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文史宴:為何青藏高原從吐蕃之後再無如此強大的政權

文史宴:為何青藏高原從吐蕃之後再無如此強大的政權

文/蘿蔔157

本文是應用戶某失敗人士的提問而撰寫。西藏地區吐蕃時代的強大和吐蕃滅亡以後的衰落形成極為鮮明的對比,其間歷史演變如何,原因何在?本文綜述了吐蕃前後的藏區歷史,並試圖找出吐蕃衰落之後無法復興的多方面原因。

該內容為騰訊獨家合作內容,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在青藏高原上,曾經出現過一個強大的帝國,吐蕃帝國。

吐蕃最強大的時候,實控區域包括現如今的西藏,青海,大部分新疆,甘肅,內蒙西部,部分四川和雲南。向南包括如今的不丹,尼泊爾和錫金(曾經的),向西也越出了現在的國界線。

最強盛時期,可謂南壓印度,向北佔據西域,壓制回鶻,對於東邊的唐和西邊的阿拉伯帝國,吐蕃都佔據了很大的優勢。

但是下一次西藏進入歷史的視野,是元朝。公元1247年,蒙古帝國窩闊台大汗之子闊端兵臨烏斯藏,之後蒙藏協議「涼州會談」,烏斯藏正式歸入蒙古帝國版圖。1271年,忽必烈在大都建國大元,把西藏地區劃為宣政院轄地,西藏成為元朝的正式領土。

也就是說,在整個五代十國和北宋南宋時期,西藏的存在感並不強,至少那個強大的吐蕃帝國是不存在了,在歷史書上只留下了吐蕃諸部。

雪域雄獅的興起

1

西藏從最開始的部落到部落聯盟,聯盟領袖稱讚普,囊日論贊時(又稱南日松贊),吐蕃帝國已經初具雛形,但此時,政權並不是非常穩固,而囊日論贊大勢啟用新貴族,導致舊貴族和外戚勢力叛亂,最後內外交困被毒死。

其子松贊干布繼位,平息叛亂,重新恢復了統治,與公元633年(唐貞觀七年)遷都邏些(今西藏自治區拉薩市),正式建立吐蕃帝國,松贊干布還進行了曆法、度量衡,文字,政治軍事法律等一系列的改革,吐蕃日益強大起來。

公元638年(貞觀十二年),松贊干布引兵攻唐,在松州之戰先勝後敗,松贊干布退兵謝罪,退出了党項、白蘭羌、青海吐谷渾等地。唐開始向西域擴張,這期間,唐保持了絕對的優勢。

而吐蕃這藉由和唐的友好,不但迎娶了文成公主,還引進了唐諸多先進的物種和文化制度等等,國力進一步增強,幾十年間,雖然摩擦依舊存在,但是整體上保持著和平。

但松贊干布的繼承者芒松芒贊(生卒650—676,在位650—676)就不這麼認為了,公元663年,出兵滅了吐谷(yù)渾。

吐蕃、吐谷渾示意圖

這裡要說明一下,雖然地圖上唐和吐蕃的領土是基本接壤的,但是按照現在的領土觀念,很多地方並不能算作領土,而應該算作實控區域,也就是宗主國可以駐軍,甚至可以收稅等等,但是地方勢力對於宗主國是臣服關係,而不是宗主國直接管轄的。

唐的實控區域內就採取了多種治理方式,安西都護府和北庭都護府都是直接管轄的,而西域的很多國家對唐的臣服關係,對唐稱臣,並且納貢。

吐谷渾就是依附於唐的一個小國,於公元634年成為唐的重要屬國,公元663年,唐太宗、松贊干布等主張和平共處的兩國領袖相繼死去後,吐蕃便迫不及待的發動兼并吐谷渾的戰爭。

吐蕃和唐從相對和平,開始摩擦加劇,頻繁進行戰爭。

吐蕃滅掉了吐谷渾,這使得吐蕃的實力得到了極大的增強,吐谷渾地區是著名的馬場,吐谷渾的馬是馳騁超遠,跨越山嶺的好手,最重要的是,它可以在海拔3000-4000米的高度作業,基本無懼高原反應。這讓吐蕃騎兵哪怕在高原地區也能夠高速奔襲,而其他地區的馬卻有高原反應的擔憂。

也就是說,即使吐蕃在其他地區軍事失利,也不用太擔心敵軍直接進逼首都,在高原地區,吐谷渾的馬在高原機動能力讓任何想要進攻西藏的軍隊都要忌憚三分。

在吐谷渾被吐蕃滅掉之後,已經開始威脅河隴、西域。

唐蕃戰爭——世界級強國的交手

2

唐朝開始準備針對吐蕃的戰爭。

公元670年,大非川一役,唐軍數萬對陣吐蕃傾國之兵,全軍覆沒,此後,吐谷渾基本歸屬於吐蕃實控。

吐蕃還乘勢攻陷了唐安西都護府治所龜茲,占安西四鎮(龜茲、于闐、焉耆、疏勒)大部分治地。

在同一時間段,吐蕃又吞併了劍南道管轄下羌族的部分領地。

公元678年,唐高宗派中書令李敬玄等率兵18萬再次進攻吐蕃。雙方先戰於龍支(今青海民和東南),吐蕃退走。唐軍繼續深入,在青海湖附近與論欽陵率領的吐蕃主力激戰,唐軍大敗。

