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皇子被誣陷而死,臨終前詛咒宰相該死,六年後字字應驗

皇子被誣陷而死,臨終前詛咒宰相該死,六年後字字應驗

永徽四年,大唐朝廷突然發生了一件爆炸性新聞。駙馬房遺愛因對唐高宗李治不滿,聯合另外幾個駙馬意圖謀反。然而,這些人手上無兵無權,根本成不了大事,反而將此事泄露出去,釀成了大禍。

本來,房遺愛這些膽大妄為之人,死了也就死了,然而此事卻莫名其妙將吳王李恪牽連進來了。這件事,主要是房遺愛他們拉上了荊王李元景,李恪為什麼會被拉進來墊背呢?

原來,這都是長孫無忌的詭計。在唐太宗晚年,廢掉太子李承乾,又囚禁了魏王李泰,而且對新任太子李治也滿意,打算立吳王李恪為儲君。然而,前三位都是長孫皇后的嫡子,也就是長孫無忌的親外甥,既然李承乾、李泰沒有希望了,長孫無忌當然要死保李治了。

因此,在唐太宗與之商量時,長孫無忌極力勸阻了皇帝廢立太子的打算,不過對於李恪的憎惡、敵對和反感,從此就已經註定了。在這次房遺愛事件中,長孫無忌是主審官,他無中生有,硬生生將話題向吳王身上引。

房遺愛也是官場老油條了,如果沒有一點眼力勁,還謀什麼反?為了求生,長孫無忌要他說什麼,他就說什麼,只要自己有一絲一毫的希望,他就不願意放過。但是,根據《永徽律疏》,房遺愛屬於「十惡」罪,應該判處死刑,不適應於自首。

房遺愛咎由自取,死有餘辜,然而最倒霉的是吳王李恪,他被逮捕後,在皇城宮禁中被縊身亡,年僅34歲。堂堂天可汗的兒子,堂堂的王爺,居然被一個宰相玩弄於股掌之中,要生就生,要死就死,豈不是很悲哀嗎?

然而,據《大唐新語.酷忍第二十七》記載,李恪含冤莫白,無能為力。他也知道這一切都是長孫無忌搞的鬼,因此在臨死之前,他詛咒說道:

長孫無忌竊弄威權,構害良善。若宗社有靈,當見其族滅!

誰也沒有想到,這個詛咒竟然來得如此之快。在唐高宗時期,長孫無忌既是宰相,又是外戚,一時間天下朝臣沒有敵手。唐高宗又懦弱,凡事唯唯諾諾,這讓長孫無忌很有大權獨攬的意味。

然而,長孫無忌最終沒有將權臣的癮過足。他遇到了一個更狠的角色,那就是武則天。本來,武則天只是唐高宗的一個才人,根本不是長孫無忌瞧得上的對手,然而武則天卻將唐高宗迷得神魂顛倒,從立皇后這件事開始,就與長孫無忌展開了鬥爭。

當時,唐高宗要廢掉王皇后,改立武則天為後,長孫無忌堅決反對。朝臣中基本上都站在宰相一邊,然而唐高宗在武則天的慫恿下,硬是借褚遂良御前無禮的機會,強行做出了決斷。

此事之後,武皇后與宰相長孫無忌的矛盾到了白熱化,雙方只有你死我活的關係。歷史就是這麼巧合,當初長孫無忌陷害吳王李恪,罪名是謀反,而武皇后也是如法炮製。武后的心腹許敬宗率先發難,指示人密奏揭發監察御史李巢勾結長孫無忌謀反。

對於大唐來說,長孫無忌奉獻了一輩子,對於李治來說,長孫無忌有擁立之功,唐高宗死活也不相信舅舅會造反。但是,當許敬宗將捏造的證據拋出時,唐高宗也不得不重新考慮這件事的可能性。畢竟一個如此重要的人物造反,可能摧毀的就是唐朝基業,他冒不起這個險。

最後,許敬宗高呼了一句話:臣聞當斷不斷,反受其亂,大機之事,間不容髮,若少遲延,恐即生變,惟請早決!

這句話最終打動了唐高宗,沒有經過審訊,直接削去了長孫無忌的官爵和封地,發配到黔州。他的兒子們相繼被罷官,發配到嶺南。當年,唐高宗又派李勣、許敬宗重審此案,這反而成為了長孫無忌的催命符。

許敬宗派中書舍人袁公瑜前往黔州審理,然而袁公瑜剛到黔州,便命令長孫無忌自縊。此時,距離吳王李恪之死只有短短六年時間。六年時間,就讓這個詛咒應驗了一大半,只不過長孫無忌的兒子們雖然飽經貶謫流放之苦,但好歹還沒被滅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珏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最被低估的皇帝,諸葛亮都非常看好他,卻成為千年以來的笑談
郭沫若說秦始皇長相難看,翦伯贊認為他顏值不低,到底誰對

TAG:小珏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