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探索 > 月亮真的會離開我們地球嗎?科學家為此尋找出一個新的證據!

月亮真的會離開我們地球嗎?科學家為此尋找出一個新的證據!

18世紀80年代以來,在中國、美國、菲律賓、象牙海岸和澳大利亞等地先後發了一種細小"玻璃體",有淡綠色的 , 也有棕黃色的,一般像胡桃一樣大小,最小的像米粒,最大像柚子。 它們的形狀也多種多樣,有的呈球形,有的呈扁果彤,而且含冰量比任何岩石都低。這種自然體在地球上是十分罕過,它們是從兒來的呢?許多年來,科學家們一直在尋它的源。但始終是個的謎,無法找到答案。有人說,這些玻璃體是隕石從地球外面進過入大氣層時重新熔化後成的,所以又叫它玻璃隕石。也有人說,大隕石撞擊月球時產生的高溫和高壓引起爆炸,使岩石粉末和石塊拋向四面八方,形成了輻射紋,其中一部分飛離月球,落到了地球上。20世紀60年代末"阿波羅號"登上月球以後,人類的足跡開始在月球上出現,在月球上,·人們發現這種玻璃體比比皆是。阿波羅號取回的月塵樣品中,玻璃體佔二分之一。而另一個探測器取回的月塵樣品中, 玻璃體有著不同的形狀,有球形、橢圓形、拉長狀、不規則啞鈴狀, 表面還有許多大小不等的空洞 , 這就足以證明地球上的玻璃體來自月球。

1978年,英國《自然》雜誌報道,美國科學家對鸚鵡螺進行了研究,解剖了千百隻鸚鵡螺後,科學家發現它們是一外壁上的生長紋默默地記載著月亮在地質年代中的變化歷程。這又是怎麼回事呢?原來,這種生活在太平洋南部水域為地球上,的"活化石"。它是一種奇異的軟體動物,身上背著同蝸牛有點兒相似,外殼呈灰白色,腹部潔白,背部有棕黃由隔膜分隔成許多"小室",最外的一個小室最大,是它居住的地方,叫"住室"。其他小室,體積較小,可儲存空氣,叫作氣室。隔板中央有細管連通氣室和肉體。鸚鵡螺依靠調節氣室里空氣的數量,使自己在海中沉浮,夜間來到洋面吸取氧氣,白天就轉移到海洋深處,改為厭氧呼吸。鸚鵡螺在吸取氧氣的時候,要分泌出一種碳酸鈣,並在它的貝殼出囗處儲存起來。白天,在厭氧呼吸過程中,碳酸鈣會慢慢地溶解,並留下一條條小槽——生長紋。

有趣的是,鸚鵡螺的殼很大,由許多弧形隔板分成許多個小室,每個氣室之間的生長紋約三十條 , 同現代的朔望月十分接近。生長紋每天長一圈 , 氣室一個月。美國科學家還考察研究了新生代、中生代和古生代的鸚鵡螺化石,發現同一年代化石的生長紋相同,不同地質年代化石的生長紋就不同。新生代的螺殼上是26條;中生代白堊紀的螺殼上是22條;侏羅紀的螺殼上是 18 條,古生代石炭紀的螺殼上是15條;奧陶紀的螺殼上是9條。 由此,人們可以設想 , 在4億多年前 , 月球繞地球一周是9天 , 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月亮的公轉周期逐漸變成 1 5 天、18天、22天、26天 , 而現在則是29天多。他們還做了進一步推算 , 得出的結果是,4億年前,月球和地球之間的距離只等於現在的43%左右,7000 年來, 月球以角年94.5 厘米的速度離地球遠去。

月球是地球的天然伴星,從亡開始圍繞地一圈的候起,就已經存在著離開地的可能,只是因為它被地球強大的吸引力"挽留"住了,所以沒能很快離開。那麼今後會怎樣呢?另一些科學學家通過對日食的觀察,根據3000年間的天文記錄計算,發現月球正在以年5.8厘米的平均速度慢慢地離地球遠去。

科學家得出的月亮脫離地球的速度雖然不同,可是一致的是,月亮正在緩慢地離地球而去。長此下去,月亮總有一天會飛離地球,逃之天夭。這倒不用杞人憂天,因為那將是千百萬年、幾億年甚至幾十億年以後就會飛離地球。 到那時候 , 隨著科學的進步 , 人類也許有可能用自己的智慧和勞動來挽留月亮 , 讓這顆美麗的星球永遠陪伴著地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玉陽科學大觀 的精彩文章:

一顆質量為50克的子彈以光速飛向地球,能不能把地球摧毀?
我國又發現新能源,科學家稱這種石頭可用千年,子孫後代有福了

TAG:玉陽科學大觀 |