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雲逸書院:歐楷基本筆畫彙編教程

雲逸書院:歐楷基本筆畫彙編教程

右點

右點是許多筆畫的基礎,很多的筆畫都是在右點的基礎上所「出發」的。右點有時與左點或其他點筆聯合使用,有時則是單獨使用,想對於其他點筆而言。因其重要和用途廣泛,所以寫好右點是不可繞行的技法之一。此筆多用於「」、「」,「」等一些字。

起筆時露鋒先入,按筆使其筆豪全部鋪開,而後向右下方行筆;行筆到們後,輕抬筆豪,讓它呈現出「三點一肚」的狀態。注意:要一筆而成,不可以向左或右回鋒或勾描。

左點

左點往往與右點相配合使用,在中國漢字中,幾乎不存在沒有右點的左點。把握好左點與右點的協調關係,在書法實踐中至關重要。此筆多用於「

」,「」,「」等字上。

起筆時入筆輕落,左行重按,下行到們後,向右上回筆,出鋒與否當視情況而定。

撇點

撇點也稱之為「打點」。在歐楷中撇用處比較廣泛,由其是當它代替右點使用時,往往會出現出神入化的特殊效果,比如用於三點水中。並且在技法上並不難掌握,只是要注意撇點的長短和角度,下筆時鋒芒不可太銳就可以了。此點多使用於「」,「」,「」等字上。

起筆時略向右頓筆,隨後迅速移情別戀下方撇出;收筆時,未端出鋒,但不可出現虛尖,要肥瘦適當、挺拔有力。

挑點

這筆難度不大,較容易掌握。主要注意起筆、頓筆的筆法和提筆出鋒的指向。雖然上述偏旁在使用提撇的形態上稍有差別,但只是長短和指向的不同,筆法基本上是一至的。

起筆時要稍重入筆,頓筆時注意把最下面的「角」寫出來,角的指向是向下的;收筆時向右上方挑出,注意不可露出虛尖哦!

仰點的寫法

上豎點

豎點分為上豎點和下豎點兩種,顧名思義,上豎點用於字的上方,下豎點用於字的下方。豎點是唐人最具特色的一筆,而這一筆使用得最精彩的當屬歐陽詢。當上豎點在上方時使用時,主要的目的是為了使全字更加端莊穩重,規劃醇厚。此一筆多見於「」,「」,「」,「家」等字。

落筆可心露鋒,但不可以過於尖銳,取側鋒橫切筆法;然後中鋒下行,略向左斜,收筆時不可露鋒。全筆要上粗下細,遒勁有力。

下豎點

下豎點與上豎點完全不同,雖然下豎點也多代替右點,但在筆法和形態以及筆勢上相差甚遠。此筆多用於「」,「」,「」等字上。

落筆輕入,要虛筆露鋒,上細下粗,收筆時頓筆勿重。

長橫

長橫是筆畫之師,在一個字中,大凡出現長橫時,它便是主筆,它都是關鍵所在。古人將橫畫稱為「千里震雲」,意在暢朗舒展,筆勢流動。此筆畫要注意的是,以右點的入筆方法起筆,稍微扛肩行筆,駐筆時要有稜角,而不可過於粗重。此一筆多用於「」,「」,「」等字上。

露鋒入筆,但筆鋒不可太銳,然後向右行筆;到位後,輕駐筆,稍頓略回鋒。整個筆畫,中間稍細。

中橫

比長橫短、比短橫長的橫畫我們叫做中橫,而長度幾乎不好準確的確定,但因用度極廣,在結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所以我們不可小視。中橫要求堅定有力,起止分明。從總體上看,扛肩的角度一般較大。此一筆多用於「」,「」,「」等字身上。

起筆用側鋒,歐楷一般都是露鋒起筆的,然後中鋒行筆,扛肩,保持粗度,收筆略重,不可出現疙瘩。

短橫

短橫用處極其廣泛,不能準確地把握好短橫的定法,應該是書者在書法技法方面的一個「災難」。短橫雖短,但也應筆勢備全,起止有度,不可因其短小而不顧法度。此筆多用於「」,「『,」「等字上。

露鋒輕入筆,要有個銳角狀,然後扛肩上行;收筆輕頓,小回鋒,短橫 般情況下都要扛肩。

尖橫

顧名思義,尖橫就是前面是尖筆,即為露鋒入筆的小橫畫。尖橫與短橫在許多地方混用,只是在有些地方使用尖橫,更顯得靈巧生動,神采飛揚。尖橫筆支並不難,注意它的使用範圍和筆法的輕巧就可以了。此筆多用於「」,「」,「」等字上。

