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朗讀者》背後的秘密:董卿活得有多難,舞台上的她從沒告訴你

《朗讀者》背後的秘密:董卿活得有多難,舞台上的她從沒告訴你

書房即故鄉

我想有一間書房

不負光陰,靜享光陰

關注

我想真正的高貴,不是優於別人,

而是優於過去的自己。

——書房書話

文章來源:書單(BookSelection)

「這是你的運氣,也是你的機會」

多年以後,董卿在台下看劇本時,不知是否還記得1994年那個改變她命運的下午。

1994年,浙江電視台招聘主持人,董卿陪一個朋友去考試,結果誤打誤撞自己卻被意外錄取。就這樣,她開始了自己的主持人生涯。

真正讓董卿小有名氣的,是1998年她受邀主持一檔新節目《相約星期六》。

這檔節目花式討巧,再加上董卿清純的主持風格,觀眾很快就接受了她,董卿也在主持人這條路上找到了自己的格局。

1999年,因為想要更大的舞台,董卿丟掉原本炙手可熱的位置,毫不猶豫地跑去了上海衛視。

到了上海衛視之後她才發現,這是串聯節目,收視率一般,最初的一腔熱血換來的是無所事事。

於是,董卿開始在家研讀《紅樓夢》和唐宋詩詞。在往後的日子裡,她會加倍感謝這段時光。

令董卿沒有想到的是,2001年,她拿到了中國播音主持界的最高獎項——第五屆中國廣播電視節目主持人「金話筒獎」。

在幾乎沒有一個評委認識她的情況下,竟然全票通過。

董卿牢牢地抓住這次機會,拼盡全力離開上海,帶著簡單的行李來到北京。

終於,在2002年,董卿把路走寬,她走進了央視,主持《魅力12》。

在董卿很小的時候,父親就要求她做家務、讀書、長跑,全方位鍛煉她獨立生活的能力。所以她的人生信條便是,做人一定要勤奮、刻苦才能改變命運。

2005年,當董卿第一次站在春晚升降舞台上,說出那句「中國中央電視台」時,她大概沒想到,這個舞台她一站就是13年。

那一年,她32歲。

第一次主持完春晚之後的董卿,很緊張也很興奮。

節目結束之後,董卿在後台問大家接下來想去幹嘛。有人說爸媽在家等吃飯,有人說和男朋友一起跨年,也有人說和朋友們一起出去玩。

周圍人群漸漸散去,最後只剩下董卿一個人。她回到自己的出租屋,拿出冰箱里的一盒速凍餃子,煮了吃。

在後來很多年裡,董卿都是這樣,一個人一盒速凍餃子度過除夕夜。

作為主持界前輩的倪萍曾對董卿說過這樣一段話:

