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話說胎息!

話說胎息!

話說胎息

胎息是道家的一種重要的煉養術。練功實踐證明,胎息功對於培育元氣,涵養精、氣、神,治療五勞七損都有顯著效果,還可延年益壽,故而歷代養生家極為重視,並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但因儒、釋、道、醫等各家的理論基礎不同,因而對胎息的認識也存在著較大的分歧。今試就胎息的幾個問題作一粗淺探討。

胎息的真義

胎息一詞,現認為最早出於晉代葛洪的《抱朴子·釋滯》:「得胎息者,能不以鼻口噓吸,如人在胞胎之中。」認為胎息是練功達到一定境界而出現的無需口鼻呼吸的一種狀態。《大成捷要·胎息經注》中認為:「修道者,常伏其氣於臍下,守其神於身內,神氣相合而生玄胎。」把胎息看成是練功中神氣相合於下丹田而達到的一種高深的氣功態。更多的人則把胎息看成是一種呼吸方法,如《萬密齋書十種·養生四要》所說:「呼吸綿綿,如兒在胎之時,故曰胎息。」強調練功者要最大限度地減慢呼吸頻率,以達到「胎息微微,若有若無」的境界。也有人指出胎息即內丹,如《胎息銘》中說:「假名胎息,實曰內丹」,從而把胎息與內丹混為一談,否認了胎息的獨立存在性。

那麼,究竟怎樣來認識胎息呢?從人體的呼吸生理來看,人體呼吸過程可分為內呼吸與外呼吸兩種。外呼吸是指人體本身與外界環境之間的氣體交換,它包括以下3種類型:藉助於人體呼吸系統,經口鼻、氣管、肺與外界環境之間進行氣體交換。人在胚胎之時,通過臍動脈、臍靜脈和母體進行氣體交換。人體的皮膚、毛孔、喻穴等直接與外界環境進行氣體交換。內呼吸則是指人體的細胞呼吸,即人體細胞經過細胞膜從體內環境中攝取氧氣,經過氧化還原代謝後又向體內環境排出二氧化碳的過程。有關的研究表明,經過氣功鍛煉,可使人體體表的固有換氣功能得到強化,並使內呼吸顯著增強,從而使人體的口鼻呼吸大大減弱,出現綿綿若存的狀態,甚至會出現完全停止。這個時候練功者可感覺到全身毛孔完全張開,身體內外融為一體,有飄飄欲仙之感,恰如蘇東坡在《蘇沈良方》中所談到的「一息自住,不出不入」。由此可見,所謂胎息,只不過是人體在高度入靜狀態下所表現出來的一種自然本能,是通過氣功鍛煉而使人體的內外呼吸和諧一致,充分發揮其功能的一種生理狀態。它並不象一些文獻所說的那麼神秘,只要持之以恆,方法正確,任何人都可達到這種境界,從而有效地降低人體能耗,延年益壽,增色美容,強身健體,並可促進人體潛能的開發。

胎息的層次

從上巳知,胎息是人體已退化的自然本能通過一定的鍛煉途徑重新激活起

來,這是一個比較長而艱巨的過程,因而胎息修鍊表現出一定的層次性。根據練功的反應及要求不同,可以分為3個層次。當練功者按照正確要求,持之以恆地修鍊達到一定程度之後,就會有一些非常奇妙的感覺出現,如癢、麻、涼、脹等。皮膚敏感度提高,呼吸頻率降低,綿綿若存。隨著氣感的進一步增強,練功者會有內氣氤氳,與天地融為一體的感覺,此時皮膚、細胞的呼吸功能顯著增強,意味著胎息真正開始,亦即胎息的第一層次。進入胎息狀態後,練功者要排除一切雜念,在恬淡虛無中,人體的自然本能被激活,與外界的氣體交換已通過人體的皮膚、毛竅、俞穴、細胞膜等直接進行交換,從而產生了更高層次的活動,口鼻呼吸自然完全停止,進入胎息的第二層次,,當胎息持續到一定程度後,便會出現內氣不出、外氣不入的混沌狀態。人體的一切高級神經的感知活動就會完全停止,進入神氣合一的高級氣功念之中,此時,人體的許多潛能被激發,會出現許許多多的奇妙景象和特異功能。修鍊者千萬人可迷戀於這些景象,貪圖特異功能的奇妙效應,而是要做到身心兩忘、使這些奇景怪相復歸於虛無之中,人體生命固有的無限生機得以充分展現,是謂胎息的第三層次。

胎息的練法

胎息的練法很多,一般分閉氣、調息兩人類。閉氣法關鍵在於人通過有意識的抑制呼吸來達到多人少出,從而積極培育元氣,以證胎息之果的目的。這一類方法最典型的是葛洪所述:「初學行氣鼻中,引氣而閉之,陰一心數至一百二十,乃以口微吐之,吐之及引之皆不欲己耳聞其氣出入之聲,常令入多出少,以鴻毛著鼻口之上而不動……,日還一日耳」這種方法若無明師指點,往往會造成強行憋氣,為避免出現各種意外傷害,學者宜慎用。調息法則是通過數息、隨息等方法逐漸使神氣合一,達到口鼻呼吸停止的境界,這種方法的核心就是通過凋息安神而實現胎息之境地。具體方法可參照《勿葯元詮》所述來修鍊:「凋息之法,不拘時候,隨便而坐,平直其身,縱任其體,不倚不屈,解在寬頻(腰帶不寬,則氣不流通),務令調適,口中舌攪數遍,微微呵出濁氣(不得有聲),鼻中微微納之,或三、五遍,或一、二遍,有津咽下,叩齒數通,舌抵上齶,唇齒相著,兩目垂簾,令朧朧然,漸次凋息。不喘不粗,或數息出,或數息入,從一至十,從十全百,攝心在數,勿令散亂。如心息相依,雜念不生,則止勿數,任其自然,坐久愈妙,若欲起身,則徐徐舒放手足,勿得促起。」這樣勤奮修習,到一定程度後,自可神人氣中,氣包神外,打成一片,結成-團,鼻息微微,苦有若無,八脈齊通,遍身舒適,如胎兒在母腹中之呼吸,搬來說,凋息法比閉氣法要靈活方便得多,不會出現大的偏差,因而比較適合於廣大氣功愛好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尋道 的精彩文章:

中脈開通的14個標準和12種鏡像!
7月三一道長面對面口傳心授鬼門十三針,附贈三十幾種針刺手法!

TAG: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