輕入筆,邊行筆邊按筆,形成前細後粗,頓筆不可出現疙瘩,也就是駐筆不可太重了。

垂露豎

垂露豎是相對於懸針豎而言的,垂露豎是主筆豎。垂露豎不一定都是垂直的,往往在左側時向左斜,在右側時向右斜,只有在中間時才是垂直的。垂露豎很要功夫,特別是收筆時,其筆法非常重要。此一筆多用於「」,「」,「」等字上。

垂露豎起筆時不可以用右點的落筆方法,應該使用欲豎先橫的入筆方法,然後以中鋒向下行筆。行筆到位後筆鋒向左,然後向下,最後再向右上側提筆收鋒。當垂露豎寫在一個字的中間時(好比如這個「」字),筆畫的中間部位應該略細。

懸針豎

在楷書中,懸針豎的使用大大少於垂露豎,而且凡是垂露豎都可以代替懸針豎。而懸針豎在許多地方不可以代替垂露豎。懸針豎在技法上也比較容易,要注意的是應該垂直,不得向左右傾斜,雖然出鋒,但切記不可以一筆甩出,否則易生浮滑。此一筆多用於「」,「」,「」等字上。

起筆與垂露豎相同,然後以中鋒向下行筆。行筆到位後,筆鋒在行筆時慢慢抬起,最後在指定的位置離開紙面,像一根懸起來的針一樣。要求剛勁有力、鋒芒挺拔。

長撇

長撇在書寫中用處很廣,它的特點是弧度稍大,筆畫不可過粗。因筆畫特長,於是長撇便出現了很明顯的筆法特徵:頭、頸、肚、尾。此一筆多用於「」,「」,「」等字身上。

以側鋒起筆,但下筆不可太重,在向左下方行筆時輕抬筆毫,這是為了寫出頸部然後慢慢按筆加重寫出腹部。收筆時緩慢抬筆出鋒,不可甩出,不可出現飛白或虛尖。

中撇

中撇比長撇略粗,要求遒頸有力,但肚部略小。

中撇往往要和捺畫對稱使用,在書寫時要考慮到與捺筆的角度關係。中撇一般要求筆畫稍微重一些,即要流暢,還要遒頸。這一筆多用於「」,「」,「」,等字上。

起筆時與長撇筆法相同,然後加快速度向左下方行筆。在將要到達位置時,筆鋒慢慢抬起,不露虛尖。

短撇

短撇是字的精神,用處極其廣泛。必須注意的是,長短粗細和筆勢的起向。此筆多用於「」,「」,「」等字身上。

落筆向右,根據撇 筆的使用大小,確定力量的大小,然後向左下方行筆。收筆時雖然速度不能慢,但也不可以一筆撇出,歐楷的撇不應有虛尖。從整體看,無論短撇還是中撇、長撇、豎撇,基本上都是側鋒行筆的。

豎撇

豎撇與長撇筆法大致相同,只是在行筆的方向上稍有區別。豎撇要注意的是先豎後撇,在一些字中的使用是相對固定的。此筆多用於「」,「」,「」等字上。

以上為柳葉撇也是豎撇 中的一種,

起筆與長撇同,只是不是向左,而是向下,初看上去,疑為在寫豎筆。行筆互位後,急轉向左,一般情況下,出鋒不是很長。

尖頭撇

所謂尖頭撇,就是起筆時筆鋒外露,而下筆不重,這是歐陽詢最具特色的一筆,用處極多而且巧妙。此一筆多用於「」,「」,「」等字身上。

下筆虛入,雖然起筆不是非常尖銳,但要求下筆的切面不是很大。往下的行筆同於長撇,要注意的是尖頭撇整個筆畫稍細,不可粗重。

正捺

正捺是極具色彩的一筆,寫好它定會給全字增輝不少,但其筆法難度也相對大一些,特別是波腳處,筆法要求更需準確和嚴格。整個筆畫在注意了角度和力度的同時,還要注意與左邊筆畫、特別是撇筆的對稱關係。此筆多用於「」,「」,「」等字身上。