不管你現在多孤獨,多寂寞,多麼沒有男朋友,多麼沒家,多麼沒錢,多麼沒愛,多麼沒有溫暖,都特別值得。

因為不是每一個人都有機會做中央電視台這個綜藝舞台上的核心,光亮最聚焦地方的主持人,這是你的運氣,也是你的機會。

這段話,董卿顯然聽了進去。在往後很多年裡,她全心全力,為自己熱愛的工作付出一切。

她把生命中的戀愛、結婚、生子,都放在工作之後,無怨無悔。

董卿曾經說過:我是一個一上台就會忘掉生活中所有煩惱和不如意的人,工作帶給我的滿足,別的東西無法替代,這種感覺持續了十幾年。

骨子裡的騎士格鬥精神

在北京站穩腳跟之後,董卿一直想帶父母過來一同生活,但被他們婉拒。

她父母甚至不去現場看董卿主持節目,他們擔心「到了現場會分散董卿的注意力」。

她父母唯一一次在現場看董卿主持的節目是《歡樂中國行》,那也是董卿最後悔的一次。

那天,董卿父母坐了一個多小時的車到酒店,但是他們到達時卻是董卿最忙亂的時候,他們被安排坐在酒店角落的椅子里。

忙亂中,董卿感受到母親的眼神一直在追隨著自己,但自己卻沒辦法陪他們說說話。

在瑟瑟寒風中,董卿的父母坐在小板凳上,聽了三個小時自己不習慣的流行歌曲。在數萬人矚目的舞台上,董卿整場都沒能找到父母的位置。

節目結束後,董卿的父母提著一個塑料袋在酒店大廳等她。董卿說:「你們在這住一晚吧,我們還可以聊聊天。」

董卿的母親卻說:「不住了,你太累了,趕緊睡覺,我跟你爸先回去了。」

董卿的爸爸將提了幾個小時的塑料袋給了她。

董卿打開塑料袋,當她看見自己中學時用的鋁製飯盒,裡面有媽媽燉的阿膠,還有幾個小橘子時,眼淚奪眶而出。

一個人重複一種工作久了,加上最親的人不在身邊,難免就會產生職業倦怠。

2012年,董卿覺得自己遭遇了職業瓶頸期。在外人看來她事業如日中天,但其中滋味只有她自己知道。

那段期間,董卿過得蠻痛苦的,當有節目交到她手中時,她突然覺得自己在做無謂的消耗和重複。很多節目,董卿已經不想再做了。

董卿說:在中央電視台安身立命16年,讓我最驕傲的,是做任何事情都百分百的投入,但到2012年時,我發現自己做不到了。

2014年主持完春晚,董卿決定讓自己停下來。她想要解決心中的困惑,於是她準備離開一段時間。

那時,董卿整晚睡不著覺,特別恐懼,她不知道這個離開的決定會給她帶來什麼。

我們每個人在做重大決定之前都是忐忑不安的,因為時間對於每個人來說太過寶貴,犯錯代價過於沉重。

董卿也不例外,她甚至做好了最壞的打算:行業競爭那麼激烈,離開後再回來,萬一沒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該怎麼辦?

董卿走到現在的位置,用了快20年,沒有人知道這背後她付出了什麼。

曾經在她的內心,除了工作之外一切都可以不要。但是這一刻,她只想做自己想做的事。

父母和朋友們都反對她出國,但是董卿去意已決。她要讓自己完全停下來,不受外界因素的干擾,想清楚到底該怎樣面對接下來的人生。

2014年4月,董卿放下話筒,暫別央視赴美國南加州大學留學。

董卿沒有局限於自己已有的光環和地位,而是打破舒適區去追求一個不確定的未來。

她的骨子裡具有騎士格鬥精神,不輕易滿足,不輕易放棄。

董卿說過一句話:時間有限,要留給新鮮的東西。人活著不是為了別人,而是為了自己。

足夠堅強,就能抵達心之所向

如何找准自己的位置,並最大限度地將事情做到極致,這是董卿一直以來堅持的目標。

有句話說得好,能堅持的人,全世界都會為她讓路。

留學歸來的董卿開始思考,國內綜藝節目盛行,但除了少數能給人帶來心靈震動外,大多數節目都成了流俗泥沼。

什麼樣的節目才能引導文化、傳播精神內涵呢?

2015年,已為人母的董卿經過一年沉澱,在2016年她帶著《中國詩詞大會》回來了,2017年,她又帶來了新節目《朗讀者》。

董卿說:「這兩年,我哭過的次數比過去十年加起來還要多。」她口中的「這兩年」,正是《朗讀者》誕生的時間。

從《朗讀者》開始,董卿的身份不再是一個主持人,更是一個製作人、總導演。

她要負責開策劃會,寫方案,還要立項,組建團隊,尋找投資方跟合作公司。這是一個極其漫長而艱苦的過程。

她說,從小父親對她很嚴苛,在她的成長過程中自己想要什麼都要努力去爭取,而且會堅持到底。她的韌性和堅持,從小就刻畫在骨子裡。

當有人問到董卿堅持做這份事情的初心是什麼時,她說:

我曾搖擺過,也動搖過,尤其是看著白髮日益增多,身體累到想哭時,或者急到吼叫咆哮時,只是大家沒有看到我這一面而已。

我也有過很不堪那種狀態,但是我從未想過要放棄,因為那是我的一份責任。

2016年11月底,在經過無數輪瘋狂的談判之後,董卿的新節目終於敲定了贊助商。

但臨到正式錄製節目時,國外的燈光師和攝影團隊卻不願意來了,然而投資方卻要求2017年2月18日之前必須要見到節目開播。

那段時間,董卿整日整夜不眠不休地待在機房裡。當時有記者在文章中這樣寫道:

「作為觀眾的我已是疲憊,台上的董卿卻依然情緒飽滿。那天錄製節目結束,是次日早晨7點鐘,這樣日以繼夜的熬夜狀態,最長能維持兩星期。」

《朗讀者》播出後,出乎意料地大受歡迎,一時之間刷爆了各大社交網路,第一期節目就在豆瓣上拿到了9.3的高分評論。

不少重量級嘉賓在演播室里掉眼淚,很多觀眾也情不自禁地落淚。

董卿也在角落裡默默流淚。她說:「我以為《朗讀者》會是一個孤獨的孩子,沒想到出生時,星光滿天。」

董卿就是那種台下十分努力,台上毫不費力的人。

她曾在大年三十給設計師打電話,要求修改鑲著一百多顆鑽的禮服上的其中兩顆小鑽的位子;

她曾在節目錄製現場摔下舞台,髕骨受傷後,被送去醫院前還要拿著台本和題庫;

她曾在節目錄製後台,在等待間隙怕把禮服坐皺,就跪在椅子上,以保持禮服的最佳觀感。

作家畢飛宇曾說,董卿是一個理想主義和現實主義結合得比較好的人,她在兩者之間找到了自己的平衡點。而且,她是一個特別有勇氣的人。

這個世界就是這麼公平,不管你是男是女,只有你足夠堅強,就能抵達心之所向。

坦然接受不完美的自己

曾有社交媒體這樣點評過董卿:完美地詮釋了中國傳統的「知書達理」。

在《中國詩詞大會》上更是有選手直接誇讚董卿「美人當以玉為骨,雪為膚,芙蓉為面,楊柳為姿,以詩詞為心」。

這兩年,董卿火了。很多媒體都爭相採訪她,問她怎麼看待主持人這個工作?

她的回答是:主持人應該是文人而不是演員。

後來,寫董卿的文章逐漸多了起來,但是董卿覺得很多人其實把她過於神化了。

她一直都認為自己也是一個犯過錯誤的普通人,而不是媒體眼中的完人。

董卿坦言道:其實早在2009年央視春晚上,她曾失誤過。

那是董卿在為相聲《五官新說》出場報幕時,將「有請馬季先生的兒子馬東」錯說成了「有請馬先生的兒子馬季」。

晚會結束,當董卿知道自己的口誤時,眼淚瞬間奪眶而出,因為,記住他人的名字是最基本的尊重。

那段時間,董卿承受了來自網友和觀眾的各種批評。

在元宵節晚會時,董卿懇請導演組讓她面向全國觀眾給馬東父子和觀眾道歉。

禍不單行。在2010年元宵晚會上,董卿又誤把歐陽修的名句「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里的「晝」字念成了「書」。