此後,唐開始在河隴一帶改取守勢,屯田備邊,吐蕃和唐的爭奪重心轉向了西域,由於西域距離雙方的核心統治區域都比較遙遠,補給困難,戰爭形式主要表現為唐和吐蕃各自拉攏西域諸國進行鬥爭。

武則天臨朝稱制(還未登基稱帝),決心奪回安西四鎮,轉守為攻,公元685-686,以及公元689年,唐軍兩次主動出擊,均遭失敗。

公元692年,唐軍再次出擊,武威軍總管王孝傑、武衛大將軍阿史那忠領兵「大破吐蕃,克複龜茲、于闐等四鎮,自此復於龜茲置安西都護府,用漢兵三萬人以鎮之」。唐重新恢復對西域的統治。

此後,吐蕃內部政治局勢發生動蕩,在松贊干布時候,祿東贊掌控了吐蕃的大權,祿東贊病死後,其子分掌了軍政大權,又以長子論欽陵為魁首。公元676年,杜松芒波傑(赤德松贊)繼位,大權仍然被祿東贊家族掌控,杜松芒波傑羽翼漸豐後收回軍政大權,論欽陵兵敗自殺,論氏倖存者多降唐,祿東贊家族把持吐蕃政權的時代結束。

閻立本《步輦圖》

左二為祿東贊

在唐玄宗在位的幾十年間,唐在西域保持了優勢,只在大小勃律(今克什米爾一帶)與吐蕃發生過戰爭。

公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為了平亂,西域和河隴地區的軍隊被調回平叛,吐蕃再次開始擴張,公元763年,隴右、河西諸郡大部分地區為吐蕃所佔,安西四鎮和伊、西兩州、北庭等地與中央政府聯繫被切斷。

公元763年十月,吐蕃以吐谷渾與党項20萬軍隊乘勝長驅直入,逼近長安,唐代宗倉皇出奔陝州,吐蕃軍隊佔領長安,擁立吐蕃國舅李承宏(金城公主的弟弟)為帝,蕃軍不適應長安秋季的酷熱,吐蕃軍中疾病流行,加上唐朝勤王之軍逼近,吐蕃軍入據長安15天而退出長安。至此,隴右道東段的十三個州全陷入吐蕃之手。

公元781年,沙州失陷,西域更處於不利境地。公元787年,吐蕃復攻回紇,北庭、安西無援,相繼陷於吐蕃。自此天山北路同河西地區的吐蕃勢力連成一片 。

吐蕃的勢力達到最鼎盛的時期。

在吐蕃一步步強盛的歷程上,可以看到吐谷渾是關鍵的節點,吐谷渾的馬極大的增強了吐蕃的實力,統一的國家還最大限度了聚合了地方部落的實力,

滅佛——東亞中世紛亂的縮影

3

吐蕃在達到鼎盛時期之後,新的強敵出現,一是北方的回鶻,因為唐的勢力退出了西域,吐蕃和回鶻直接接壤了。另一個就是阿拉伯帝國,在中亞地區同時也和阿拉伯帝國開始了衝突和爭奪。

不斷對回鶻和阿拉伯帝國用兵,極大的消耗了吐蕃的國力,但吐蕃並沒有停下軍事擴張休養生息。

這個時候發生了一件大事,朗達瑪(又稱烏東贊、達磨,生卒799—842,在位838—842)滅佛。

朗達瑪——據說是牛魔王的意思

前面說赤德松贊清洗論氏家族的時候,提到了吐蕃皇權和權臣之間的鬥爭,而滅佛運動可以看做是對佛教勢力,以及信奉佛教的貴族勢力的打壓。

從松贊干布時期,佛教就開始傳入吐蕃,此後多位贊普都大力提倡佛教,僧侶免於賦稅和體力勞動;王宮內設置供奉佛、法、僧「三寶」的道場,讓僧人參與國政。

這在赤祖德贊(也稱可黎可足,生卒802——838,在位815——838)在位期間,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他規定一人出家為僧,由7戶平民供養;誰膽敢以手指僧人,斷指,以目瞪視僧人,剜目;廣建寺院,頂禮僧人。他在位時長期患病,政務一概交給僧人缽闡布掌管。

這些措施激起了反佛派貴族的極端仇視。他們先以缽闡布與王后行為不軌為借口,殺死了缽闡布。公元841年(另一說為838年),貴族貝達那巾、交繞拉隆又乘可黎可足酒醉熟睡的機會,潛入墨竹廈白宮卧房,用帶子將他活活勒死。