捺筆起筆多是藏鋒,如蠶頭形狀,然後向右下方行筆;行筆時慢慢地加重,行至波腳,稍頓抬筆向右上方緩慢出鋒。不可以出現虛尖。

平捺

與正捺筆法同,只是平捺走的是平勢。寫好這一筆是全字的關鍵,特別要準確把握它的角度和長短。此一筆多用於「」,「」,「」等字上,由其是帶走之旁的字。

起筆方法像蠶頭一樣,即為藏鋒,然後抬筆向右下方行筆;在行筆時慢慢地加重,行至波腳,稍頓,抬筆向右上方緩慢出鋒,不可出現虛尖。整個筆畫的走勢趨於平勢。

反捺

反捺是正捺的變寫,有時我們將本來是寫正捺的筆畫寫成反捺,是因為字形或是風格流派的需要;也有的時候是出於「一字不能有兩捺」的考慮。但是歐陽詢也有一字兩捺的現象,故而我們不能將此說得太過絕對。反捺作為一種筆法,只要運用得當,便會給整個字增加許多色彩,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此筆多用於「」,「」,「」等字上。

露鋒起筆,然後向右下方行筆,到位後頓筆收鋒。

豎鉤

豎鉤也中直鉤,是歐楷中最難寫的一筆。首先,要想寫好鉤,就必須寫好豎,鉤法 關鍵是「跪筆彈鋒」,這是這一筆的核心和難點,這也是歐楷筆畫中的代表作之一。此筆多用於「」,「」,「」等字上。

起筆時應按照垂露豎的起筆向下行筆;豎筆到位後再提鋒靠右向下,然後筆尖在後,向左上方彈筆出鋒。注意筆鋒要跑滿,鉤身不可長。

弧彎鉤

弧彎鉤與豎鉤看上去相差無幾,但在筆法上卻大相徑庭。它們之間最大的區別就是豎筆要有個弧度,也因為有了這個弧度,導致它的筆法要重新運作和「安排」,挑鉤時自然也就不能使用「跪筆彈鋒」了。要求寫得舒展流暢,中和瀟洒。此一筆多用於「」,「」,「」等字上。

露鋒起筆,起筆要輕,不可術尖,但應有個「切角」。然後行筆向下,略呈彎勢,在向下行筆時應慢慢加重加粗,行筆到位後向左方平挑出鋒。

斜鉤

斜鉤也稱「戈鉤」。斜鉤是歐楷中較難掌握的一筆,一是因為它行筆較長,要求手、腕、肘平穩,不得隨意晃動;二是弧度適當,預設起筆和駐筆的合適位置;三是寫出來還要精嚴遒勁,沉雄秀雅,頗要功力。這對於基本功欠佳的朋友來說絕非易事。此一筆多用於「」,「」,「」等字上。

此一筆以右點筆的筆法起筆,然後中鋒向右下方行筆,要平穩乾淨。到位後側鋒向右 方挑筆出鋒,要求內圓外方,鉤躰不可過重。

仰鉤

仰鉤又稱「卧鉤」,仰鉤一般都用在「心」字的第二筆,因其筆法特殊,所以我們才單獨列出來作以講解。仰鉤不可以寫得太長,一般情況下都比較短小。但是它既不能直,也不可太彎,要恰到好處,纖濃得中。此筆多用於「」,「」,「」等字身上。(小編當初練這個筆畫就練了半個來月,我覺得要與好真的不易呀)

起筆時露鋒輕入,在行筆中慢慢加重,向右下方中鋒行筆,走一個彎勢。行筆到們後,筆鋒不動,向左上方挑鋒出筆,不可露出飛白。全筆呈環抱之勢。

橫鉤

橫筆不可粗重,更不可橫筆越寫越粗,頓筆後出鋒務要短小精悍,一定要注意鉤筆的角度和指向。整個筆畫既不可太過生硬僵死,也不可太過軟弱無力。此一筆多用於「」,「」,「」等字上。

起筆稍輕,行筆略微扛肩向上。到達位置後,向上抬筆,然後向右下方頓筆再向左下方出鋒、收筆。要求不可出現虛尖,也不可沒有鋒尖。

橫撇

橫撇,一般多和捺筆相對使用,所以它屬於對稱型的筆畫,也正因如此,在寫這一筆時,必須考慮到它與其他筆畫的對稱關係和連接位置,此筆多用於「」,「」,「」等字上。

露鋒起筆,但不可太粗,扛肩,勿長。行筆到轉折時輕提筆鋒向上,然後壓下筆鋒(頓筆),向左下方撇出,注意頓筆時不要出現一個疙瘩。撇筆到們前要有一個「肚」,後漸漸收筆,不可出現虛尖。

橫折斜鉤

橫折鉤種類很多,而且筆法也不盡相同,在此難以一 一記述。我們還是把握住它的大體原則和基本技法,熟練地掌握好它的基本要領,這對於我們寫好這一筆是至關重要的。此筆多用於「」,「」,「」等字上。

