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降暴雨,打響雷!千年風水名城到底得罪了誰?
9月5日「成都打雷」,登上了微博熱搜榜。
當地的成都商報小編調侃道:
網友評論:
為何今年夏天成都雨水特別多?
為何成都的雨常常在晚上下?
為何成都降雨多出現在西部沿山地區?
1
成都多夜雨
據官方解釋,這是受地理位置和地形的影響所致。
四川盆地位於青藏高原東側,從高原降雨系統形成到從高原下移,抵達四川盆地的時間一般在12個小時左右。
白天形成的降雨系統移動至四川盆地時差不多就是夜間,因此成都多夜雨。
之所以西部沿山地區降雨比較多,是受地形海拔差異的影響,沿山地區形成抬升氣流,受山地和平原熱力性質差異的影響,便容易形成降雨。
我們從古人所認知的風水角度來分析一下,還能得到哪些知識呢?
2
龜化城
我們打開一張成都街道地圖來看,形狀猶如龜形
在《搜神記》卷十三中有記載:「秦惠王二十七年,使張儀築成都城,屢頹。忽有大龜浮於江,至東子城東南隅而斃。儀以問巫。巫曰:『依龜築之。』便就。故名『龜化城』」,所以成都又叫龜城。
而且,仔細一瞧,會發現這龜城裡的老街道,幾乎都呈北偏東28.5度也就等於東偏南28.5度。
這個偏斜的度數,是古代的城市規劃師對於太陽崇拜的最原始宗教崇拜有關。
眾所周知,在成都的西郊,金沙遺址的中間,有一個被稱作古蜀大社的祭台遺迹,且朝向也正是東偏南28.5度。
不用說,在金沙時代,太陽正是從這個方向冉冉升起的。
為什麼這麼說呢?
在金沙遺址不得不提的就是太陽神鳥和九柱明堂遺迹,太陽神鳥自不用說,這是很清楚明白告知我們金沙時代至高無上的太陽崇拜。
而九柱明堂,則默默的向我們講述了成都三千年來從未改變過的建城史:
在世界範圍內那麼多古城,能將太陽崇拜深深烙入肌理化作大街小巷一直延續了三千年的, 只有成都。
成都並非是和金沙完全獨立的城市,這斜城,完全是金沙城制的拓展 ,連街道朝向都原封不動 ,用現在的話來說金沙是老城,龜城是向東向南發展的開發區新城。
3
成都是塊兒福地,堪稱天府之國
「少不入川,老不出蜀」,說的正是成都實乃溫柔之鄉,好吃好喝好山好水之外還美女如雲。
這「少不入川」為警示語,是講少年當胸懷天下,若早年入川,意志不堅定者難免流連忘返,樂不思歸,如此則一生平淡,難成大事。
成都位於四川盆地的西部,古時候四川稱為益州
是中干龍與南干龍氣運行走時所產生的一塊區域,位於二龍腰腹之地,依山挾水,得天獨厚,氣候怡人,所以享有天府之國的美譽。
成都的主龍脈是由中干龍發出,經秦嶺接大巴山山脈,抽出一支入岷山山脈,接入龍門山脈,轉入九頂山(因九座頂峰相連而得名),最終結穴於成都平原。
整個四川盆地以大雪山、邛崍山、岷山等山脈為靠山,為玄武位。
以龍泉山為近案,巫山、大婁山為遠朝,為朱雀位。
以秦嶺山脈為左膀,為青龍位。
以大涼山為右臂,為白虎位。
因其地勢險峻,易守難攻,沃野千里,所以諸葛亮建議劉備拿下益州,定都成都,建立了蜀漢。
4
現今的成都是不是福地?
在古代風水學上,講究的是背山面水 、藏風納氣,所以,四川特別是成都的民居建築都是坐西北朝東南的,就是背靠九頂山,面朝岷江。
成都因府南河而興旺發達,自然也會因府南河的斷流而沒落。
1960至1970年代,府南河斷流了,而成都在中國也由重點城市淪為二流城市,GDP排名也是一降再降。
雖然地運受損,但國運上面是不是有所補救呢?
我們知道成都位於四川盆地的西部,西為兌卦為七運,隨著改革開放的進行,西部大開發也紅紅火火的搞起來,成都治理府南河的工程也提上了日程。
從1994年開始,成都市區的府南河出現了生機,河水清澈了,有了魚蝦、白鷺,現在成都被聯合國評為最適宜人類居住的城市之一。
同時五行屬金,代表著銀行、金融、投資、證券、股票、金屬製造、交通等信息
那麼成都成為中國西南地區科技、商貿、金融中心和交通樞紐,國家重要的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商貿物流中心和綜合交通樞紐、西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便可以理解了!
5
古代的成都
我們看下古代記載:成都約在公元前5世紀築城,西漢時已成為中國六大都市之一,三國時期為蜀漢國都。
北宋年間成都人聯合發行世界最早的紙幣——交子,官府在成都設立世界最早的管理儲蓄銀行交子務,都體現了西部屬金的信息!
同時,西為兌金之地,兌為口為說為食
成都成為亞洲首個國際「美食之都」,西部地區世界500強最多的城市,也在預料之中。
結語
如果大家有不同的見解認知
可以隨時加入領悟學堂
找到你想要的答案
—— 「領悟學堂」
更多風水秘訣,請長按下方二維碼,領悟多維世界。


※體健旺財貴人幫,沒有小人把神傷!
※我天!首款玄學在線學習平台「領悟學堂」終於上線啦!
TAG:常鶴鳴講易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