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們:陪孩子時偷過的懶,都是給日後埋下的雷
關注成長樹
每天讀點有用、有趣、有態度的育兒乾貨
文 | 雨霏
原創文章,其他公號轉載請聯繫授權
1
昨天鄰居向我抱怨自己兒子。
無意間看到一則關於新爸爸帶娃的新聞,新聞中說28歲的媽媽小孫平時全職帶兒子,之前有婆婆幫襯著,寶寶1歲多時,婆婆回老家照顧公公,就她自己一個人帶。
而婆婆剛走不久,丈夫就告訴她說公司接了好幾個大項目,接下來會非常的忙。
之後的一連3個多月,丈夫每天忙到10點多回家,回家以後寶寶都睡了,丈夫也是洗完澡就在客卧蒙頭大睡。
小孫一邊全力帶娃,一邊心疼丈夫辛苦,可是偶然遇到丈夫同事的妻子,一聊天才知道,原來丈夫公司並不忙。
丈夫解釋說之所以晚回家,只是覺得辦公室更安靜,回家孩子哭鬧聲音讓他容易分心。
夫妻倆吵了一架之後,丈夫開始按時回家,但每天回家都聲稱還有工作,喂孩子吃飯、哄孩子一律不參與,飯後立即跑進書房。
圖片來源:電影《我被爸爸綁架了》
新手媽媽小孫很委屈:
「好幾次我發現,他根本不是真的忙工作,而是把聲音關了打遊戲,有時候戴著耳機看劇。」
到了節假日,丈夫除了說要忙工作,就喜歡待廁所里,經常一待就是一個多小時。
最近兩個人又爆發了一次爭吵,丈夫在爭吵中表示:
「自己沒做好帶娃準備,妻子全職在家,就該全心全意帶好孩子」。
2
看完這則新聞,想起著名兒童心理專家陳忻博士曾經的一個吐槽,她說有位記者採訪她的時候,其中一個問題是:
研究表明,父親在孩子成長中有重要作用,問她怎麼看。
陳博士有點愕然:
「怎麼看?確實是有很多研究,從不同角度表明,父親在孩子的成長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有做小孩子的,有做青少年的,有做女生的,有做男生的,有做不同族裔的,反正研究多得很。
圖片來源:電影《我被爸爸綁架了》
不過,即使沒有研究支持,父親在孩子成長中的重要作用,難道父親就可以甩手了嗎?」
「父親需要參與養育孩子,這一點還用證明嗎?」
是啊,一個家庭,從決定一起孕育一個生命開始,就意味著要共同承擔起對孩子的責任,並且要跟孩子一起成長。
父親需要更多的參與到孩子的養育中,絕不應該是一份需要去懇求的施捨,而應該是一種無需提醒的自覺。
3
父親更多的參與孩子的成長
是最能穩定一個家庭的基石
曾看過有一部美劇叫做《我們這一天》,劇中孩子們的媽媽因為懷孕而脾氣很差,儘管老公Jack一直很耐心的對待她,可她還是看什麼都不對,甚至把老公趕出家門。
圖片來源:美劇《我們這一天》
無處可去的Jack被好友邀請去打高爾夫球,一起打球的都是一些有孩子的爸爸們。他們邀請Jack經常出來打球,理由是:
打的好的一輪高爾夫也需要4個小時,不好的就需要5個小時,這個時間段,妻子是沒法去抱怨的,丈夫就可以輕鬆的脫離出來。
但是Jack回答:
「我擔心妻子,想回家待在她身邊,和她一起出去,確保她的安全。因為現在她的情緒很不好,就像驅魔人里那種程度的糟糕,但是我還是不想離開她身邊。或許以後生活中都是吐滿身的孩子們,我只是,我想花更多的時間和他們在一起,我想定格住,我在他們身邊的時刻,好讓我能沉浸在幸福中久一點。」
說完這些,Jack堅定的回家了。
這段在全劇來說,只是很小的一個細節,但卻讓我印象非常深刻。
圖片來源:美劇《我們這一天》
帶孩子、養孩子,真的是太多辛苦和勞累的時刻,父親或者母親,都是在咬著牙硬撐著。
因為生理和心理的一些原因,媽媽們對孩子的操心往往更多一些,內心的想法和焦慮感也更深一些。
但真正令她真正害怕和崩潰的,未必是撫養孩子的那些瑣碎和疲憊,而是她最親密的愛人,覺得她所吃的苦都理所當然,覺得她所有的委屈都是無理取鬧。
父親如果能夠在這些撫養孩子的整個過程中,給妻子更多的體諒,給孩子更多的照顧和陪伴,妻子就會從中感受到支持和幸福,孩子也會從中感受到安全和力量。
這樣一來,整個家庭的氣場和環境就不同了。夫妻兩個人能夠齊心合力的跨過那些艱難的坎兒,不會再因為彼此抱怨、彼此猜忌而消耗掉自己的熱情和能量,家庭也就有了穩定的基石。
4
父親更多的參與孩子的成長
是最能滋養孩子終身的不動產
其實生活中常見有一種說法,是男人需要承擔養家的責任,多給孩子留下點錢比什麼都重要,所以很多人選擇了做「隱形父親」。
可是,金錢與物質,真的能完全填平孩子缺乏父親的教導指引而留下的缺失嗎?