一般情況下,起筆要輕,不可太重,露鋒,略扛肩。到轉折處,筆鋒輕抬向上,然後頓筆,注意頓筆不可以出現大疙瘩。再後行筆向左下,要注意保持平穩,到位後「跪筆彈鋒」。這一筆在之前的豎筆有講過了,重要就重要在一筆上。

橫折彎鉤

這個筆畫很須功夫,是歐楷中難度較大的一筆,它既要求書者的功力,還講求筆的質量。我們需要把握的是,既要圓潤,還要遒勁。彎角不能太死,也不可過於軟弱。此一筆多用於「九」,「」,「」等字上。

起筆應是以方筆露鋒入筆,扛肩,轉折處上提筆鋒,然後頓筆,再向左下方行筆,行筆中應使其筆畫漸細。在第二個轉折處,筆畫達到最細,然後是橫筆的行走。在第三個轉折處向上挑鉤出鋒,要求是直上,不要偏側,挑鉤的筆法是內圓外方。

橫折折撇

橫折折撇從筆法上看並不難,但它難在使用,在全字當中,橫折折撇應該是非常關鍵的一筆。此筆多用於「極」,「孕」,「延」等字上。

起筆寫橫時,露鋒下筆,橫筆到位後,提筆略頓,筆折向左下方寫短撇,短撇勿太長。然後在短撇收筆處的右方寫長撇,此撇要求有個弧度,筆鋒指向與短撇不同。

橫折折折鉤

橫折折折鉤的筆法與橫折折撇的筆法基本相同,只是在丐筆時,有的時候是用藏鋒起筆法;在全筆的結尾,依然是「跪筆彈鋒」。要注意的是,其折法和角度都要依隨字形的不同需求而變化。此一筆多用於「乃」,「仍」,「秀」等字上。

起筆寫法同橫折折撇。最後的挑鉤應是「跪筆彈鋒」。

豎 提

豎提的豎筆不可粗,而提不可短,豎提的指向與後面筆畫的承繼關係是這一筆的關鍵。需要特別說明的是,從筆畫上看,這當然是一筆,可是歐陽詢像是用兩筆完成的。其實歐陽詢只是在寫提筆時幾乎是露鋒起筆,他把這一筆以一個「頓挫」,做出了巧妙的連接。此一筆多用於「」,「」,「」等字上。

按照豎筆的筆法露鋒起筆向下,轉折處輕頓筆毫,然後提筆右上,出鋒。一般情況下,提筆不可短,豎筆不可粗。

豎 彎 鉤

豎彎鉤的筆法與橫折彎鉤的筆法基本相同,要注意的是,豎彎鉤在有些字中豎筆較粗,在有些字中豎筆稍細。拐彎圓潤自然,尾部挑鉤要內圓外方,勿長。此筆多用於「」,「」,「」等字上。

以豎筆的方法起筆,中鋒下行,但應越來越細。行至拐彎處,拐向橫筆,越寫越粗,到挑鉤時直挑向上,內圓外方。

大 撇 折

大撇折連成一筆謂之大撇折鉤,也稱「撇折點」。所謂的「點」,實際是個長點,近似乎於反捺,因為不是捺筆,所以不能叫捺,也不能叫做反捺,但是,是用反捺筆法。書寫時要注意與其他筆畫的配合,並注意長短、角度的變化。此一筆多用於「」,「」、「」等字上。

起筆時以撇筆入手,越寫越細,到轉折處,筆鋒先向下,再向右行筆,收筆時不可出鋒,也不可寫成一個疙瘩。關鍵的部位是轉折處,特別要注意轉折處下角的角度和筆法。

橫斜鉤

橫斜鉤難度較大,角度極難掌握,是歐楷中較為難寫的、也是具有鮮明特點的一筆。要注意的是鉤身檔可過彎,也不可過直,把握他的行筆角度和力度是整個筆畫的關鍵。全筆必須中鋒行筆。此一筆多用於「」,「」,「」等字上。

雖然起筆時是橫筆,但筆法不完全和橫筆相同,注意向上行筆扛肩。至轉彎處先要輕抬筆向上,然後在橫筆的上方頓筆,再向下行筆。在向下行筆的這一階段,筆畫達到最細,且要圓潤,保持筆畫平穩。到鉤挑處,順鋒向上,鉤身不可太長,要求內圓外方。

LOVE.謝雲逸

雲逸書院有益分享

發現書法的美好

全國地級首個《商家一點通》小程序落戶台州

YES!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雲逸書院 的精彩文章:

書畫欣賞:趙孟頫《膽巴碑》
歐顏柳趙四大家書體比較

TAG:雲逸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