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餘生最想完成的事:挖掘和研究川劇精品

餘生最想完成的事:挖掘和研究川劇精品

您的瀏覽器不支持此視頻格式

封面新聞見習記者 徐語楊 攝像 黃芯瑜 王洪斌

/人物檔案/

許明恥,1946年生於重慶,非物質文化遺產川劇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國家一級演員,四川藝術職業學院教授。工丑角,師承陳全波、王國仁等著名川劇丑角名家。代表劇目《邱旺告貧》《裁衣》《花子罵相》等。在榮獲文化部「文華大獎」、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的川劇《死水微瀾》中飾演顧天成一角,並獲「上海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最佳配角獎」。

作為「三小」之一,丑角戲曾是川劇舞台上驚艷的一角,嬉笑怒罵,寓言諷刺,以及幽默的臉部表情、滑稽的肢體動作,時常令人捧腹。正如許明恥回憶的那樣,丑角戲盛行的那些年,場場賣座,門庭若市。

如今不得不承認的是,整體戲劇藝術曲高和寡,川劇丑角戲也同樣陷入了邊緣化的境地。

「最令人痛心的是,中國戲劇最高獎項梅花獎,這麼多年來,沒有一個丑角拿過獎。」許明恥惋惜道。

作為丑角演員,也作為川劇教師,他非常擔憂。丑角戲的長處在當代被掩蓋,也沒有佔領市場,長期處於一種邊緣化的尷尬境地。

「大眾都認為丑角就是販夫走卒、插科打諢,觀眾在台下跟著笑。然而他們不知道,這個『笑』是最有深意的,最具批判性的。」

許明恥認為,當務之急,在研究上是開展對丑角藝術的挖掘和宣傳,在具體表演中增加喜劇成分以感染觀眾。

「沒有人喜歡永遠的說教,丑角戲想要復興,還是要走喜劇的路線。曾經竟華唱戲,都是劉金龍給她配丑角。只要丑角戲還在,川劇自有一方天地。」

許明恥發現,現在劇團普遍更為重視其他行當,缺乏喜劇人才和丑角演員。然而川劇本身就是悲劇喜演的藝術,喜劇手法極為常見,特別是燈戲。所以劇團急需擴充丑角人才,不應厚此薄彼。

在研究上,許明恥認為,川劇了不起的地方還沒有被四川人認識,就遑論全國和全球了。

「我們川劇走到今天,過去真正高檔且具有表演藝術的戲,都被淹沒了。」平時沒有機會接觸舞台,許明恥將更多的時間用在了川劇研究上。知識性的失傳、傳統文化的缺失讓許明恥感動痛心,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除了形式的傳授外,他更希望將真正的川劇精品挖掘出來,進行研究,「這是我後半生最想完成的事。」

研究之餘,他自身也在做一些劇目上的有益嘗試,英語川劇就是其中之一。鑼鼓、唱法都是川劇形式,但是語言要換成英文。

「以前我教外國學生,他們都學四川話來表演。而英語川劇則不同,它要用英語表演,這很難,因為你要把戲曲語言在英文中找到對應。」

在許明恥看來,戲劇作為表演藝術,是隨著時代進步的,不能拘泥在老舊的思想觀念中,它必須要變。一些精美且完整的劇本以保留它的古典雅緻為主,而丑角戲,則應順應時代,反映出當代百姓的喜怒哀樂之情。

年過七十,許明恥從來沒有停下過腳步。他雖然不能繼續上台表演,但是談起舞台,他心嚮往之。

「好的演員都有情感記憶,只要鑼鼓聲一響,喜怒哀樂皆在我臉上。」他自豪地說道。

【下期預告】

藍光臨,1935年生,四川廣安人。川劇名角,工文武小生,師從曾榮華、彭海清。代表曲目《夫妻橋》、《石懷玉驚夢》等,1963年赴北京演出,轟動首都,受鄧小平、朱德、陳毅等人接見。劇評家胡沙題詞讚揚他「一曲驚夢北京,好似當年魏長生」。1990年至法國講學川劇,開「川劇出國講學之先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封面新聞 的精彩文章:

老茶客 沒得板眼兒
98歲抗戰老兵胡定遠在台病逝 曾回川尋親、祭拜父母

TAG:封面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