還記得去蘇州旅遊的時候,去參觀素有「天下園林之母」美譽的拙政園。
園內山水縈繞、亭榭精美,每一步讓人感嘆建造者的匠心獨運。可園林的背後,卻是一連串讓人唏噓不已的故事。
拙政園是官場失意還鄉的御史王獻臣所建的,他本身學問很好,審美品位一流,建造園林處處用心,號稱「廣袤二百餘畝,茂樹曲池,勝甲吳下」。
把這樣一處人間仙境級別的園林留給子孫後代,絕對算是豐厚的遺產了。
然而在王獻臣死後不久,他的兒子豪賭成性,一夜之間就把這座他傾盡半生心血而建造的園林,輸給了一個叫徐少泉的人。
徐家人得到園林,隨意增損,百餘年後子孫衰落,園林荒廢,又流落到明朝刑部侍郎王心一手中。
王心一善畫山水,悉心經營,園林重新煥發光彩。但王氏子孫又不成器,後期園林竟然大部分淪為菜畦草地……
留給孩子房屋、金錢,卻沒有用心給孩子明理進取的教養,沒有給孩子自立於社會的技能,沒有給孩子守護好財富的本事,那這些財富最脆弱無力的。
圖片來源:電影《我被爸爸綁架了》
父親如果希望孩子能夠收穫成功的人生,就一定需要花時間和精力來教育孩子。
也只有一定的陪伴,孩子才有時間去看到父親這樣一個鮮活的榜樣,從中學習那些真正重要的品質。
通過陪伴和教導,讓孩子自己有一顆勇敢樂觀的心,能真正的自立自信,才是真正能伴隨孩子終身的不動產,也是一個父親能夠給予孩子的,最寶貴的財富。
5
父親更多的參與孩子的成長
本身就是一種溫暖和奢侈的幸福
前不久很多好友都在轉發一位父親的寫的朋友圈。
他叫老沙,今年才37歲,卻被確診為胃癌晚期。
知道他病情的醫生都認為,他現在完全是靠精神力量在支撐著身體。老沙自己在所發的朋友圈中,這樣解釋自己精神力量的來源,他說:
「我是兩個孩子的爸爸
多年辛苦工作
我一心只想給他們
多存一點錢
將來可以讓他們有更好的
教育環境
可是今天我發現
我錯了
他們需要的
是一個爸爸
這就是我最基礎的信念
哪怕多活一年
一個季度
一個月
我也想健康或者不健康的
陪陪他們
只是想用自己來告訴他們
一個男人
應該怎樣
屹立在這天地之間
圖片來源:電影《我被爸爸綁架了》
我想帶他們去釣魚
野營,夜讀
我怕他們將來
都無法體驗
一個真正的父親
到底應該是怎樣的溫暖。
因為有了這個信念
已經上升到了信仰的高度
我開始審視自己
即將面對的困境
真的很多
還有更多是無法預見的
我也是一個普通人
當然首先也會害怕
可是當這些恐懼
和我的信仰
和我想給兩個兒子
一個更真實的父親
的理念想碰撞時
我總能咬牙切齒的
去罵一句
弄不死我,你就算個球……」
看完這段文字時,除了為這位堅強的父親祈禱,也有很深的觸動。
我們能與孩子傾心相伴的時間到底能有多久呢?
除去白天工作的時間、晚上睡覺的時間、孩子上學的時間、孩子跟同齡人玩耍的時間,孩子青春叛逆不願意搭理我們的時間、孩子出門上大學,難以回到我們身邊的時間……
這樣算來算去,就會發現,孩子能夠呆在我們身邊的時間實在是太少太少。
他們轉眼就會長成了一個不再纏著你親親抱抱的大孩子,長成了一個跟你不是很熟的青年人,有了自己的交際圈子,有了自己的獨立的想法和態度,而對你根本融入不進去,只能保持著禮貌的疏離。
也許父親對孩子成長的缺席,最大的受害人是孩子,但最後遺憾和後悔的,一定是作為父母的,我們自己。
6
父親更多的參與到孩子的成長中
才會產生更多溫暖孩子一生的回憶
父母與孩子之間,不僅僅有生育養育之恩,更是點滴日常相處中的情。
很多時候,當孩子聊起自己的父母,湧上心頭的絕對不是我們的長相,我們的打扮,而是他與我們相處時候的感覺。
孩子對自己是否有個好爸爸的判斷,也絕對不是爸爸有錢或沒錢,而是爸爸是否給過他溫暖的陪伴和溫馨的回憶。
就好像之前看過的一篇小文章中所說的:
「小時候看過一個故事,說有人給國王獻了一條桌布,用髒了不用洗,只需放到火里一燒,就乾淨了。原來,這條桌布是用石棉做的。
我死活不相信居然有燒不著的布。我爸為了給我演示,不顧我媽的反對,拆了家裡的一個電熱杯,拿出裡面的石棉,然後放到燃氣爐上燒給我看。
果然,那塊石棉不但沒燒著,而且從灰色慢慢變成了白色。從此,我知道了石棉燃點高這個事實。
圖片來源:電影《我被爸爸綁架了》
如今,我爸有時候在電話里問我:QQ為什麼總是登錄不了?怎麼下載電影?為什麼顯示器不亮?電腦越來越慢是怎麼回事?……
有時我犯懶不想回答時,也會想起30年前的那個周末,在燃氣爐上安靜躺著的那塊石棉。
對於父親來說,有些事情只是為了滿足孩子願望的舉手之勞。但對於孩子來說,這是一份永遠會留存在記憶之中的溫暖和感動。
每一個與孩子之間關係融洽的父親,都一定會給孩子留下很多珍貴美好的回憶。
為人父母,註定是一場全力以赴的修行和漸行漸遠的離別。
很多東西都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顯得微不足道,只有給孩子耐心的陪伴、跟孩子經歷的那些成長,才會在時光中永不褪色。


※湖北3歲男童扶梯滾落:沒有過分的仔細,只有永遠的遺憾!
※50個孩子,42個被拐走:留好這10張防拐圖,能救命!
TAG:成長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