其兄朗達瑪被擁立為王,他代表著貴族中反對佛教的勢力,宣布改信奉本土宗教,嚴酷鎮壓佛教。他下令禁止臣民信佛,焚毀佛經、關閉佛寺,迫令僧人還俗,這又激起了僧人的強烈反對。無獨有偶,在此前後,唐武宗與宰相李德裕也掀起了滅佛運動,東亞由佛教構建的文化秩序受到巨大打擊。

公元846年,朗達瑪被僧人拉隆貝吉雲丹射死,死掉時只有遺腹子。

朗達瑪在位期間,不滿的勢力並非只有佛教和信奉佛教的貴族,還有外戚勢力。朗達瑪死後,貴族們以朗達瑪的遺腹子歐松和大妃領養的兒子永丹為中心開始了內戰,吐蕃開始分裂,掌握軍權的將領也隨即發生混戰,長達二十多年。

公元848年,張議潮率眾組成歸義軍驅逐吐蕃收復瓜州,沙州等地;並遣使者高進達等表函前往長安。

公元850年,張議潮率眾收復西州。

公元851年,先後收復沙州(敦煌)、瓜州(安西)、伊州(哈密)、西州(吐魯番)、河州(臨夏)、甘州(張掖)、肅州(酒泉)、蘭州、鄯州(青海樂都)、廓州(青海化隆)、岷州(甘肅岷縣)等十一州,派遣兄長張議潭攜版圖戶籍入朝,唐宣宗遂賜詔任張議潮為沙州防禦使,河隴地區脫離吐蕃的控制。

公元869年,反上之亂(又稱奴隸平民大起義)爆發,877年起義軍發掘贊普王陵,逐殺王室和貴族,吐蕃王朝徹底崩潰。

吐蕃為何無法再度統一

4

吐蕃崩潰後,出現了分裂的幾大勢力,拉薩王系、雅隆覺阿王系、拉達克王系、古格王系、普蘭王系、亞澤王系、貢塘王系。

一直到1247年涼州會盟,西藏正式納入元朝版圖,西藏地區經歷了接近400年的大分裂時期。

吐蕃分裂期間,中原地區經歷了唐的滅亡,五代十國,然後是宋朝的局部統一,甚至在王安石變法時期,北宋再次征服了吐谷渾地區,設置隴右都護府,而吐蕃在歷史書上則只有吐蕃諸部,直到元朝的到來都未能再度統一。

吐蕃分裂形勢

吐蕃未能再度統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內亂,王位爭奪戰打了多年,極大的破壞了經濟體系,王位爭奪戰還造成了更大範圍分裂,更多地方勢力出現,實控區域逐漸減少,富裕地區的丟失讓經濟更加的惡化。

第二點,分裂導致對吐蕃很重要的吐谷渾也失去了控制,缺少了足夠的馬匹供應。

第三點,藏傳佛教的原因。前面說過,僧人是免稅的,寺廟佔有土地,有大量的人口依附於寺廟,並且這些依附人口也是不納稅的,寺院還有私兵。

如果去掉宗教這一因素,寺廟它實際上是大地主,在西藏或者說是大奴隸主比較合適,內戰的各方勢力也不敢直接打擊宗教。

這對於西藏來說,相當於切走了一大塊經濟,本來多年內戰,就已經把經濟摧毀了差不多了,吐蕃最終崩潰之後,整個西藏已經從奴隸制帝國退回了游牧體系。

現在各方勢力互相征戰,非常不利於恢復經濟,寺院又佔有了一大塊,不能為各方勢力所用,對各方勢力形成了事實上的削弱,很難消滅其他勢力。

第四點,地域封閉。前面在說唐和吐蕃的戰爭的時候,提到了高原反應,使得吐蕃的軍事行動即使失利,唐也不能輕易去西藏高原滅了吐蕃。

這在內戰中也有體現,吐蕃內戰時,各方勢力開始壓制吐蕃,青藏高原外圍基本丟失。

地域的限制也導致內戰很難打,後來羅布藏丹增叛亂時期,清幾次出兵,皆無法完全剿滅,年羹堯也是好幾年才找到叛軍主力,剿滅了叛軍。

這說明了,在西藏地區,如果敵軍主力不想和你決戰,那就變成了躲貓貓,而騎兵為主的軍隊,攻城能力也不高,如果城也沒能攻下來,基本就是無功而返。

地域封閉也代表著外來勢力對這塊地區的興趣並不是太大,基本是西藏各個王系在互相攻伐。

最後,吐蕃帝國的緣起是部落聯盟,在松贊干布時期,把公天下變成了家天下。吐蕃分裂之後,部落聯盟聚在一起推舉聯盟領袖再無可能,各方皆有統一之心,但有心無力,吐蕃帝國的輝煌已然遠去。

歡迎關注文史宴

專業之中最通俗,通俗之中最專業

熟悉歷史陌生化,陌生歷史普及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史宴 的精彩文章:

文史宴:狄仁傑明明是武則天一黨,什麼時候變成復唐的關鍵人物了

TAG:文史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