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鄧廷楨以「戴罪之身」憤然反對清廷割讓香港,其行可謂壯哉!

鄧廷楨以「戴罪之身」憤然反對清廷割讓香港,其行可謂壯哉!

原標題:鄧廷楨以「戴罪之身」憤然反對清廷割讓香港,其行可謂壯哉!



經盛鴻教授

經盛鴻,江蘇鹽城人。現為南京師範大學社會發展學院教授。其教學、科研的主攻方向為中國近現代史。兼任江蘇省孫中山研究會常務理事、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研究會副會長等。從1997年至今先後出版專著有《西北王胡宗南》、《民國暗殺要案》、《辛亥往事》等代表性論文有《劉師培三次思想巨變述論》、《南京的慰安所與慰安婦》等。並擔任季我努學社顧問。


鄧廷禎(1776-1846 ),江蘇江寧(今南京)人,鴉片戰爭時期著名的愛國大臣。他曾任兩廣總督,與欽差大臣林則徐一起同心協力在廣東禁煙抗英;後來他調任閩浙總督,領導了廈門保衛戰,取得了抗擊英軍艦隊的勝利。但是,英國侵略者利用清政府的腐敗軟弱,攻佔了浙江定海,威逼天津。1840年10月,鄧廷核被道光皇帝撤職,到廣州聽候差遣。他到廣州後不久就聽說英國要求割佔香港與廈門等地。他對這兩地都十分熟悉,深知它們的重要地位與價值,便懷著滿腔愛國熱情,不顧個人榮辱安危,毅然向琦善尖銳地指出:


「廈門乃全閩門戶,夷居廈門可以窺內地。且澎湖、台灣之在廈東者,聲勢為所隔絕,不得聯絡。其害至深,固萬無許理。」


鄧廷楨像


「即香港亦在粵洋中路之中.外環尖沙嘴、裙帶二嶼,夷舶常藉以避風浪,垂涎久類。今一朝給與,彼必築建炮台,始猶自衛,繼且入而窺伺。廣東貨船,鱗泊黃埔,輟重在焉,其白黑夷之居夷館者以千百計,皆香港應也。與之良非所便。」(見梁廷楠《夷氛聞記》)



南京條約簽約時會場照片


鄧廷禎以其豐富的知識與政治軍事經驗,指出了香港的重要戰略地位、英國的侵略野心與割讓香港的巨大危害。這可稱是當時中國人民反對割讓香港的第一聲吶喊。後來的歷史證明了鄧廷禎意見的正確性、深刻性與預見性。遺憾的是,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還是在英國侵略者的炮口威逼下,派欽差大臣耆英、伊裡布與英國全權代表璞鼎查在南京江面的英艦「皋華麗」號上,簽訂了結束鴉片戰爭的中英《江寧條約》(即《南京條約》),其中就有割讓香港的條款。雖然,鄧廷禎最終未能也不可能阻止住香港的被割讓,但是他的憂國憂民的偉大愛國情懷卻永遠值得我們紀念。

編輯:季我努學社青年學會會員賀清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經教授講史 的精彩文章:

在七七事變前夜,中日雙方為何談判失敗? 打響侵華第一槍的人又是誰?
甲午戰爭給我們什麼啟示?

TAG:經教授講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