要被人渡的時候,佛也會出現渡他。
面對凌雲渡的水,走上獨木橋掉下去就是死。
這個時候,度過眾生的唐僧也需要人渡了。
度眾生,這是高僧做的事情,能做到的都是高僧,唐僧便是如此。
當度了眾生的人有難的時候,佛也會在他最危險的時候出面幫他。
用在此處,便是「佛渡你」。
簡單點說,只要你用佛法讓人破迷開悟,斷惡修善,改過自新,離苦得樂,在你有困難的時候,佛會出面幫你度過難關,哪怕是看似不可能度過的難關。
面對凌雲渡的唐僧,若是明白了「你度眾生,佛渡你」的道理,也就不會怕那獨木橋了,因為佛就在下面。
當然了,書生不是讓大家去相信那些虛無的東西,只是在解讀《西遊記》。
凌雲渡的獨木橋,意義非凡,明白了上述兩點,也就明白佛為何最後安排這獨木橋了。
只要信佛,就會被庇佑,這就是佛想告訴唐僧的事情。


※拿吃飯的錢救濟他人,反受辱,這位梁山好漢真是悲慘
※《水滸傳》李應被逼上梁山很虧?不,賺大了
TAG:萌書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