劇作家魏明倫發現後第一時間通報給媒體,為董卿糾錯。

一時間,網友們紛紛指責董卿,董卿立刻向魏明倫發出了致歉信,同時也公開道歉。

正是這些教訓,讓董卿每次想起都羞愧不已。此後,她更加嚴苛地要求自己,每次出場都會提前了解情況,照顧每一位嘉賓。

畢飛宇是《朗讀者》的嘉賓,導演組告訴他朗讀前他與董卿的對話是8分鐘,結果那天結束時他發現與董卿聊了一個多小時,整個過程中董卿完全沒有打斷他。

畢飛宇坦陳,自己是淚點低的人,那天的對話好幾次都在想哭的情緒邊緣,可是董卿卻理性地不去推動他的淚點。

後來,畢飛宇說:「我很感謝董卿,她沒有把她的嘉賓推向窘境,她不會為了節目犧牲和她對話的人。」

在董卿身上,我們總能看到不一樣的驚喜。她是一個視野不囿於當下,心裡裝著浩瀚大海的女人。既不固步自封,也不驕傲自滿。

董卿刷新了我們對從容淡定的認知,隨心所欲的淡定多麼沒有意思,準備到萬無一失的自信才是真從容。

美人當以書為伴侶

把一個人活成一本書是董卿最大的魅力。

隨著《中國詩詞大會》和《朗讀者》的熱播,凡提及董卿,我們的腦海里便會浮現出「腹有詩書氣自華」這句詩。

董卿走到現在,除了父母給的世面,還有自己開拓出來的眼界。

董卿的父母都畢業於復旦大學,出身於知識分子家庭的她,從小在父母的影響下就愛讀書。

在她讀中學時,像《紅樓夢》《基督山伯爵》《茶花女》《安娜·卡列尼娜》這樣的名著,她隔三岔五就能通讀一本。

董卿自己也說,她的記憶力很好,基本上什麼東西她看一遍就能記住,還能概括出自己的東西來。

董卿說她最喜歡的作家是托爾斯泰,她說自己對俄羅斯的藝術情有獨鍾,因為那是一個充滿苦難的民族,對苦難的描繪總是深刻而厚重。

她喜歡讀博爾赫斯的詩集,也喜歡葉賽寧的《我記得》。

環球人物雜誌曾採訪過董卿關於閱讀的情況,她是這麼回答的:

「我基本上保持每天睡前1小時閱讀,雷打不動的。很多人問我還能堅持嗎,我覺得無所謂堅持不堅持,這是一個習慣。」

在董卿的卧室里沒有電視、手機和其他電子產品。這讓我想起了林語堂先生的話:

當一個人拿起一本書,他立刻就進入了另一個世界,到另一個國家,或者另一個時代,討論一個從未想過的問題。一個人只擁有此生此世是不夠的,他還應該擁有詩意的世界。

你讀過的書,會潛移默化地改變你的氣質,未必你能出口成章,對答如流,但你眼裡會有詩意,心裡會有星空。

知乎上有個問題:為什麼有那麼多人喜歡董卿?回答得最好的答案是這樣的:

因為做每一件事情,她都會拼盡全力。這是人的底氣,更是溫情。

她的高級來自內外兼修的智慧、歲月積澱下來的通透和無所畏懼的赤子之心。

很多年前,白岩松採訪一位上海音樂學院的教授時問:「為什麼在今天人們依然需要古典音樂?」

那位教授說:「因為人性的進化是非常緩慢的。」

對於文字和閱讀的需求,也是如此。

這個道理董卿懂得,我們也知道。

本文部分參考資料

[1]《董卿:慣性奔跑》,張月撰,人物,2018年8月

[2]《董卿的「冒險」:不簡單屈從於流淚的意願》,高雪梅撰,瞭望東方周刊,2018第18期

[3]《做個有格局的女人,有多重要?》,謐娘撰,TA說,2017年

[4]《以文學之名叩問生命》,王珏撰,人生與伴侶,2017第9期

[5]《塵囂之外的朗讀者》,余馳疆撰,環球人物,2017第6期

[6]《董卿的自我重啟》,周甜撰,中國新聞周刊,2017第11期

[7]《董卿赴美遊學之謎》,青稞撰,晚報文萃,2015年第2期

[8]《懂得恐懼,才會更珍惜生活》,陳敏撰,意林,2014年第11期

[9]《樹一樣的堅韌,花一樣的芬芳》,蝴蝶結撰,新青年,2013年第4期

書房記

知識 | 思想| 文學| 趣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房記 的精彩文章:

蕭肅未起看濃情,正是暢遊好時節
徐霞客旅行的錢到底是從哪裡來的呢?

TAG:書房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